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来收得牛两角,重铸锄犁作斤劚全诗赏析

写范文发表于:2020-07-19 09:51:35

“一日官*收海服,驱牛驾车食牛肉;归来收得牛两角,重铸耧犁作斤劚。”这几句是说:

有一天官*打了胜仗收复了土地,却把送粮的人、牛和车一起征用,最后牛被杀掉,农民只好带着两只牛角回家。没有牛,只得重铸农具,用人力耕种。诗句遣词精妙,意至苦痛,而对复杂心理状态之描绘,却含而不露,意境深沉,耐人寻味。

归来收得牛两角,重铸锄犁作斤劚全诗赏析

出自元稹《田家词》

牛咤咤,田确确。

旱块敲牛蹄趵趵,种得官仓珠颗谷。

六十年来兵簇簇,月月食粮车辘辘。

一日官*收海服,驱牛驾车食牛肉。

归来收得牛两角,重铸锄犁作斤劚。

姑舂妇担去输官,输官不足归卖屋。

愿官早胜仇早覆,农死有儿牛有犊。

誓不遣官*粮不足。

①海服:四海之内的土地。在方千里的京畿之外,每五百里的地方称为一“服”。

②斤劚:作砍伐之用的工具。

③田家词:《乐府古题》十九首中的第九首。

赏析

当时,农民在统治阶级的*剥削下,年年上输*粮,战争老是不停,因此负担更重。但农民盼望早打胜仗,统一国土,结束战争,所以尽力输粮,不使官*缺粮。《田家词》这首诗就描述了这种复杂的心理。

“牛吒吒,田确确,旱块敲牛蹄趵趵,种得官仓珠颗谷。六十年来兵簇簇,月月食粮车辘辘。”天久不,土地坚硬,牛拉着沉重的犁耙喘着粗气一步一步地爬行着。牛蹄碰击着坚硬的土块,发出“趵趵”的声音。驾牛的农民还嫌牛走得太慢,不断地挥动着鞭子,发出“吒吒”的声音,驱使着,吆喝着。“吒吒”,农民的叱牛声。“趵趵”,牛蹄声。“确确”,土块坚硬的样子。诗的开篇,作者就用两个短句、三组叠字,状形写声,把农民耕地时的那种艰苦、忙碌、急促的情状绘声绘*地突现在读者的眼前。然而“种得官仓珠颗谷”,农民终年劳累,用血和汗水换来的珍珠般的果实,却尽进了官仓,自己却一无所得。因为“六十年来兵簇簇,月月食粮车辘辘”。六十年来,战争不断,年年月月、日日餐餐,官兵们吃的粮食全由农民供给,并由农民驾驾辘辘的大车不停地运往前线。自公元755年(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算起,到公元817年(元和十二年),已超过六十年。这六十年间,战争频繁,到贞元、元和间,安史之乱虽已平定,但*与藩镇之间的战争从未间断。元和十二年,征讨淮西吴元济的战斗正在激烈地进行着,所以说“六十年来兵簇簇”。“簇簇”,丛集的样子,以兵器的丛集象征战事的频繁。“辘辘”,车轮声。“月月”、“辘辘”,象征着农民*输的繁重和急迫。

“一日官*收海服,驱牛驾车食牛肉;归来收得牛两角,重铸耧犁作斤劚。姑舂妇担去输官,输官不足归卖屋”。古代把京城附近方千里之地叫“京畿”,自京畿之外每五百里称作一服,把由近及远的控制区域分别称为“侯服”、“甸服”等九服。这里的“海服”,泛指临近海边的藩镇割据地区。中唐时期,河北、山东割据反叛的藩镇均在东方沿海一带,正在进行的对淮西吴元济的征讨也在东方,故曰“收海服”。这一段的意思是说,自从官*征伐藩镇的战争开始以来,朝廷就把农民连人带牛和车以及农具一并征用了。农民驱牛驾车千里迢迢地把粮食运到前线后,结果连牛也被官兵宰杀吃掉了,车被当柴烧了,农民只收得两只牛角而返。但是战争还在没完没了地打下去,新的*输又在等待着他们。农民只得重铸犁锄,重作斤属刂,重新开始一年的*勤耕作,收获之后,“姑舂妇担”,运到官仓,终年*勤劳动所获还交不够,甚至回来连房屋也被迫卖掉买粮纳税。深重的灾难就这样年复一年,周而复始地压在农民的头上,没有尽时。这是对罪恶战争的血泪控诉,是田家痛苦心声的真实描绘。“斤劚”,泛指农具。

“愿官早胜仇早覆,农死有儿牛有犊,誓不遣官*粮不足”。这三句表面上是说:但愿官*早日胜利,以报藩镇叛乱的仇恨,我们不要紧,累死了还有下一代,牛被杀了还有小牛犊,不会让官*的*粮缺少的。实际上应是农民极端愤激之词,背后的意思是说:我们这一代被压榨、折磨死了,下一代还要继续受压榨、折磨;老牛被杀了,小牛还会面临同样的命运,战争一天不停止,农民的沉重灾难就会永无止境地继续下去。愤激之意出以忠厚之辞,耐人寻味。全诗就在田家的这种沉重而痛苦的呻吟中结束了,而农民的深重灾难却延续到整个封建社会,意义极为深远。

这首诗在艺术上很有特*。它自始至终几乎完全用农民自述的口吻、用白描的手法叙事,在貌似平和顺从的话语里,表现了农民痛苦的心声,蕴含着农民的血泪控诉,因而具有更大的真实*和感人肺腑的力量。再加上短句的安排,叠字的选用,急促重浊的入声字的韵脚,不仅加强了诗的形象*和音乐*,声情和文情更加契合,深化主题,强化了感情,渲染了气氛,而且使这首古题乐府的特*更加鲜明。这正是元稹“颇近讴谣”的代表作。

 

第2篇:归来收得牛两角,重铸锄犁作斤劚全诗赏析

“一日官*收海服,驱牛驾车食牛肉;归来收得牛两角,重铸耧犁作斤劚。”这几句是说:

有一天官*打了胜仗收复了土地,却把送粮的人、牛和车一起征用,最后牛被杀掉,农民只好带着两只牛角回家。没有牛,只得重铸农具,用人力耕种。诗句遣词精妙,意至苦痛,而对复杂心理状态之描绘,却含而不露,意境深沉,耐人寻味。

出自元稹《田家词》

牛咤咤,田确确。

旱块敲牛蹄趵趵,种得官仓珠颗谷。

六十年来兵簇簇,月月食粮车辘辘。

一日官*收海服,驱牛驾车食牛肉。

归来收得牛两角,重铸锄犁作斤劚。

姑舂妇担去输官,输官不足归卖屋。

愿官早胜仇早覆,农死有儿牛有犊。

誓不遣官*粮不足。

①海服:四海之内的土地。在方千里的京畿之外,每五百里的地方称为一“服”。

②斤劚:作砍伐之用的工具。

③田家词:《乐府古题》十九首中的第九首。

赏析

当时,农民在统治阶级的*剥削下,年年上输*粮,战争老是不停,因此负担更重。但农民盼望早打胜仗,统一国土,结束战争,所以尽力输粮,不使官*缺粮。《田家词》这首诗就描述了这种复杂的心理。

“牛吒吒,田确确,旱块敲牛蹄趵趵,种得官仓珠颗谷。六十年来兵簇簇,月月食粮车辘辘。”天久不,土地坚硬,牛拉着沉重的犁耙喘着粗气一步一步地爬行着。牛蹄碰击着坚硬的土块,发出“趵趵”的声音。驾牛的农民还嫌牛走得太慢,不断地挥动着鞭子,发出“吒吒”的声音,驱使着,吆喝着。“吒吒”,农民的叱牛声。“趵趵”,牛蹄声。“确确”,土块坚硬的样子。诗的开篇,作者就用两个短句、三组叠字,状形写声,把农民耕地时的那种艰苦、忙碌、急促的情状绘声绘*地突现在读者的眼前。然而“种得官仓珠颗谷”,农民终年劳累,用血和汗水换来的珍珠般的果实,却尽进了官仓,自己却一无所得。因为“六十年来兵簇簇,月月食粮车辘辘”。六十年来,战争不断,年年月月、日日餐餐,官兵们吃的粮食全由农民供给,并由农民驾驾辘辘的大车不停地运往前线。自公元755年(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算起,到公元817年(元和十二年),已超过六十年。这六十年间,战争频繁,到贞元、元和间,安史之乱虽已平定,但*与藩镇之间的战争从未间断。元和十二年,征讨淮西吴元济的战斗正在激烈地进行着,所以说“六十年来兵簇簇”。“簇簇”,丛集的样子,以兵器的丛集象征战事的频繁。“辘辘”,车轮声。“月月”、“辘辘”,象征着农民*输的繁重和急迫。

“一日官*收海服,驱牛驾车食牛肉;归来收得牛两角,重铸耧犁作斤劚。姑舂妇担去输官,输官不足归卖屋”。古代把京城附近方千里之地叫“京畿”,自京畿之外每五百里称作一服,把由近及远的控制区域分别称为“侯服”、“甸服”等九服。这里的“海服”,泛指临近海边的藩镇割据地区。中唐时期,河北、山东割据反叛的藩镇均在东方沿海一带,正在进行的对淮西吴元济的征讨也在东方,故曰“收海服”。这一段的意思是说,自从官*征伐藩镇的战争开始以来,朝廷就把农民连人带牛和车以及农具一并征用了。农民驱牛驾车千里迢迢地把粮食运到前线后,结果连牛也被官兵宰杀吃掉了,车被当柴烧了,农民只收得两只牛角而返。但是战争还在没完没了地打下去,新的*输又在等待着他们。农民只得重铸犁锄,重作斤属刂,重新开始一年的*勤耕作,收获之后,“姑舂妇担”,运到官仓,终年*勤劳动所获还交不够,甚至回来连房屋也被迫卖掉买粮纳税。深重的灾难就这样年复一年,周而复始地压在农民的头上,没有尽时。这是对罪恶战争的血泪控诉,是田家痛苦心声的真实描绘。“斤劚”,泛指农具。

“愿官早胜仇早覆,农死有儿牛有犊,誓不遣官*粮不足”。这三句表面上是说:但愿官*早日胜利,以报藩镇叛乱的仇恨,我们不要紧,累死了还有下一代,牛被杀了还有小牛犊,不会让官*的*粮缺少的。实际上应是农民极端愤激之词,背后的意思是说:我们这一代被压榨、折磨死了,下一代还要继续受压榨、折磨;老牛被杀了,小牛还会面临同样的命运,战争一天不停止,农民的沉重灾难就会永无止境地继续下去。愤激之意出以忠厚之辞,耐人寻味。全诗就在田家的这种沉重而痛苦的呻吟中结束了,而农民的深重灾难却延续到整个封建社会,意义极为深远。

这首诗在艺术上很有特*。它自始至终几乎完全用农民自述的口吻、用白描的手法叙事,在貌似平和顺从的话语里,表现了农民痛苦的心声,蕴含着农民的血泪控诉,因而具有更大的真实*和感人肺腑的力量。再加上短句的安排,叠字的选用,急促重浊的入声字的韵脚,不仅加强了诗的形象*和音乐*,声情和文情更加契合,深化主题,强化了感情,渲染了气氛,而且使这首古题乐府的特*更加鲜明。这正是元稹“颇近讴谣”的代表作。

 

第3篇:《归来》诗歌赏析

《归来》

朝代:元

作者:王冕

头白归来惊面生,东家西家知我名。

友朋投老渐凋落①,儿女向年俱长成。

野梅花开尚古*,山风吹雨堕寒声。

最喜溪翁会真率,浊酒过墙香满*②。

【注释】

①凋落:指人慢慢老去。

②*:*是一种盛贮器,既可用来汲水、存水,也可用来盛粮,在汉代已存在。

1.此联既实写眼前见到的景*??野梅花开放还是像自己离开时一样的颜*,山风吹来,雨声淅沥。又借梅花表现自己虽近晚年但节*不改、依旧清白的高洁*行。

2.诗人长久外出,归来众人都感觉陌生,但名字却耳熟能详;老朋友们渐渐老去,孩子们都已经长大成年;梅花还是先前的梅花,雨声还是原来的雨声,让人高兴的是溪边的老翁还是那么了解我,高兴地和我对饮一杯。诗歌通过典型的场景、生动的细节、朴实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具有浓郁生活气息的乡村画卷。

【作者小传】:王冕(1287-1359)元画家、诗人。字元章,号煮石山农、饭牛翁、会稽外史、梅花屋主等,诸暨(今属浙*)人。出身农家,白天放牛,晚至佛寺长明灯下读书。后从韩*学。

试进士不第,即弃去,读古兵法。曾游大都(今*),泰不花荐以词馆职,不就。归隐九里山,作画易米为生。朱元克婺州(路治今浙*金华),授以谘议参*,旋卒。

工画墨梅,学扬无咎,花密枝繁,别具风格,曾用胭脂作没骨梅,亦佳妙。又善写竹石。兼能刻印,以花乳石(青田石一类)作印材,相传由其创始。其诗多描写隐逸生活,也能反映*疾苦,语言质朴,不拘常格。所著有《竹斋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