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课堂的观后感

写范文发表于:2020-07-25 17:32:28

生本课堂,顾名思义是以学生为本的课堂,学生是主体。不过在听课的过程中,我疑惑了,学生主导课堂的话,那老师的作用在哪里。

一共听了三节语文课。河北邯郸一位老师的小学语文,扬中新坝中学初中语文,河南沁阳一位老师的高中语文。三节课是针对不同年龄的学生,可是模式却是惊人的一致,所以,生本的课堂首先是形式的统一吗?

生本课堂的观后感

几个人围成一个圈,小组合作交流,然后到讲台展示成果,老师站在课堂中间,说:“你们小组的发言太好了!你们的表现太精*了!还有什么补充吗?继续!”这是我在生本课堂上听得最多的句子。

学生的表现比老师精*,你可以感觉到学生在课前的精心准备,可以看出他们在课堂上对老师的全力配合,可以感觉到他们展现自己的渴望。可是一个人在跃跃欲试展示自己的时候会尽心听别人的发言吗?我想不会的,至少是不专注的。他们只是自说自话,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等待发言的机会。一节课结束,他们学到的只是自己之前学到的,或者留下的是别人讲时没听清疑惑的。所以我认为这样的课堂收获是甚微的。

最疑惑的是老师的定位了。老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促进者。如果我是一个学生,我会认为这节课老师没有带给我任何的启发和引导。没有妙语连珠,没有思想深刻,没有趣味横生。现在我是一个老师,我觉得这样的课堂任何一个老师都可以,因为它无法展现教师的实力和魅力。因为老师的话语是惊人的相似。完全不需要功力。

我在想,生本的理念是极好的,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思考,合作探究交流,产生思维的碰撞,可是,事情好像不仅仅是这样的,学生的时间哪里来,查阅资料的途径够吗,学生课堂上还可以从老师这个引路人身上受益什么。这种思考对生本老师们来说才刚刚开始。

 

第2篇:生本课堂的观后感

生本课堂,顾名思义是以学生为本的课堂,学生是主体。不过在听课的过程中,我疑惑了,学生主导课堂的话,那老师的作用在哪里。

一共听了三节语文课。河北邯郸一位老师的小学语文,扬中新坝中学初中语文,河南沁阳一位老师的高中语文。三节课是针对不同年龄的学生,可是模式却是惊人的一致,所以,生本的课堂首先是形式的统一吗?

几个人围成一个圈,小组合作交流,然后到讲台展示成果,老师站在课堂中间,说:“你们小组的发言太好了!你们的表现太精*了!还有什么补充吗?继续!”这是我在生本课堂上听得最多的句子。

学生的表现比老师精*,你可以感觉到学生在课前的精心准备,可以看出他们在课堂上对老师的全力配合,可以感觉到他们展现自己的渴望。可是一个人在跃跃欲试展示自己的时候会尽心听别人的发言吗?我想不会的,至少是不专注的。他们只是自说自话,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等待发言的机会。一节课结束,他们学到的只是自己之前学到的,或者留下的是别人讲时没听清疑惑的。所以我认为这样的课堂收获是甚微的。

最疑惑的是老师的定位了。老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促进者。如果我是一个学生,我会认为这节课老师没有带给我任何的启发和引导。没有妙语连珠,没有思想深刻,没有趣味横生。现在我是一个老师,我觉得这样的课堂任何一个老师都可以,因为它无法展现教师的实力和魅力。因为老师的话语是惊人的相似。完全不需要功力。

我在想,生本的理念是极好的,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思考,合作探究交流,产生思维的碰撞,可是,事情好像不仅仅是这样的,学生的时间哪里来,查阅资料的途径够吗,学生课堂上还可以从老师这个引路人身上受益什么。这种思考对生本老师们来说才刚刚开始。

 

第3篇:有效课堂观后感

“效”从何处来?

结束了二十分钟“无效”的午写后,我坐下来听这堂关于有效课堂的报告,有效这个词又将我拉回刚才上火而无奈的午写课堂。午写内容是观察新授的拼音字母在四线三个里的位置,重复引导几遍学生还是在天马行空地描述,环顾课堂,从一部分人的眼里看出他们没有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位置观察上,只是静等*,如同雏鹰在等着老鹰将咀嚼好的食物放进它们嘴里囫囵吞下。有效课堂的效从何处来呢?

有效的组织形式和有思维价值的教学内容是构成有效课堂的基石,书写教学仍是相对传统的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教师示范学生书写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一看二想三写。通过一学年的书写教学发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思考和体会良莠不齐,在他们眼中,书写成为一种模式化的学习,模仿亦成为最主要的学习方式,学老师对字的分析,学字在方格中的位置,离开了老师细致的教授学生们能够自己写出来吗?*也是因人而异的。在教学过程中设计的问题也是具体而有针对*的,但是在学生那里却没有太乐观的反应。报告中分享了澳大利亚以贸易的形式学习数学的案例,作为老师,在我看来这样的形式确实也是新颖充满吸引力的,这样的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内在需求,让他们自发自觉地去钻研学习,达成自己的目标。这让我不禁重新审视有效的内涵,有思维价值的教学内容是我们必须坚持的,而怎样设计有效的组织形式?只有激发学生内在对教学内容的渴望才能产生有效的教学效果,才能对学生有持之有效的激励和鼓舞。

有效的组织形式和对学生的关注是分不开的,关注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接受特点,从而将有效大而化之,转变成课堂中的一个个小环节,可以是一个小故事的应用,可以是一段小小的视频,可以是一个小型角*扮演,久而久之,大概效果能自现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