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 《陋室铭》,

写范文发表于:2018-07-29 08:58:13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焦桥镇初级中学本教研日”活动纪实

焦桥镇初级中学孔相霞

春姑娘迈着轻盈的脚步悄无声息地来到了人间。我校语文组的“校本教研日”活动,正在学术报告厅紧张、有序而又热烈地进行着。这次活动的主题有两个:一是汇报几天来外出听课的收获,二是讨论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

本次活动由岳维周老师主持(我校的”校本教研日”活动轮流当主持人,首先是教研组长,其次是各级部备课组长)。他首先安排老师们以备课组为单位交流第一个问题。

我们初二语文组曾先后黛溪中学、韩店新世纪中学听课三节:贺红芳老师执教的《陋室铭》,赵冬晓老师和刘红霞老师的阅读课《精神的三间小屋》、《枕着梦想入睡》。由于是汇报课,所以三位老师准备得相当充分,加上她们精*的报告,让老师们收获颇丰。因此,活动室里的气氛相当活跃。我们组也不例外。

1

20分钟后,各年级组按照由低到高的顺序,发言人汇报讨论结果。我结合自己的听课过程,概括如下:

一、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为了上好一节课,应该努力给学生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那就要从导入新课这一环节开始。三位老师的导入各有特*。贺老师在让同学们齐唱羽泉的《随风奔跑》之后,说说自己的座右铭。其中,一个同学的座右铭让在座的每一个老师记忆犹新:树的方向由风决定,我的方向自己决定。这样以来,既坚定了同学们学习的信念,又使同学们对“铭”这种文体有了良好的概念,为学习《陋室铭》奠定了基础。

赵老师在上课前,让同学们传着话筒说出自己最想说的一句话。同学们兴致盎然,对本堂课都充满了信心。最后,老师用名言总结: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由此,自然地导入了课题。

而刘红霞老师更是别出心裁,她在让学生背诵了与理想有关的诗歌后,让大家谈谈自己对理想的发自内心的感触,从而走向课文,为让学生找准自己的理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万丈高楼平地起

值得一提的是,三位老师无一例外地重视了字词教学,方法不一,但效果很好。

由于《陋室铭》这篇文章较短,所以,贺老师在教学时着

2

重让同学们掌握了两个字。初读课文时,让一个同学到黑板上板书了“儒”字;疏通文意时,重点把握了“馨”这个字,除了要求掌握字音,、字形,还要求理解其义,因为这个字很典型,又是文章的关眼,所以说,贺老师抓生字既精又准。

赵老师要求学生在初读课文时,划出一至两个词语,并能用其中的一个词说一句话。这种做法对于阅读课来说,再合适不过了。

刘老师的字词教学由学生来完成。那堂课的字词小组长夏海露同学的精*表现无疑给每一位听课的老师留下的深刻的印象。刘老师让同学们自由读文章,,划出生字词。夏海露同学把自己找出的生字写在黑板上,,要求是“给加点的字注音,用划线的词语造句。”她让两名同学到黑板上注音,订正后,同学们纷纷起立造句。夏海露同学不失时机地让大家解释词义,如“得过且过”,有时抛出一句句鼓励的话语,总结时说道:希望同学们能对这节课学习的生字词“念念不忘”。(“念念不忘”属于造句的一个词语。)夏海露同学那严密的组织程序,得体的语言,适时的鼓励,甜甜的微笑,让许多老师都自叹弗如。而这一切都归功于刘老师的教导有方。

三、培养学生好的课堂语言习惯

在三位老师的课上,同学们的语言习惯都很好。:如“我来读一段”“我认为”“我的观点是”“我再补充一点”……得体而

3

又自然。

四、质疑问难组织得好

这是一个让每一个语文老师望而却步的内容,易放难收。再者,学生提出的问题往往价值不大。而贺老师的学生提的问题让每一位老师都有耳目一新之感。在课堂上,她把学生的问题归为三类,现摘录如下:

1、主题

a、文中所叙述的这间屋子多好,它怎么能叫陋室呢,(你认为刘禹锡笔下的“陋室”是“陋”还是“不陋”,说说你的理由。)

b、作者为什么因为自己的品德好就认为屋子不简陋呢,

2、写法

c、文章中为什么要用诸葛亮的草庐和扬子云的亭子来作比较,用别的不行吗,

d、结尾为什么说“孔子云:‘何陋之有’,”而不直接说:“何陋之有”,

e、开头写山、水、仙、龙有何作用,

3、其它

f、“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是不是作者太骄傲了,看不起没有文化的人,这是不是一种歧视平民的表现呢,

根据这些问题的思路,贺老师与同学们学习了课文,并且对一些问题理解得相当透彻。

4

代表们发言后,岳老师进行了总结。由三位老师的课可以看出一个共同点,即,只要学生能做到的,教师就不要包办代替,因为学生会给我们意想不到的惊喜。希望老师们在日后的教学过程中,能够借鉴好的做法,使自己的课逐步达到开放课的标准,那就需要老师们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

老师们又对这个问题展开了讨论。通过对各代表的发言进行整理,得出以下结论:

一、创设宽松的氛围

导入是一堂课的开始,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采用一种适宜的方法,如演讲、朗诵、说笑话、唱歌等,内容要健康、积极、向上,以创设一种宽松、*、平等的氛围,让学生受到感染,情绪饱满地参与课堂教学。并且,教师要冲破“师道尊严”的牢笼,微笑着面对学生。重要的是,一定要以一颗平常心去对待学生,不带有任何功利目的。

二、给点阳光就灿烂

其实,我们的学生是很容易满足的。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给学生一个自由发展的平台,积极捕捉学生思维的火花,并且,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给学生一个机会、一份自信、一点成功,但不要急于求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且中肯地评价学生,万不可挫伤学生发言的积极*,特别是对很少回答问题的学生,态度更要亲切,评价更要到位。在刘红

5

霞老师的课上,一个男同学在回答完问题以后,刘老师说:如果我没记错的话,你是第一次在语文课上回答问题,非常精*,只要你坚持不懈地努力,相信你学习语文的梦想会实现的。

若学生答错了问题,教师的评价更要恰如其分,最好既能达到评价的目的,又能激励学生,在这其中,教师要特别注意自己的神情与语气。

三、切实提高自身素质

从每一堂课上,我们看到自己的学生日益精*。所以,为自己及时充电,迫在眉睫,势在必行。那种“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的说法已经过时。在当今社会,教师要给学生一瓶水,自己就要成为一眼汩汩流淌的清泉。一桶长期不更新、不流动的水,会变成死水,而这是极为可怕的。那样的老师,什么样的学生会不喜欢呢,

四、及时反思,提高教学效率

教师要及时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以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技巧。

由于初一至初三讨论得比较全面,所以初四的段芹老师针对如何引导学生提出最有价值的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

1、学生提问题必须在充分思考的基础上进行。

2、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首先应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的能力,并鼓励学生善于从多角度

6

提出问题,尽可能的让学生多提出几种假设。教师对这些想法不应该进行过多的评判,以免过早地局限于解决某一问题的方案中。开始,对于提出的问题,教师要着眼于数量,而不是质量。

其次,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一步步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3、通过小组严密的分工,合作,提炼出最有价值的问题。

4、合作后的班内交流,时间应到位,不可草草收兵。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进行公正、合理的评价,注意不要挫伤学生的积极*。

最后,教研组长岳维周对这次”校本教研日”活动进行了总结。

他首先在征求老师们意见的基础上,结合我校的特点,制定出了这样一个教学模式:厚积薄发——*导入——整体感悟——含英咀华——思维冲浪——灵感放飞。

当然,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师要根据文体特点与具体的教学内容灵活安排。

另外,为了进一步丰富老师们的底蕴,号召老师们乘着教研室开展的“教师自主发展”实验,每人每学期至少读教育理论专著两本,写各类笔记不少于50000字。这一号召,老师们纷纷赞同。

活动结束了,老师们迈着轻快的步伐走出了学术报告厅的

7

门,春风吹在脸上,感觉很温暖。

百度搜索“就爱阅读”,*资料,生活学习,尽在就爱阅读网92to,您的在线图书馆

8

 

第2篇:《陋室铭》赏析:陋室不陋

唐代著名诗人、哲学家刘禹锡的《陋室铭》是一篇千古传诵的名文,至今仍广为传诵。作者给他的陋室作铭,是要借陋室表达一种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情怀。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几句以山水作类比,引出陋室。前两句以山不高、水不深衬托陋室之“陋”,以“仙”“龙”衬托作者之“德”,以“名”“灵”衬托作者之德“馨”,暗示了住处虽为陋室但不陋。第三句是文章的中心句,点明了文章的主旨,陋室因主人的“德馨”而“馨”,陋室因而不再是陋室。“苔痕上阶绿,草*入帘青。”这是一联工整的对句,名词“苔痕”对“草*”,动词“上”对“入”,名词“阶绿”对“帘青”,这个对句描写了陋室的自然环境优美,烘托陋室不陋。其实这里的景物并不很美,只是由于作者的感觉很好而已。“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到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的人,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写出陋室中往来人物的不俗,衬托陋室不陋。“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佛经,远离自己不喜欢的“丝竹”之乐,没有了“案牍”的劳累,写出了自己生活情趣的高雅,衬托陋室不陋。以上四至七句描写了陋室的特点,作者写这些特点目的在于表明“惟吾德馨”,暗示陋室不陋,这也就为下文“何陋之有”的结论提供了事实依据。“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这里作者先以“诸葛庐”、“子云亭”作类比,反映了作者以古代贤人自况的思想境界,暗示陋室不陋。然后又引用孔子的话,画龙点睛,总结全文,与篇首的“惟吾德馨”遥相呼应,有力地表现了作者甘居陋室,不以为陋的高尚情*。

简陋的屋子在常人看来不足称道,但作者由于赋予了陋室特殊的象征意义,因此陋室不再是陋室,它比任何的华美的房屋都更美丽!

 

第3篇:陋室铭课件

陋室铭何陋之有啊?下面大家和小编来看看陋室铭的课件,共同学习学习。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技巧。

2.让学生了解押韵及其作用,朗读、背诵全文。

3.体会作者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高尚品质。

教学重点:

1.疏通文言语句,分析文章内容。

2.朗读、背诵文言课文

教学难点:

1.理解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思想感情。

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课时安排——1课时

二、课文字词(分发,不然教学进度来不及)(按其在课文中出现的顺序)(板书出字词)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在:在于。名:著名、出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则:就。灵:灵异,神奇。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斯:这。是:判断动词。惟:只,只是。吾:陋室主人。

苔痕上阶绿,草*入帘青。上:长到。入:映入。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青葱,映入帘中。正常语序应为:苔痕绿上阶,草*青入帘。

谈笑有鸿儒。鸿:大。鸿儒:博学的人。

往来无白丁: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可以调素琴:*奏。素:不加修饰的。

阅金经:这里指佛经

无丝竹之乱耳:指琴瑟、箫管等乐器,这里借代奏乐的声音。

无案牍之劳形:案牍:官府的公文。劳形:使身体劳累。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诸葛庐和子云亭都很简陋,却因为居住的人有名而受到人们的敬仰。

孔子云:“何陋之有?”云:说。之:宾语前置的标志,无义。“何陋”是“有”的宾语,前置了。正常语序应为:有何陋?有什么简陋的呢?

三、课文朗读:

四、课文导语:

五、常识(分发)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如:墓志铭、座右铭等。铭文一般都是押韵的,又讲究句式整齐,常用排比、对偶句。

介绍:表现文体的字有说、记、序、铭……。

本文选自《全唐文》。刘禹锡:唐代诗人、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曾中进士,官至监察御史。他热心赞助王叔文的*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革新失败后,被贬官降职多次。他与柳宗元交情深厚。有《刘宾客集》。他一生创作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词散文,受到同时代大诗人白居易的推崇。《陋室铭》就是一篇传世佳作。有研究者指出:当年刘禹锡被贬到安徽和州当通判,受到和州知县的百般刁难,让他在半年时间,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房子)。刘禹锡因此起笔写了《陋室铭》一文,并请人刻在石头上,立在门前,以此明志。

六、课内问题--串讲:(含语言分析)(板书出题目)

1、这里诗人用有仙之山,有龙之水具体比什么?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运用比喻、对偶起兴,以虚衬实,以山水引出陋室。这里,用山、水来比“室”,用“不在高”“不在深”比“陋”,用“仙”“龙”来比“德”,用“名”和“灵”来比“馨”。

作者的目的是写陋室,却用山水作比喻,这种方法叫比兴。这种比兴的修辞,不仅构思新颖,文意通达,而且句句相连,使文意波澜起伏耐人寻味。既然山之名不在于高而在于仙,水之灵不在于深而在于龙,那么,室之陋与不陋,也就不在于它是否富丽堂皇,而在于主人之德是否高尚。看来“馨”字画龙点睛,统领全篇,是全文的文眼。

2、“斯是陋堂,惟吾德馨。”这两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深刻含义是什么?

“陋室”二字扣题。“德馨”二字统领全篇,是全文的核心。用“惟”字加强语气。这两句包含两层意思,一层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就忘却了室陋,另一层意思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为陋室增光添采。

3、陋室不陋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A、“苔痕上阶绿,草*入帘青”,写环境的清幽、雅致。——景。反映出室主人淡泊名利的志趣。这是写陋室的环境,用的是对偶、拟人的修辞方法。

对偶还用了什么方法呢?回答:。

上、入”采用拟人的方法,以动写静,采用拟人的手法,赋予苔藓、草*以人的灵*,“苔藓”也想从台阶爬到陋室,听听主人在说些什么;“草*”也想从窗户窥视主人在干些什么。这样把苔藓和青草写活了。既有精神又有韵味,我们已不觉陋室的环境凄凉、荒芜,而感觉春意正浓,生机盎然。用拟人的手法渲染了环境的幽雅,流露出了作者的喜悦之情。

B、“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写朋友的贤良儒雅,反映出室主人高洁傲岸的情怀。除了对偶,还有衬托。作者没写自己是什么人,而是写与他交往的朋友。俗话说,欲知其人应知其友,知其友者必知其人。因此我们便得知主人必是高雅之士。主人德才兼备,表明主人高雅脱俗的情怀。

C、“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写生活的高雅脱俗(陋室主人的情趣),反映出室主人不为琐事萦怀的心态。有正面描写即实写的句子,“可以调素琴,阅金经”;也有反面描写即虚写的句子,“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可以调素琴”与“无丝竹之乱耳”对应,“阅金经”与“无案牍之劳形”相对应。这样正反对照,虚实相生,表明了作者恬淡闲适、安贫乐道的情趣。

陋室之景宜人,陋室之人高雅,陋室之事有趣。看来,陋室其实不陋,这一切又是为了陪衬“惟吾德馨”,呼应开头。正因为主人道德高尚,名声远扬,陋室才见其不陋。

4、文章主旨至此已突出,意思似乎已写尽,为什么又写诸葛庐、子云亭呢?

运用类比,以“庐”、“亭”比“陋室”,以“诸葛、子云”自此,意在以古代名贤自比,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历史上或现实生活中有哪些陋室不陋的例子?请举例。

床头屋漏,雨脚如麻的杜甫草堂。

5.提问:文章结尾引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什么含义?

教师点拨:孔子这句话是个典故,孔子打算搬到九夷山去住,有人对他说:“那个地方十分简陋,你怎么能去住呢?”孔子回答说:“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的话很坦率,而刘禹锡只引后一句,那是因为前一句的意思已包含在文章中了,其意却正在前一句,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自己就是和孔子一类的君子,这样更突出了作者高洁伟岸、不随世俗的志趣和抱负。陋室不陋,关键在于“君子居之”“惟吾德馨”。文章结尾引经据典,力发千钧,把作者的思想推到了高峰。

6、赏析诵读——欣赏形式美

本文是一篇骈文。字数相同、意思相对的两个相接的句子,叫做骈句。骈句不仅讲究对偶,而且讲究声律。本文中的押韵就是讲究声律的表现之一。押韵指在句末或联句之末用韵母、声调相同的字。

文中名、灵、馨、青、丁、经、形、亭押韵。骈文押韵使人加深了印象;同时便于吟诵和记忆,有声调和节奏之美。

7、“托物言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