初中物理教师的说课稿范文

写范文发表于:2020-09-13 21:39:37

"说课"是教学改革中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是进行教学研究、教学交流和教学探讨的一种新的教学研究形式,也是集体备课的进一步发展。初中物理教师的说课稿范文,我们来看看。

各位评委老师:

初中物理教师的说课稿范文

你们好!

今天我要说的是????_________版_____年级物理_____(上或下)册第_____章第_____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内容。

首先说一下我对本节教材的分析:

一、教材分析(说教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是同学们在学习了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等知识的基础上引入的一节_______________课(概念课、规律课或实验探究课),本节内容同时又是同学们学习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后续知识的基础,因此本节内容在整章教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通过本节课学习,主要使同学们掌握__________知识,了解研究物理问题的__________方法(如:控制变量法、转化法、等效替代法、物理模型法、理想实验法、类比法等),初步学会运用_____知识解决_____问题的方法,培养同学们的__________能力。

2.教学目标的确定

依据《课程标准》要求、本节教材特点以及同学们现有的认知水平,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与技能目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部分目标一般为本节课的知识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部分目标一般是通过同学们的自主学习或合作探究,培养同学们哪些能力(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读图分析能力,收集处理信息能力,团结协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部分目标一般是通过对科学家生平的介绍,学习科学家献身科学,勇于探索真理的精神,激发学习的积极*;或者是通过学习什么知识,培养同学们的什么意识和品质等)

3.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

依据《课程标准》要求和本节教材实际,并结合同学们的实际,本节课主要是让同学们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本节课的重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对_____________________知识,限于同学们的认知水平,可能无法自己理解,得需要教师的合理引导,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定为本节课的难点。

二、教学策略(说教法、学法)

1.教法选择:

教法一:现代素质教学理论强调:同学们的学习行为是由动机引起的,学习动机对于同学们的学习可以发挥明显的推动作用。要有效地进行长期的有意义学习,动机是必不可少的。本课采用演示实验,巧设物理情景引发动机,培养同学们的学习主动*;由同学们的分组实验,激发动机,培养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最后再通过例题深化动机,培养同学们的创造*。

教法二:为贯彻生本教育,落实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教育理念,结合教材实际,本节课准备采取启发诱导、点拨释疑、合作学习,兵教兵的教学方法。

2.学法指导:

作为教师来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给同学们学习的方法,培养其能力是物理教学的落脚点。因此这节课采用自主学习发现问题,合作探究寻求方法的兵帮兵学习方法,从而最大限度地凸现同学们的主体地位,培养同学们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动手实验能力、收集数据提取信息的能力。

三、教学程序及设想:

1.复习旧知、导入新课(2分钟)

为了顺利得出本节_____________概念(或规律),同时让同学们掌握研究物理问题的基本方法,采用类比法设计复习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密度、压强、功率的引入要类比速度)

为更好的落实"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导入本节新课时,采取故事导入(或生活现象导入或演示实验导入)的方式,让同学们产生强烈的问题意识,使同学们的整个学习过程成为"猜想"继而紧张的沉思。(故事是……或生活现象是……或演示实验是……)

2.任务驱动、自主预习及展示(5分钟)

同学们阅读课本px页~py页,*完成下发的学案上的自主预习题。为最大限度的培养同学们最基本的自学能力、提取信息的能力,结合教材实际和已确定的目标,本节课设计的预习题如下:

问题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浮力》一节的预习题可设计为:1、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当它所受的浮力大于重力时,物体_______;当它所受的浮力小于所受的重力时,物体_______;当它所受的浮力与所受的重力相等时,物体_______在液体中,或_______在液面上。2、一个50g的鸡蛋悬浮在盐水中不动时,受到的浮力是_______n.(g=10n/kg)3、采用_______的办法可以增大浮力,即使最现代化得轮船,也保持着这种古老的办法。4、排水量是1000t的轮船在河水中航行,满载时船及所装的货物共重_______n,受到河水的浮力是_______n.船从河水中驶入海水中,它受到的重力大小_______,它受到的浮力_______,它排开水的体积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5、潜水艇靠改变_______实现上浮和下沉的?6、气球和飞艇能漂浮在空中,气球和飞艇里充的是_______.)

同学们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后,教师采取投影同学们学案、同学们补充完善学案的方式顺利完成此环节。

3.合作探究、展示交流(20分钟)

同学们针对学案中设计的探究问题,分小组先讨论解决后再上黑板分别进行板演,为展示交流做准备。然后本小组讲解,其余小组聆听并发现其不足之处,加以完善。此过程中教师适时点拨,注意归纳思路、渗透学科理念。

本环节设计的合作探究题和处理的方法为:

(以《浮力》一节为例:

问题(一):把体积相等、质量不等的三个小球a、b、c放入同种液体中,静止后的位置如图所示,它们所受的浮力分别为fa、fb、fc,则这三个力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球的密度最大。

问题(二):将同一铁块分别放入水和水银中,比较铁块受到的浮力大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ρ=13.6×103kg/m3)

a.在水银中受到的浮力大b.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

c.在两种液体中受到的浮力一样大d.不知道铁块形状,无法确定

问题(一):同学们自学时,能够判断出三个球受到浮力大小关系,而在解决三个球的密度问题时,找不到问题的切入点。

教师点拨:根据前面学过的质量、体积和密度的关系,在这里三个球的密度没法比较,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他们都在同一种液体中,只是处于不同的状态,所以我们可以试着与液体的密度相联系,找出问题的解决办法,即物体的重力和液体的浮力的关系入手,进而找到密度的关系。

问题(二):同学们的在分析物体在液体中最终所处的状态时,根据生活中的木块、铁块、水的关系,进而去理解其他的物体,找不到解决这类问题的规律。

教师点拨:在这个问题中,从力和运动的关系入手,当物体受到的力是平衡力时,这时物体就处于静止的状态,如果物体受到的力不平衡时,物体将处于运动的状态,向力大的那个方向运动。在这里我们只要比较物体受到的浮力和物体重力的大小关系(或实心物体密度和液体密度大小关系),就可以判断出物体将处于的状态。

4.课堂小结,构建体系(5分钟)

对应本节课的目标,让同学们叙述这节课的收获,包括知识上、方法上以及能力上的收获,然后师生共同构建本节课的知识体系,使同学们对本节课所学知识有整体的把握,也有机体现了学科知识建构的思想。构建体系时以屏幕投影的方式完成。

5.当堂检测、巩固升华(10分钟)

同学们*完成学案上的检测题后,教师投影*,对出错和疑问较多的地方,通过兵教兵和师教兵的方式解决。

6.学后反思(3分钟)

同学们针对所学内容和本节的目标,在学案上自己构建本节的知识树。

四、板书设计

最后说一下本节课的板书设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要注意黑板大部分是给同学们展示用的,所以教师的板书内容不宜过多,基本包括标题和简单的知识树即可,并告诉评委这样设计的道理:以生为本,凸显同学们学的地位等等)

一、教学内容

本节教材是围绕"电能"这个概念展开的。课文开始既用两幅组合图,从供电和用电两方面展现了电能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接着介绍了电能的单位及计量电能的仪表──电能表,最后引出电功的概念。

教材注重让同学们经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认识过程,内容上循序渐进,逐步上台阶,从而实现认识上的飞跃,同时教材也体现了注重全体同学们的发展,渗透科技意识等课标中的新理念。

现代生活与电的联系是最为密切的,因而物理教学有必要也有责任把电学知识作为提高全体同学们科学素养来处理。本节教材就是在同学们了解了一些基本电学知识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同学们熟悉的生活素材来激发同学们们的求知欲望,进而学习电能的。同时由于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较多接触"能量"的概念而不是"功"的概念,因此突出"能量"会使同学们在学习物理知识时发挥生活经验的作用,更有利于同学们的学习和探究。因而对于这个更深层次上反映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本质的能量的单位及电能表的使用是本节的重点,而电功的概念则是本节的一个难点。但教材没有过分强调知识的系统*和概念的严密*,降低了传统物理学中历来受到重视的知识的难度要求,所以对"电功"概念的要求不必过高,这样才有助于同学们在学习中获得自信。教学中可利用多媒体课件中丰富的视屏资源为同学们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二、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过程中师生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它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对教学活动起导向作用,并为教学评价提供依据。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教材特点以及同学们实际等因素,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进行目标设计。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能的单位是焦耳,另一个单位是千瓦时。知道电功率的单位是瓦或千瓦。

2、会读家庭电能表。

(二)过程与方法

体验电能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

1、了解电能在人类社会中的作用。

2、认识节约用电的重要*。

三、教学方法

本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以同学们合作学习、自主探究方法为主的综合启发式,同时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的整合作用。在教的方面,整个教学过程要充分体现以同学们为本的教育思想,贯穿以同学们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问题为线索的原则,坚持启发式。在教学各个环节不断地为同学们创设问题情境,设置悬念,适时点拨诱导。

为了增加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同时也为了使教学内容具有形象*、生动*、直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效果,有效的节省教师讲解、板书、板画时间,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可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因而利用authorware自制了具有交互功能的cai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学是一种精神交流活动,教学内容只有放进一定的教学环境,才能产生积极的教学效应。将章首语配上图片和朗读配音,播放给同学们看:广袤的戈壁滩、劲舞的狂风、转动着扇叶的风车田……把同学们课间休息时还尚未安定的心带进神奇的物理世界,让他们在听和观察的过程中,充分思考和遐想,在憧憬中走进电能的大门。(二)提出问题

当同学们还沉浸在惊奇和遐想的氛围之时,教师提出第一个问题:今天的人类已经离不开电能了,同学们都知道,我们所使用的电能是通过那些方式获得的吗?

问题是思维的动因,有了适宜的问题就反复一石激起千层浪,必然在同学们思维的海洋里激起轩然*。

(三)同学们分组讨论

现代社会与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人类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复杂,而社会分工的细化则又限制了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与范围。因此个人之间和团体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是十分重要的。通过小组讨论可以培养同学们的合作意识与能力,也体现了时代和社会的要求。

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积极思考,热烈讨论,并把交流结果写在草稿纸上。

(四)小组展示讨论成果

可让某一小组推荐一代表发言,其他小组帮助指出不足并进行补充,培养同学们准确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以及在合作中既要坚持原则又要尊重他人的品质。作为教学资源的提供者、设计者的教师要及时展示各种获取电能途径的视屏材料和图片资料,让同学们身临其境,体验发现的欢乐,为人类智慧的伟大而感到骄傲。同时还要捕捉同学们们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五)提出问题二

作为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教师要设计好问题线索,让同学们思维的涟漪一圈圈荡漾开来。

问题二:无论走到哪里,都可以看见电能的存在,同学们能列举出电能被我们利用的实例吗?

(六)小组合作交流后展示成果

"莫以善小而不为"虽然电能被广泛应用的实例非常之多,但让同学们们依然交流讨论并展示,一方面潜移默化地让同学们感受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巨大推动作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另一方面也强化了全体同学们,特别是一些困难生对于物理的热爱。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灵魂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七)多媒体展示

利用图片及视屏展示电能的应用实例,并从能量转换的角度引导同学们分析人类是如何应用电能的,同时也为电功的引入埋下伏笔,做好铺垫。

(八)提出问题三

用电是要付电费的,同学们都知道你们家的电费是怎样被计量出来的吗?对于电能表,同学们有哪些了解?又想了解些什么?

(九)同学们小组合作交流探究

小组借助课本和课前收集的电能表说明书对电能表的功能、规格、读数等进行交流探讨。允许个别好奇心强的同学上讲台查阅教师制作的有关电能表的课件资源,资源有:

(1)电能表在家庭电路中安装位置的视屏素材;(2)演示电能表工作时的flas*;

(3)能够进行交互*作的有关电能表铭牌上数据和单位的物理意义;

(4)有关电能表读数及电费计算的例题;

(5)ic卡电能表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6)焦耳的照片及一度电的作用的图片(可对同学们进行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教育以及节约用电关心科技发展意识的培养)。

(十)小组汇报探究结果

可采取由一个大组专门找问题,另一大组进行答辩,其它大组进行补充,而教师则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进行润*、强化和拓展。

(十一)介绍电功

利用多媒体再次展示、引导同学们回顾人类从能量转换的角度应用电能的实例图片,归纳出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的过程是电流做功的过程,有多少电能发生了转化就说电流做了多少功。并让同学们再补充列举一些电流做功的实例。

(十二)反思与小结

在临近下课时,师生可共同对探究内容进行反思,讨论本节课究竟学了哪些知识,为什么学这些知识,学的过程中有什么经验与失误,下一次怎样改进才能做得更好。教师可充分利用多媒体来强化和润*。最后,留一些方法具有多样*或问题具有趣味*、挑战*,可研究*的作业,使同学们的探究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作业为:假设生产的电能只供家庭使用,那么请你查阅资料,我国2004年的发电总量可供应多少个家庭?

五、板书板图设计

板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教师搞好教学的一项必备的基本功。由于本节课采取的是多媒体辅助教学,因而可在反思小结环节,将板书内容完整、清晰地展示出来,力求能直观地显示教材的思路,同时也对同学们养成整洁、美观,有条理的书写习惯产生一个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板书如下:

六、结束语

以上是我对"电能"这节教材的认识和对这堂课的整体设计,在实际执行教学结构中的各个程序时,可能存在某些意外因素的干扰,这就要求教师沉着冷静,随机应变,排除干扰,适时适度地调整原定的课堂教学设计方案,以求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

 

第2篇:初中物理教师的说课稿范文

"说课"是教学改革中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是进行教学研究、教学交流和教学探讨的一种新的教学研究形式,也是集体备课的进一步发展。初中物理教师的说课稿范文,我们来看看。

各位评委老师:

你们好!

今天我要说的是????_________版_____年级物理_____(上或下)册第_____章第_____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内容。

首先说一下我对本节教材的分析:

一、教材分析(说教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是同学们在学习了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等知识的基础上引入的一节_______________课(概念课、规律课或实验探究课),本节内容同时又是同学们学习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后续知识的基础,因此本节内容在整章教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通过本节课学习,主要使同学们掌握__________知识,了解研究物理问题的__________方法(如:控制变量法、转化法、等效替代法、物理模型法、理想实验法、类比法等),初步学会运用_____知识解决_____问题的方法,培养同学们的__________能力。

2.教学目标的确定

依据《课程标准》要求、本节教材特点以及同学们现有的认知水平,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与技能目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部分目标一般为本节课的知识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部分目标一般是通过同学们的自主学习或合作探究,培养同学们哪些能力(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读图分析能力,收集处理信息能力,团结协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部分目标一般是通过对科学家生平的介绍,学习科学家献身科学,勇于探索真理的精神,激发学习的积极*;或者是通过学习什么知识,培养同学们的什么意识和品质等)

3.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

依据《课程标准》要求和本节教材实际,并结合同学们的实际,本节课主要是让同学们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本节课的重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对_____________________知识,限于同学们的认知水平,可能无法自己理解,得需要教师的合理引导,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定为本节课的难点。

二、教学策略(说教法、学法)

1.教法选择:

教法一:现代素质教学理论强调:同学们的学习行为是由动机引起的,学习动机对于同学们的学习可以发挥明显的推动作用。要有效地进行长期的有意义学习,动机是必不可少的。本课采用演示实验,巧设物理情景引发动机,培养同学们的学习主动*;由同学们的分组实验,激发动机,培养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最后再通过例题深化动机,培养同学们的创造*。

教法二:为贯彻生本教育,落实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教育理念,结合教材实际,本节课准备采取启发诱导、点拨释疑、合作学习,兵教兵的教学方法。

2.学法指导:

作为教师来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给同学们学习的方法,培养其能力是物理教学的落脚点。因此这节课采用自主学习发现问题,合作探究寻求方法的兵帮兵学习方法,从而最大限度地凸现同学们的主体地位,培养同学们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动手实验能力、收集数据提取信息的能力。

三、教学程序及设想:

1.复习旧知、导入新课(2分钟)

为了顺利得出本节_____________概念(或规律),同时让同学们掌握研究物理问题的基本方法,采用类比法设计复习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密度、压强、功率的引入要类比速度)

为更好的落实"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导入本节新课时,采取故事导入(或生活现象导入或演示实验导入)的方式,让同学们产生强烈的问题意识,使同学们的整个学习过程成为"猜想"继而紧张的沉思。(故事是……或生活现象是……或演示实验是……)

2.任务驱动、自主预习及展示(5分钟)

同学们阅读课本px页~py页,*完成下发的学案上的自主预习题。为最大限度的培养同学们最基本的自学能力、提取信息的能力,结合教材实际和已确定的目标,本节课设计的预习题如下:

问题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浮力》一节的预习题可设计为:1、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当它所受的浮力大于重力时,物体_______;当它所受的浮力小于所受的重力时,物体_______;当它所受的浮力与所受的重力相等时,物体_______在液体中,或_______在液面上。2、一个50g的鸡蛋悬浮在盐水中不动时,受到的浮力是_______n.(g=10n/kg)3、采用_______的办法可以增大浮力,即使最现代化得轮船,也保持着这种古老的办法。4、排水量是1000t的轮船在河水中航行,满载时船及所装的货物共重_______n,受到河水的浮力是_______n.船从河水中驶入海水中,它受到的重力大小_______,它受到的浮力_______,它排开水的体积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5、潜水艇靠改变_______实现上浮和下沉的?6、气球和飞艇能漂浮在空中,气球和飞艇里充的是_______.)

同学们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后,教师采取投影同学们学案、同学们补充完善学案的方式顺利完成此环节。

3.合作探究、展示交流(20分钟)

同学们针对学案中设计的探究问题,分小组先讨论解决后再上黑板分别进行板演,为展示交流做准备。然后本小组讲解,其余小组聆听并发现其不足之处,加以完善。此过程中教师适时点拨,注意归纳思路、渗透学科理念。

本环节设计的合作探究题和处理的方法为:

(以《浮力》一节为例:

问题(一):把体积相等、质量不等的三个小球a、b、c放入同种液体中,静止后的位置如图所示,它们所受的浮力分别为fa、fb、fc,则这三个力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球的密度最大。

问题(二):将同一铁块分别放入水和水银中,比较铁块受到的浮力大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ρ=13.6×103kg/m3)

a.在水银中受到的浮力大b.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

c.在两种液体中受到的浮力一样大d.不知道铁块形状,无法确定

问题(一):同学们自学时,能够判断出三个球受到浮力大小关系,而在解决三个球的密度问题时,找不到问题的切入点。

教师点拨:根据前面学过的质量、体积和密度的关系,在这里三个球的密度没法比较,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他们都在同一种液体中,只是处于不同的状态,所以我们可以试着与液体的密度相联系,找出问题的解决办法,即物体的重力和液体的浮力的关系入手,进而找到密度的关系。

问题(二):同学们的在分析物体在液体中最终所处的状态时,根据生活中的木块、铁块、水的关系,进而去理解其他的物体,找不到解决这类问题的规律。

教师点拨:在这个问题中,从力和运动的关系入手,当物体受到的力是平衡力时,这时物体就处于静止的状态,如果物体受到的力不平衡时,物体将处于运动的状态,向力大的那个方向运动。在这里我们只要比较物体受到的浮力和物体重力的大小关系(或实心物体密度和液体密度大小关系),就可以判断出物体将处于的状态。

4.课堂小结,构建体系(5分钟)

对应本节课的目标,让同学们叙述这节课的收获,包括知识上、方法上以及能力上的收获,然后师生共同构建本节课的知识体系,使同学们对本节课所学知识有整体的把握,也有机体现了学科知识建构的思想。构建体系时以屏幕投影的方式完成。

5.当堂检测、巩固升华(10分钟)

同学们*完成学案上的检测题后,教师投影*,对出错和疑问较多的地方,通过兵教兵和师教兵的方式解决。

6.学后反思(3分钟)

同学们针对所学内容和本节的目标,在学案上自己构建本节的知识树。

四、板书设计

最后说一下本节课的板书设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要注意黑板大部分是给同学们展示用的,所以教师的板书内容不宜过多,基本包括标题和简单的知识树即可,并告诉评委这样设计的道理:以生为本,凸显同学们学的地位等等)

一、教学内容

本节教材是围绕"电能"这个概念展开的。课文开始既用两幅组合图,从供电和用电两方面展现了电能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接着介绍了电能的单位及计量电能的仪表──电能表,最后引出电功的概念。

教材注重让同学们经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认识过程,内容上循序渐进,逐步上台阶,从而实现认识上的飞跃,同时教材也体现了注重全体同学们的发展,渗透科技意识等课标中的新理念。

现代生活与电的联系是最为密切的,因而物理教学有必要也有责任把电学知识作为提高全体同学们科学素养来处理。本节教材就是在同学们了解了一些基本电学知识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同学们熟悉的生活素材来激发同学们们的求知欲望,进而学习电能的。同时由于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较多接触"能量"的概念而不是"功"的概念,因此突出"能量"会使同学们在学习物理知识时发挥生活经验的作用,更有利于同学们的学习和探究。因而对于这个更深层次上反映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本质的能量的单位及电能表的使用是本节的重点,而电功的概念则是本节的一个难点。但教材没有过分强调知识的系统*和概念的严密*,降低了传统物理学中历来受到重视的知识的难度要求,所以对"电功"概念的要求不必过高,这样才有助于同学们在学习中获得自信。教学中可利用多媒体课件中丰富的视屏资源为同学们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二、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过程中师生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它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对教学活动起导向作用,并为教学评价提供依据。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教材特点以及同学们实际等因素,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进行目标设计。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能的单位是焦耳,另一个单位是千瓦时。知道电功率的单位是瓦或千瓦。

2、会读家庭电能表。

(二)过程与方法

体验电能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

1、了解电能在人类社会中的作用。

2、认识节约用电的重要*。

三、教学方法

本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以同学们合作学习、自主探究方法为主的综合启发式,同时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的整合作用。在教的方面,整个教学过程要充分体现以同学们为本的教育思想,贯穿以同学们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问题为线索的原则,坚持启发式。在教学各个环节不断地为同学们创设问题情境,设置悬念,适时点拨诱导。

为了增加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同时也为了使教学内容具有形象*、生动*、直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效果,有效的节省教师讲解、板书、板画时间,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可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因而利用authorware自制了具有交互功能的cai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学是一种精神交流活动,教学内容只有放进一定的教学环境,才能产生积极的教学效应。将章首语配上图片和朗读配音,播放给同学们看:广袤的戈壁滩、劲舞的狂风、转动着扇叶的风车田……把同学们课间休息时还尚未安定的心带进神奇的物理世界,让他们在听和观察的过程中,充分思考和遐想,在憧憬中走进电能的大门。(二)提出问题

当同学们还沉浸在惊奇和遐想的氛围之时,教师提出第一个问题:今天的人类已经离不开电能了,同学们都知道,我们所使用的电能是通过那些方式获得的吗?

问题是思维的动因,有了适宜的问题就反复一石激起千层浪,必然在同学们思维的海洋里激起轩然*。

(三)同学们分组讨论

现代社会与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人类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复杂,而社会分工的细化则又限制了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与范围。因此个人之间和团体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是十分重要的。通过小组讨论可以培养同学们的合作意识与能力,也体现了时代和社会的要求。

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积极思考,热烈讨论,并把交流结果写在草稿纸上。

(四)小组展示讨论成果

可让某一小组推荐一代表发言,其他小组帮助指出不足并进行补充,培养同学们准确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以及在合作中既要坚持原则又要尊重他人的品质。作为教学资源的提供者、设计者的教师要及时展示各种获取电能途径的视屏材料和图片资料,让同学们身临其境,体验发现的欢乐,为人类智慧的伟大而感到骄傲。同时还要捕捉同学们们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五)提出问题二

作为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教师要设计好问题线索,让同学们思维的涟漪一圈圈荡漾开来。

问题二:无论走到哪里,都可以看见电能的存在,同学们能列举出电能被我们利用的实例吗?

(六)小组合作交流后展示成果

"莫以善小而不为"虽然电能被广泛应用的实例非常之多,但让同学们们依然交流讨论并展示,一方面潜移默化地让同学们感受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巨大推动作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另一方面也强化了全体同学们,特别是一些困难生对于物理的热爱。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灵魂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七)多媒体展示

利用图片及视屏展示电能的应用实例,并从能量转换的角度引导同学们分析人类是如何应用电能的,同时也为电功的引入埋下伏笔,做好铺垫。

(八)提出问题三

用电是要付电费的,同学们都知道你们家的电费是怎样被计量出来的吗?对于电能表,同学们有哪些了解?又想了解些什么?

(九)同学们小组合作交流探究

小组借助课本和课前收集的电能表说明书对电能表的功能、规格、读数等进行交流探讨。允许个别好奇心强的同学上讲台查阅教师制作的有关电能表的课件资源,资源有:

(1)电能表在家庭电路中安装位置的视屏素材;(2)演示电能表工作时的flas*;

(3)能够进行交互*作的有关电能表铭牌上数据和单位的物理意义;

(4)有关电能表读数及电费计算的例题;

(5)ic卡电能表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6)焦耳的照片及一度电的作用的图片(可对同学们进行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教育以及节约用电关心科技发展意识的培养)。

(十)小组汇报探究结果

可采取由一个大组专门找问题,另一大组进行答辩,其它大组进行补充,而教师则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进行润*、强化和拓展。

(十一)介绍电功

利用多媒体再次展示、引导同学们回顾人类从能量转换的角度应用电能的实例图片,归纳出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的过程是电流做功的过程,有多少电能发生了转化就说电流做了多少功。并让同学们再补充列举一些电流做功的实例。

(十二)反思与小结

在临近下课时,师生可共同对探究内容进行反思,讨论本节课究竟学了哪些知识,为什么学这些知识,学的过程中有什么经验与失误,下一次怎样改进才能做得更好。教师可充分利用多媒体来强化和润*。最后,留一些方法具有多样*或问题具有趣味*、挑战*,可研究*的作业,使同学们的探究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作业为:假设生产的电能只供家庭使用,那么请你查阅资料,我国2004年的发电总量可供应多少个家庭?

五、板书板图设计

板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教师搞好教学的一项必备的基本功。由于本节课采取的是多媒体辅助教学,因而可在反思小结环节,将板书内容完整、清晰地展示出来,力求能直观地显示教材的思路,同时也对同学们养成整洁、美观,有条理的书写习惯产生一个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板书如下:

六、结束语

以上是我对"电能"这节教材的认识和对这堂课的整体设计,在实际执行教学结构中的各个程序时,可能存在某些意外因素的干扰,这就要求教师沉着冷静,随机应变,排除干扰,适时适度地调整原定的课堂教学设计方案,以求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

 

第3篇:初中物理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压强是自然科学的重要概念,在科学技术和生产中都经常用到。这一节内容着重学习的是固体的压强。本节共有三个段标,分别是“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什么叫压强”“怎样增大和减小压强”。“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作为一个较为完整的探究过程,让学生在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学习科学研究方法,获取相关的知识。在探究活动中允许学生另选器材,给学生的探究活动留有较大的空间,以期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探究能力的目的,同时为压强概念的形成做了很好的铺垫。“什么叫压强”是本节的主要知识点,教材根据九年级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计算能力,编写了应用压强的变形公式进行计算的例题,这样简化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怎样增大和减小压强”则是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压强的概念,了解压强的应用,教材以“活动”的形式呈现,引导学生根据压强公式讨论实例、进行归纳,得出结论,知道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最后,用“sts"栏目呈现《货车超载,国道不堪重负》一文和图片,旨在教育学生关注社会,同时让学生了解科学、技术、社会之间存在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这一节内容又是初中自然科学中有关力学知识的一次较大的综合,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和学习科学方法的重要环节。

2、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教学内容本身特点,确立如下教学目标:

⑴认知目标:理解压力的概念,了解静置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大小与物重的关系,掌握压强的概念,了解压强的单位。

⑵技能目标: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

⑶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勇于质疑的科学态度。

3、教学的重点、难点

重点:是固体压强概念的建立、应用压强公式或变形公式进行计算。

难点:压力和重力的区别联系以及压强概念的形成。

二、说教法与学法

根据本节课教材特点以及初三学生年龄特点,采取启发式教学法、探究实验、问题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在具体教学过程,学生不但要注重知识的获得,更要注重获得知识的过程。在教学中,应尽量让学生主动参与实验,参与讨论,充分强调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使学生在参与过程中自主学习,获得知识,并培养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学情分析:

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力学的基础知识,并学习了两个重要的力,即重力和摩擦力,这些知识都是本节内容学习的认知基础。初中学生有一定的观察能力,也具备了较强的*思维能力,但抽象思维能力尚未成熟。对于本节内容所学习的压力,已有了压力作用效果明显的思维定势,这也是本节课要解决的难点所在。

四、说课堂教学设计

㈠引入新课

演示实验:将小钩码放在水平放置的橡皮膜上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凹凸情况,并思考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现象?从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压力和压强)

通过演示实验引入课题,形象直接,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能激发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

㈡讲授新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