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寒假农村的实践报告

写范文发表于:2020-09-11 20:47:42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广大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绝大部分农民解决了温饱问题之后,农村的*文明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都获得了空前的发展。这些成就的取得,是党领导广大农民进行社会主义实践和改革探索的结果。短短三十年走过的历程让*感到振奋,让世界感到震惊。但是,我们应当看到,随着*体制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城市和农村的差距在不断扩大,相比较而言,虽然农民手中有了余粮,有了可支配的零花钱,可广大农民在整个社会生活中仍然处于弱势,他们在知识构成、经济地位、社会关系、寻找就业机会、子女接受教育、医疗保舰市场竞争等方面仍然处于弱势。长期以来,他们的状况得不到明显的改善,挫伤了他们的生产积极*,影响了整个*社会的稳定,影响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如何帮助农村弱势群体摆脱困境是我们当前需要研究的一大课题。为增强学生党员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研究能力,学校开展了“六看六想六教育”寒假社会实践活动,针对自己本身的特点,我利于业余实践对农村弱势群体进行了一番调查,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见解。

一、农村弱势群体的现状及成因分析

关于寒假农村的实践报告

*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绝大多数,这一群体的状况如何,关系到整个国家的状况如何。如果我们纵向比,确实感到农村的变化可喜,过去的农民完全依附在土地上,面朝黄土背朝天,终日劳作,却得不到基本的生活保障,而现在的农村,温饱问题基本解决了,而且还有不少农民走上了致富之路,过上了小康生活,但是大多数农民仍然仅仅是解决了温饱问题,生存的保障十分脆弱,发展的希望非常渺茫,大部分农民在社会活动中无优势可言,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大部分农民一直在温饱线上徘徊。*农村的改革是成功的,二十多年的时间,农民能够吃饱穿暖了,这是党的政策在农村的成功。可我们应当到农户去看看,农民在最低的生活保障解决之后,却一直很难再向前发展一步,土地利用到了极限,无论再勤劳,有限的土地不可能产生再高的效益来,特别是一些偏远山区的农民,在风调雨顺的年境,解决温饱稍有节余,到了灾害年境,基本生存问题又摆在了面前。农民面对有限的土地,除精耕细作,科学种田之外,想不出别的出路来,农忙时忙一阵子,农闲时坐在南墙根太阳底下晒暖,“夜里想的千条计,白天还是眼巴巴地看着两亩土地”,想不出什么绝招来。农民面对看似无风险的庄稼活,看不到发展的希望,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顺其自然,在温饱线上徘徊。

2、天灾人祸使一些农民生存问题受到危胁。在温饱问题刚刚解决之后,农民应对其他风险的能力还很低,特别是在面对天灾、疾病时,总是显得孤立无助,山东济南市一山区乡某村,有一家因孩子患白血病而将所有积蓄4万元花完,另借亲友2多万元,病还没有治好,在付不起医疗费的情况下,无奈从大医院将孩子拉回家中等待“奇迹出现”。这个家庭,本来刚刚解决温饱,可因疾病使这个家庭一下子又回到了贫困线以下,若依靠自身力量重新富裕真起来,恐怕十年内没有可能。另外一些农民,因残致贫、因伤致贫,或因养殖业经营不善致贫,在这些天灾人祸面前,一些农民抵御风险的能力很弱,常常是手足无措,破罐破摔,给农村稳定带来潜在的隐患。

3、知识构成偏低,无致富门路而致贫。不少农村一个共同的问题是农民的知识构成偏低。多年以来,一些农民总认为“庄稼活,不用学,人家咋着咱咋着”,重复着古老的耕作方式,特别是边远山区,仍沿用着老祖先的“*耕火种”耕作方式,对一些新知识,新的技术,因文化水平低,难以接受。即使有些农民有一点文化知识,也试图应用新技术,可由于需要投资,且有风险,而不敢去实践,其结果是越贫越胆小,越胆小越贫,形成了恶*循环。

4、观念落后,思想保守,小农意识很浓,影响致富。农民很容易满足,越是落后地区,农民的满足感越强,只要有饭吃,有衣穿,有些零花钱,和以前相比就十分满足了。一个人只要感到满足了,就没有什么进取心了。我走访了不少贫困地区的农民,家中人气很旺,田园气息很浓,可进到屋里,家徒四壁,除几把小凳子和吃饭的方桌子之外其他没有什么东西了。但这些农户显得十分满足,他们围着小桌子一家人招呼呼地喝着糊涂饭,或者与亲朋好友弄两杯劣质酒对饮一番,显得十分惬意。如果与其谈到今后有什么打算问题,他们会提出一大堆困难,面对困难,有些是无力克服的困难,有些是可能克服的困难,可是无论大小困难,都不愿去克服,目前有吃有喝就行了,况且往前跨一步是要担风险的。

5、惰*思想严重,失去发展机会。我走访的不少农村,无论是城市近郊或是偏远农村,一到农闲季节,大家都聚在一起闲聊,或喝酒,或打牌,其乐融融。而农闲时节,好多事情需要做,比如,房前屋后,可以将荒地开垦一下种些菜,解决一年的吃菜问题,可是,眼看地荒着,而不愿动手。有一次,我到一农民朋友家吃饭,正值夏天,青菜很多,然而饭桌上只有几根咸菜和稀饭配馍。我吃了他家这顿饭之后,心里很不是味,我想如果这户人家稍勤快一点,屋周围荒地里洒些菜籽,一年就有吃不完的菜。几天之后,我带着菠菜籽、香菜籽、小油菜籽等好几种菜籽,亲自帮他家开荒种菜,几个月后,再去他家时,看着满院绿*,主人很不好意思地说,几十年了,为什么不知道种点菜呢?

由于惰*思想严重,导致了家庭状况不能有大的改观,即使有了发家致富的机会,也总是持观望态度,不愿去带头往前跑,再加上缺资金,缺技术,缺信息,不少人有畏难情绪,在内因和外因的共同作用下,还是感到躺到南墙根晒太阳好。

二、如何帮助农村弱势群体走出困境

农村问题是我们国家整体发展需要解决的大问题,而农村弱势群体,更需要我们去拉他一把,使他们有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给他们提供一个起跑线,让他们放下包袱,轻装上阵,共同去为农村发展做贡献。我通过对不少农村情况的考察,认为帮助农村弱势群体走出困境,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1、帮助其理清思路,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自强,自立是关键。在广大农村,我们根据抽样调查,感到一个严重问题就是一些因病等致贫的农户,精神一个子垮了下来,面对巨额外债,依靠几亩庄稼,一辈子也还不清,也就是俗话说的“躺倒一身泥,起来泥一身”,前途没有什么希望,再折腾也没什么结果,在这种情况下,还不如“躺着”舒服,彻底失去了进取思想。鉴于此,乡村干部要不失进机地给予关怀,帮助其理清思路,找出从新站起来的切入点,帮助其制定近期远期的发展计划,使这些弱势群体看到希望。人有了希望才有信心,才有盼头,才能够坚强地站起来,这是内因,这是弱势群体走出困境的关键。

2、给其必要的扶持,使其能够站立起来。一些弱势群体,在遭受打击之后,完全依靠自身的力量是无法站起来的,我们在帮其理清思路的同时,还要给予必要的扶持,比如资金扶持等,应当把一些特困户登记造册,时刻关注他们的情况,并帮助其联系小额贷款,帮助其寻找项目,帮助其培训技术,使他感受到党的关怀和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使他们敢于面对现实,使他们感受到希望就在脚下。这样以来,在乡村的帮助下,才能逐步走出困境。否则纯粹的思想引导是不行的,要双管齐下,要给其提供一个站起来的支点。

3、政策帮扶和农村互助相结合,引导弱势群体走出困境。对一些贫困乡村来讲,财力有限,对农村弱势群体的帮助往往是杯水车薪,难以从根本上奏效。面对这种局面,需要走政策帮扶的路子,并且将政策帮扶与村民互助相结合,这样才能真正帮助他们摆脱困境。所谓政策帮扶,要根据特困户的情况给予政策倾斜,比如资金支持和就业帮助等,为他们提供尽快站起来的机会。所谓农村互助,就是动员广大村民伸出援助之手,给特困户的尽可能的帮助,这种帮助可以是无偿的,也可以是有偿的,目的是帮助特困户度过难关。

综上所述,农村弱势群体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群体,他们是我们的兄弟姊妹,他们目前的状况是由于社会分工和历史原因等诸多因素造成的,他们替我们承担了痛苦,所以,关心他们,就等于关心我们自己,农村是整个社会群体的母体,农村弱势群体是母体的一部分,我们要采取一切措施去帮助他们,使他们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只有这样,我们社会才会稳定,经济建设才有后劲,社会各项事业才会健康发展,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才能够实现。

 

第2篇:寒假农村社会实践报告

寒假农村社会实践报告

河北农业大学经济贸易学院 金融学1003班

对于一名知识青年,社会实践是学校教育向课堂外的一种延伸,也是至关重要的人生历程。进入新世纪以来,党和国家号召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一系列的可喜成绩。然儿事物的发展都具有两面*,我们要对其进行全面的认识就对其进行全面的实践调查。现我省开展了[体验省情,服务群众"的假期实践活动,我们积极响应,走入农村,为进一步了解农村生活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

我们来到了保定市阜平县,对其文化程度、劳动力情况、主要从事行业和收入方面进行了深入了解。从中我们发现:现农村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大部分都是小学毕业;劳动力数量集中在1到2人,比较分散;村中的年轻人基本不从事农业,大部分都外出打工或从商,种地的基本是中老年人;收入水平总体不高,较之城市差距大。

由此,为了更好的建设新农村,我们也有一些想法和看法。首先,要加强教育,提高村民素质。其次,呼吁年轻劳动力回来建设农村,加强农业建设;再次,科学引导,带领村民创业。一要以村里种植、养殖大户为基础带动周围群众。二要鼓励村民请进来,开阔视野,更新观念,加快农村新情况、新经验、新技术、新知识的吸收消化,改变贫困落后的面貌。

近日的所见、所闻、所感,让我们开阔视野,了解社会,深入生活。我觉得在新农村的建设中,应该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新农村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新农村,更应该是*、文化、科技、卫生各个方面全面发展的新农村,是让农民实现物质精神双丰收的新农村,是使农民在增加收入的同时,也使其医疗卫生、文化素质和社会保障等方面得到提高的新农村,新农村的建设不仅仅是让农民去干,而是各级领导干部深入农村带头去干,去为农民服务。

这次社会实践活动对我很有帮助,它不仅让我在实践中得到锻炼,提高解决和认知能力,更让我们提高了服务的素养和意识。不搞社会实践调查,就不能更好的了解我们周围的世界,就不能发现我们平常看不到的问题,不能解决问题,就不能找到正确的方向。我通过参加社会实践,认识了社会农村的现实,明确了自己的责任,激发了自己的学习热情。我相信我们的祖国一定会建设的更加美好-

组图:

解释问卷内容

村民正在填写问卷:

 

第3篇:关于寒假农村的实践报告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广大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绝大部分农民解决了温饱问题之后,农村的*文明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都获得了空前的发展。这些成就的取得,是党领导广大农民进行社会主义实践和改革探索的结果。短短三十年走过的历程让*感到振奋,让世界感到震惊。但是,我们应当看到,随着*体制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城市和农村的差距在不断扩大,相比较而言,虽然农民手中有了余粮,有了可支配的零花钱,可广大农民在整个社会生活中仍然处于弱势,他们在知识构成、经济地位、社会关系、寻找就业机会、子女接受教育、医疗保舰市场竞争等方面仍然处于弱势。长期以来,他们的状况得不到明显的改善,挫伤了他们的生产积极*,影响了整个*社会的稳定,影响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如何帮助农村弱势群体摆脱困境是我们当前需要研究的一大课题。为增强学生党员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研究能力,学校开展了“六看六想六教育”寒假社会实践活动,针对自己本身的特点,我利于业余实践对农村弱势群体进行了一番调查,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见解。

一、农村弱势群体的现状及成因分析

*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绝大多数,这一群体的状况如何,关系到整个国家的状况如何。如果我们纵向比,确实感到农村的变化可喜,过去的农民完全依附在土地上,面朝黄土背朝天,终日劳作,却得不到基本的生活保障,而现在的农村,温饱问题基本解决了,而且还有不少农民走上了致富之路,过上了小康生活,但是大多数农民仍然仅仅是解决了温饱问题,生存的保障十分脆弱,发展的希望非常渺茫,大部分农民在社会活动中无优势可言,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大部分农民一直在温饱线上徘徊。*农村的改革是成功的,二十多年的时间,农民能够吃饱穿暖了,这是党的政策在农村的成功。可我们应当到农户去看看,农民在最低的生活保障解决之后,却一直很难再向前发展一步,土地利用到了极限,无论再勤劳,有限的土地不可能产生再高的效益来,特别是一些偏远山区的农民,在风调雨顺的年境,解决温饱稍有节余,到了灾害年境,基本生存问题又摆在了面前。农民面对有限的土地,除精耕细作,科学种田之外,想不出别的出路来,农忙时忙一阵子,农闲时坐在南墙根太阳底下晒暖,“夜里想的千条计,白天还是眼巴巴地看着两亩土地”,想不出什么绝招来。农民面对看似无风险的庄稼活,看不到发展的希望,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顺其自然,在温饱线上徘徊。

2、天灾人祸使一些农民生存问题受到危胁。在温饱问题刚刚解决之后,农民应对其他风险的能力还很低,特别是在面对天灾、疾病时,总是显得孤立无助,山东济南市一山区乡某村,有一家因孩子患白血病而将所有积蓄4万元花完,另借亲友2多万元,病还没有治好,在付不起医疗费的情况下,无奈从大医院将孩子拉回家中等待“奇迹出现”。这个家庭,本来刚刚解决温饱,可因疾病使这个家庭一下子又回到了贫困线以下,若依靠自身力量重新富裕真起来,恐怕十年内没有可能。另外一些农民,因残致贫、因伤致贫,或因养殖业经营不善致贫,在这些天灾人祸面前,一些农民抵御风险的能力很弱,常常是手足无措,破罐破摔,给农村稳定带来潜在的隐患。

3、知识构成偏低,无致富门路而致贫。不少农村一个共同的问题是农民的知识构成偏低。多年以来,一些农民总认为“庄稼活,不用学,人家咋着咱咋着”,重复着古老的耕作方式,特别是边远山区,仍沿用着老祖先的“*耕火种”耕作方式,对一些新知识,新的技术,因文化水平低,难以接受。即使有些农民有一点文化知识,也试图应用新技术,可由于需要投资,且有风险,而不敢去实践,其结果是越贫越胆小,越胆小越贫,形成了恶*循环。

4、观念落后,思想保守,小农意识很浓,影响致富。农民很容易满足,越是落后地区,农民的满足感越强,只要有饭吃,有衣穿,有些零花钱,和以前相比就十分满足了。一个人只要感到满足了,就没有什么进取心了。我走访了不少贫困地区的农民,家中人气很旺,田园气息很浓,可进到屋里,家徒四壁,除几把小凳子和吃饭的方桌子之外其他没有什么东西了。但这些农户显得十分满足,他们围着小桌子一家人招呼呼地喝着糊涂饭,或者与亲朋好友弄两杯劣质酒对饮一番,显得十分惬意。如果与其谈到今后有什么打算问题,他们会提出一大堆困难,面对困难,有些是无力克服的困难,有些是可能克服的困难,可是无论大小困难,都不愿去克服,目前有吃有喝就行了,况且往前跨一步是要担风险的。

5、惰*思想严重,失去发展机会。我走访的不少农村,无论是城市近郊或是偏远农村,一到农闲季节,大家都聚在一起闲聊,或喝酒,或打牌,其乐融融。而农闲时节,好多事情需要做,比如,房前屋后,可以将荒地开垦一下种些菜,解决一年的吃菜问题,可是,眼看地荒着,而不愿动手。有一次,我到一农民朋友家吃饭,正值夏天,青菜很多,然而饭桌上只有几根咸菜和稀饭配馍。我吃了他家这顿饭之后,心里很不是味,我想如果这户人家稍勤快一点,屋周围荒地里洒些菜籽,一年就有吃不完的菜。几天之后,我带着菠菜籽、香菜籽、小油菜籽等好几种菜籽,亲自帮他家开荒种菜,几个月后,再去他家时,看着满院绿*,主人很不好意思地说,几十年了,为什么不知道种点菜呢?

由于惰*思想严重,导致了家庭状况不能有大的改观,即使有了发家致富的机会,也总是持观望态度,不愿去带头往前跑,再加上缺资金,缺技术,缺信息,不少人有畏难情绪,在内因和外因的共同作用下,还是感到躺到南墙根晒太阳好。

二、如何帮助农村弱势群体走出困境

农村问题是我们国家整体发展需要解决的大问题,而农村弱势群体,更需要我们去拉他一把,使他们有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给他们提供一个起跑线,让他们放下包袱,轻装上阵,共同去为农村发展做贡献。我通过对不少农村情况的考察,认为帮助农村弱势群体走出困境,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1、帮助其理清思路,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自强,自立是关键。在广大农村,我们根据抽样调查,感到一个严重问题就是一些因病等致贫的农户,精神一个子垮了下来,面对巨额外债,依靠几亩庄稼,一辈子也还不清,也就是俗话说的“躺倒一身泥,起来泥一身”,前途没有什么希望,再折腾也没什么结果,在这种情况下,还不如“躺着”舒服,彻底失去了进取思想。鉴于此,乡村干部要不失进机地给予关怀,帮助其理清思路,找出从新站起来的切入点,帮助其制定近期远期的发展计划,使这些弱势群体看到希望。人有了希望才有信心,才有盼头,才能够坚强地站起来,这是内因,这是弱势群体走出困境的关键。

2、给其必要的扶持,使其能够站立起来。一些弱势群体,在遭受打击之后,完全依靠自身的力量是无法站起来的,我们在帮其理清思路的同时,还要给予必要的扶持,比如资金扶持等,应当把一些特困户登记造册,时刻关注他们的情况,并帮助其联系小额贷款,帮助其寻找项目,帮助其培训技术,使他感受到党的关怀和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使他们敢于面对现实,使他们感受到希望就在脚下。这样以来,在乡村的帮助下,才能逐步走出困境。否则纯粹的思想引导是不行的,要双管齐下,要给其提供一个站起来的支点。

3、政策帮扶和农村互助相结合,引导弱势群体走出困境。对一些贫困乡村来讲,财力有限,对农村弱势群体的帮助往往是杯水车薪,难以从根本上奏效。面对这种局面,需要走政策帮扶的路子,并且将政策帮扶与村民互助相结合,这样才能真正帮助他们摆脱困境。所谓政策帮扶,要根据特困户的情况给予政策倾斜,比如资金支持和就业帮助等,为他们提供尽快站起来的机会。所谓农村互助,就是动员广大村民伸出援助之手,给特困户的尽可能的帮助,这种帮助可以是无偿的,也可以是有偿的,目的是帮助特困户度过难关。

综上所述,农村弱势群体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群体,他们是我们的兄弟姊妹,他们目前的状况是由于社会分工和历史原因等诸多因素造成的,他们替我们承担了痛苦,所以,关心他们,就等于关心我们自己,农村是整个社会群体的母体,农村弱势群体是母体的一部分,我们要采取一切措施去帮助他们,使他们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只有这样,我们社会才会稳定,经济建设才有后劲,社会各项事业才会健康发展,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才能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