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记金华的双龙洞》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写范文发表于:2020-04-02 19:32:5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关于《记金华的双龙洞》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了解双龙洞的游览顺序,理解字词;培养学生思考、表达和搜集材料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从学生的感受出发,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读中悟,体会双龙洞的特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阅读与想象相结合,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

【教学重点】

1、了解外洞、孔隙和内洞的特点。

2、落实分清文章的层次这一重点训练项目。

【教学准备】

1、课前学生可以收集有关浙*金华双龙洞的材料,如文字介绍、图片等。

2、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3课《记金华的双龙洞》,回忆一下上节课我们所讲的内容,这篇课文按照什么顺序写的,都依次介绍了哪些地方的景*?

随机板书:路上→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师:那么,你们认为文中对哪些地方的景*介绍比较具体呢?

生:外洞、孔隙、内洞。

设计意图:本单元训练重点是分清文章条理,在理解作者的思路及文章的条理的基础上,直奔课文的主体,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体现了这一教学理念。

二、细读课文,突破重点

师: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外洞、孔隙和内洞,请大家打开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4~7自然段,读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每处地方都给你留下了什么感受?

设计意图:新课标强调:再语文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本着这一理念,我从学生的感受入手,让他们分别体会出内洞、外洞、孔隙各部分特点,接着带着各自的感受去读,同时不忘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让他们大胆质疑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

学生汇报(学生先汇报哪个地方,就先讲哪个地方。)

师:谁想让大家分享你的快乐,读完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

1、外洞:

⑴生可能谈:

外洞高、宽、大,随机板书。

⑵师:你在文中哪段话有这样的感受?能给大家读一读吗?

⑶多媒体出示这段话并随机说:这是这位同学的感受,其他同学也来读一读这段话,相信大家会有更大的收获。

⑷其他同学谈自己的感受或收获。

⑸质疑:

可能不懂的问题突兀森郁等。

⑹出示外洞多媒体课件。

⑺指名读。

2、孔隙:

过渡:

谁还想谈一谈其他地方都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感受?

⑴学生可能汇报:

窄、矮、小随机板书。

⑵文中哪些语句给你留下了这样的感受?能给大家读一读吗?

⑶媒体出示这段话并随机说:

这是这位同学的感受,其他同学也来读一读这段话,相信大家会有更大的收获。

⑷重点研究我怀着好奇的心情船就慢慢移动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自以为从后脑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才说一声行了,船就慢慢移动。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师:这段话主要写了我们躺在小船里进内洞,那么直接就写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进内洞就行了,后面的内容不写了行不行?为什么?你们觉得后面哪句话或者哪个词用的好?(贴)为什么好?能谈一谈自己的见解吗?

生汇报

师:那么你们谁愿意带着自己的感受读一读这段话?

指名读

第一次读,出示孔隙画面的课件,感受孔隙的窄小。

第二次读,边听同学读边闭眼想像孔隙的窄小。

设计意图:孔隙这一段既是重点,又是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重难点我从学生的感受出发,找出有关语句,然后进行关键词句进行品析,让学生读,充分悟,体会孔隙的一刹那,这样学生感情得到升华,理解会更加深刻。

3、内洞:

过渡:

最后内洞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感受呢?

学习方法、环节同上(外洞、孔隙)

⑴学生可能谈:黑、奇、大随机板书

⑵奇这部分话让学生想像,内洞的石钟乳和石笋都会像哪位神仙或小动物?

生汇报。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想像力,想像完后让学生看课件,使学生思维有一个拓展的空间。

三、拓展延伸

交流学生搜集的关于这课的资料,使学生对这课的了解有一个延伸。

四、回归整体,配乐读

1、配乐读。

2、课外、课内相结合。

师:学习这节课,你想为自己布置一个什么任务?

小结:

建议学生课后读叶圣陶先生的文章《游了三个洞》,本文就节选自这篇文章。

【板书设计】

记金华的双龙洞

路上───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高、宽、大)(窄、矮、小)(黑、奇、大)

 

第2篇: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记金华的双龙洞》是一篇游记,记叙了作者叶圣陶游览金华双龙洞的情景,是按游览顺序记叙的。先写沿途所见的美景;继而写洞口、外洞;再写孔隙、内洞;最后出洞。在游览过程中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祖国锦绣河山的热爱。下面为大家带来的是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欢迎阅读参考。

教学要求

1.通过阅读,感受金华双龙洞自然景观的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2.通过感悟按课文记叙的游览顺序,学习有条理叙述的表达方式,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准确和朴实。

教学重难点

学会运用恰当词句描绘事物和表达情感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交流:同学们,你们喜欢去旅游吗?你都去过哪些地方旅游过?

2.小结:正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多出去走走,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增长我们的见识,可以感受大自然的奇丽壮观。今天,我们就跟随叶老先生继续到浙*金华的双龙洞游玩,好不好?

3.板书课题,齐读

二、复习旧知

1.填空

这篇课文的体裁是(),课文是按()顺序写的,先后描写了金华双龙洞的()、()、()、()。

2.回顾

叶老笔下描写的路上景*虽然简洁但是非常漂亮,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双龙洞洞口的特点和外洞的特点又如何呢?

三、赏析孔隙

1.师生对话,猜测“孔隙”的特点

2.学生自由默读课文第五段,边读边划出:能表现孔隙窄小的句子

3.班内交流

句子一: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

(1)学生读说体会

(2)比较句子,学生说说哪个句子好?好在哪里?

(3)思考:这段话仅仅是在写小船的小吗?作者实际上是在写什么?

(4)指导朗读

(5)小结:作者并没有用具体的数字写孔隙的窄小,而是用看到的小船的小衬托出孔隙的窄小,这种写作方法真好!

句子二: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1)学生读说体会

(2)引导学生理解“挤压”一词

(3)指导朗读

(4)小结:作者通过描写自己内心的感受来说明孔隙的窄小。

句子三: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才说一声“行了”,船就慢慢移动。

(1)学生读说体会

(2)交流:“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谁能把这个双重否定句改成陈述句?这句话又告诉了我们什么?

(3)指导朗读

4.小结:同学们,作者通过描写小船的小和过孔隙的感受侧面衬托出孔隙的窄小,读完后,让人印象深刻,仿佛自己也坐着小船同作者一起过了一次孔隙,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身临其境”。

5.指导朗读,再次感受孔隙的“险”。

四、赏析内洞

1.学生默读课文第六段:边读边划出表现内洞特点的句子。

2.班内交流

句子一:内洞一团漆黑,什么都看不见。工人提着汽油灯,也只能照见小小的一块地方,余外全是昏暗,不知道有多么宽广。

(1)学生读说体会

(2)指导朗读

句子二:在洞里走了一转,觉得内洞比外洞大得多,大概有十来进房子那么大。

(1)学生读说体会

(2)图文解说,理解“进”

(3)比较描写内洞和外洞的句子,再次体会内洞的大。

句子三:首先当然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我顺着他的指点看,有点儿像。

(1)学生读说体会

(2)想象说话,理解“双龙洞”名字的由来。

句子四:其次是些石钟乳和石笋,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大都依据形状想象成神仙、动物以及宫室、器用,名目有四十多。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再加上颜*各异,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观赏。

(1)学生读说体会

(2)出示图片欣赏内洞奇特景观

(3)指导朗读

3.小结:作者在写这篇游记时,将见闻和感受相结合,把各个景点的特点巧妙地呈现在我们眼前,仿佛我们也身临其境,这种写作方法真好用!

五、总结升华

1.学习过渡句,体会过渡句的作用

2.交流:游玩之后的感受

3.总结写作方法

(1)按游览顺序记叙,恰当运用过渡句,使文章条理清楚,结构严谨。

(2)分清主次,抓住景物特点进行具体细致的描写。

(3)在对景物的描写中,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

六、读写结合

学习文中的写作手法,任选一题写一写。

1.以导游的身份向爸爸妈妈介绍金华双龙洞的景*,并请他们提提意见和建议。

2.请以导游的身份写出介绍金华双龙洞的导游词。

3.你曾经到哪里旅游过?选一处仿照本文的写作方法,按照游览的顺序写一写。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分清文章主次,学习作者的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阅读与想象相结合,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了解外洞。孔隙和内洞的特点。

【教学准备】

1、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上网等方式,了解双龙洞的有关知识。

2、教师准备有关双龙洞的图片,录像资料。

【教学时间】

两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置疑导入

师介绍智多星夺标旅行团的特点就是能让小朋友们在夺标旅行中不知不觉地成为智多星,“小朋友们想不想成为智多星?”“想!”学生热情高涨,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宣布此次夺标任务:(多媒体出示)

目的地:双龙洞

夺标指数:五星级

智囊宝典:叶圣陶爷爷《记金华的双龙洞》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

导游:难难

“在这次的夺标旅行中我们会遇到很多挑战,我们要善于运用我们手中的智囊宝典我是你们的导游难难,希望不要被我的难题难倒哦!有没有信心完成这次任务?”,“有!”“祝你们好运!”

临行前填写调查问卷。(多媒体出示)

调查问卷:

1、去过哪些景点,有何感受?

2、此次旅游你想有什么收获?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了解课文游览顺序

挑战:自行设计此次旅游线路图。(了解文章的明线)

(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三、学习课文内容

1、“还等什么?我们出发吧!”创设情景,伴随《春之声》的音乐声,师朗读描写路上美丽景*的段落。让学生说说自己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漫山遍野的杜鹃,粉红的山,变换调子的溪流声。)

通过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他们仿佛真的看到听到了,一下子就感受到了沿路的美。

2、“正当我们还陶醉在一路的美景中时,快看啊!我们已经来到了双龙洞口:

(多媒体展示双龙洞洞口的照片,让学生直观感受洞口大。很有气势的特点)“小朋友们想不想到洞里探险?学生迫不及待“想!”

“小朋友们一是要注意安全,二是要仔细观察外洞。孔隙和内洞的特点待会有很艰巨的任务等着大家呢!”

(多媒体播放双龙洞的录像,直观感受双龙洞洞口。外洞。孔隙。内洞的特点。)

2、完成任务:(多媒体出示:)

任务:绘制金华双龙洞地形图。

内容:包括洞口、外洞、孔隙、内洞。

方式:协助导游完成任务。

(在师生合作中探讨交流,了解双龙洞的地形以及各处的特点)

重点学习内洞和孔隙部分的内容。

内洞的特点:

⑴大,找出体现内洞大的句子,感受作者是如何通过这些句子写出内洞大的特点的。

⑵奇,感受作者是通过写洞内的石钟乳的形态多端。颜*各异来体现内洞奇的特点。(观看石钟乳图片,想象。说说它们的样子。形态。给它们起个名字)

⑶还有没有新发现?(叶圣陶爷爷还描写了内洞的另一个奇观:一条黄龙一条青龙蜿蜒在洞顶)让学生了解这是双龙洞名字的来历。

孔隙的特点:

低小。(多媒体播放乘船过孔隙这一段录象),提醒学生注意看,说说自己在看过孔隙这段录象时的感受,再让学生通过智囊宝典找一找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孔隙低小的:学生讨论汇报:

⑴船小。通过朗读表现出船小得不能再小的特点。

“为什么通过船小你能感受到孔隙的小呢?”“只能容的下一只小船出。”

⑵乘坐方式独特。“怎么乘坐?”

抓住关键词“从……到……到…到……没有一处……。”以及动词“贴”,再想象当时乘坐小船为什么用这样的仰卧方式,以及在完成这一系列动作时会想什么?有什么担忧?

⑶作者乘船时的感受,先请学生谈谈自己观看过孔隙时候的感受。

生:“压抑,不能呼吸。喘不过气来,光线昏暗。”

师:“我们来看看叶圣陶爷爷和我们的感受是不是一样?”怎样朗读才能把这种压抑的感觉读出来,指导朗读。了解小船如何自由在孔隙间出入的。

老师总结:

在过孔隙时作者并没有直接写孔隙有多么低小,可是我们却从船小。乘船方式独特以及作者乘船时的感受体会到孔隙低小的特点。指导学生学习作者细腻真实的写作方法。

3、师:“我们的旅游快结束了,这一路我们都是沿着叶圣陶爷爷的旅游线路完成任务的,其实,我们还有一位小导游,跟着它我们也能顺利完成今天的任务,它是谁呢?”

师可适当提示“哗哗哗~”学生恍悟“小溪流!”请看任务:(多媒体出示)了解文章的暗线。

挑战:在地形图的基础上添加小溪流水线路图。

提示:找出智囊宝典中所有描写小溪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

4、总结这次旅游的收获。学生的回答可以是多方面的:

师:“小朋友们,总部给我们发来了一封电子邮件,快看看!”宣读致小朋友的一封信:(多媒体出示)

亲爱的小朋友们:

你们的这次旅游马上就要结束了,你们觉得愉快吗?这一路上你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学会了合作学习,并绘制了非常有价值的双龙洞旅游线路图和双龙洞地形图,你们已经成为小旅游家。小探险家。小绘图专家。小科学家……,你们已经是名副其实的小小智多星了,为自己的成功鼓掌加油吧!

此致

敬礼

夺标旅行团

赏识鼓励学生,让他们从各个角度发掘自己的闪光点,在满足感和自我肯定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四、课外作业

(多媒体出示)

1、写一篇游记。

2、对照自己绘制的双龙洞地形图,给没去过双龙洞的小朋友当一回小导游。

师:“我宣布,今天的旅游夺标任务圆满成功,小朋友们再见!”

生:“再见!”

 

第3篇:《记金华的双龙洞》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分清文章主次,学习作者的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阅读与想象相结合,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了解外洞。孔隙和内洞的特点。

【教学准备】

1、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上网等方式,了解双龙洞的有关知识。

2、教师准备有关双龙洞的图片,录像资料。

【教学时间】

两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置疑导入

师介绍智多星夺标旅行团的特点就是能让小朋友们在夺标旅行中不知不觉地成为智多星,“小朋友们想不想成为智多星?”“想!”学生热情高涨,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宣布此次夺标任务:(多媒体出示)

目的地:双龙洞

夺标指数:五星级

智囊宝典:叶圣陶爷爷《记金华的双龙洞》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

导游:难难

“在这次的夺标旅行中我们会遇到很多挑战,我们要善于运用我们手中的智囊宝典我是你们的导游难难,希望不要被我的难题难倒哦!有没有信心完成这次任务?”,“有!”“祝你们好运!”

临行前填写调查问卷。(多媒体出示)

调查问卷:

1、去过哪些景点,有何感受?

2、此次旅游你想有什么收获?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了解课文游览顺序

挑战:自行设计此次旅游线路图。(了解文章的明线)

(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三、学习课文内容

1、“还等什么?我们出发吧!”创设情景,伴随《春之声》的音乐声,师朗读描写路上美丽景*的段落。让学生说说自己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漫山遍野的杜鹃,粉红的山,变换调子的溪流声。)

通过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他们仿佛真的看到听到了,一下子就感受到了沿路的美。

2、“正当我们还陶醉在一路的美景中时,快看啊!我们已经来到了双龙洞口:

(多媒体展示双龙洞洞口的照片,让学生直观感受洞口大。很有气势的特点)“小朋友们想不想到洞里探险?学生迫不及待“想!”

“小朋友们一是要注意安全,二是要仔细观察外洞。孔隙和内洞的特点待会有很艰巨的任务等着大家呢!”

(多媒体播放双龙洞的录像,直观感受双龙洞洞口。外洞。孔隙。内洞的特点。)

2、完成任务:(多媒体出示:)

任务:绘制金华双龙洞地形图。

内容:包括洞口、外洞、孔隙、内洞。

方式:协助导游完成任务。

(在师生合作中探讨交流,了解双龙洞的地形以及各处的特点)

重点学习内洞和孔隙部分的内容。

内洞的特点:

⑴大,找出体现内洞大的句子,感受作者是如何通过这些句子写出内洞大的特点的。

⑵奇,感受作者是通过写洞内的石钟乳的形态多端。颜*各异来体现内洞奇的特点。(观看石钟乳图片,想象。说说它们的样子。形态。给它们起个名字)

⑶还有没有新发现?(叶圣陶爷爷还描写了内洞的另一个奇观:一条黄龙一条青龙蜿蜒在洞顶)让学生了解这是双龙洞名字的来历。

孔隙的特点:

低小。(多媒体播放乘船过孔隙这一段录象),提醒学生注意看,说说自己在看过孔隙这段录象时的感受,再让学生通过智囊宝典找一找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孔隙低小的:学生讨论汇报:

⑴船小。通过朗读表现出船小得不能再小的特点。

“为什么通过船小你能感受到孔隙的小呢?”“只能容的下一只小船出。”

⑵乘坐方式独特。“怎么乘坐?”

抓住关键词“从……到……到…到……没有一处……。”以及动词“贴”,再想象当时乘坐小船为什么用这样的仰卧方式,以及在完成这一系列动作时会想什么?有什么担忧?

⑶作者乘船时的感受,先请学生谈谈自己观看过孔隙时候的感受。

生:“压抑,不能呼吸。喘不过气来,光线昏暗。”

师:“我们来看看叶圣陶爷爷和我们的感受是不是一样?”怎样朗读才能把这种压抑的感觉读出来,指导朗读。了解小船如何自由在孔隙间出入的。

老师总结

在过孔隙时作者并没有直接写孔隙有多么低小,可是我们却从船小。乘船方式独特以及作者乘船时的感受体会到孔隙低小的特点。指导学生学习作者细腻真实的写作方法。

3、师:“我们的旅游快结束了,这一路我们都是沿着叶圣陶爷爷的旅游线路完成任务的,其实,我们还有一位小导游,跟着它我们也能顺利完成今天的任务,它是谁呢?”

师可适当提示“哗哗哗~”学生恍悟“小溪流!”请看任务:(多媒体出示)了解文章的暗线。

挑战:在地形图的基础上添加小溪流水线路图。

提示:找出智囊宝典中所有描写小溪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

4、总结这次旅游的收获。学生的回答可以是多方面的:

师:“小朋友们,总部给我们发来了一封电子邮件,快看看!”宣读致小朋友的一封信:(多媒体出示)

亲爱的小朋友们:

你们的这次旅游马上就要结束了,你们觉得愉快吗?这一路上你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学会了合作学习,并绘制了非常有价值的双龙洞旅游线路图和双龙洞地形图,你们已经成为小旅游家。小探险家。小绘图专家。小科学家……,你们已经是名副其实的小小智多星了,为自己的成功鼓掌加油吧!

此致

敬礼

夺标旅行团

赏识鼓励学生,让他们从各个角度发掘自己的闪光点,在满足感和自我肯定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四、课外作业

(多媒体出示)

1、写一篇游记。

2、对照自己绘制的双龙洞地形图,给没去过双龙洞的小朋友当一回小导游。

师:“我宣布,今天的旅游夺标任务圆满成功,小朋友们再见!”

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