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志未酬的儿子

写范文发表于:2018-12-29 17:54:43

自安史之乱后,唐王朝进入了危机管理时期,*的每一个新上任者,都被希冀成为危机的终结者,而新元首也以此自许。唐德宗李适这样自许,他的继任者李诵也这样自许。这样一对对帝国和历史都很负责的父子,却*差阳错地没有对接好,算是历史开的玩笑吧。李诵的父亲李适被史书描绘成一个焦躁、贪财的帝国管理者,他的官僚体系中总是离不开喜欢弄权的奸臣,而经常因此伤害忠诚度相当高的官员,史书斥责他“保奸伤善”。而且他热衷于搜罗民间财富,例如有令人深恶痛绝的房屋税,甚至鼓动民间告发隐瞒房屋税者。“剑桥唐代史”则认为他是在为恢复大一统局面,为平定各方藩镇而做资金上的准备。因此,可以理解他为什么重用口碑极其恶劣的裴延龄,因为裴延龄具备敛财的能力,甚至对增加财富有着天才般的设想。例如有一次裴延龄说国库里忽然涌现一堆新的财富,可能是很多年前被忽略的一笔财政收入,虽然事后查*那只是一堆已经碳化的货*,但这种对财富的异想很契合唐德宗的心思。唐德宗对财富的过度聚敛激起了民变,尽管这些财富不是为了私人享用,而是为了国家的*事用度,但长安市民和地方部队无法忍受,于是在公元783年发生了几乎颠覆唐王朝的“奉天兵变”。在危机过后,唐德宗由内*大臣陆贽代笔写下了致唐帝国臣民检讨书,渡过了危机。总之,这是一位负责任的父辈管理者,他的毛病只不过过于急躁,想在自己这一任上实现危机终结者的角*。李诵是李适的长子,顺理成章地就成为太子,父子间也曾有过不愉快的互动。李诵的岳母因为*被治罪,此事牵连甚广,李诵所能做的就是与妻家切割,保*自己的安全。然而,这并不影响儿子李诵对父亲李适的忠诚,在“奉天兵变”中,李诵是父亲撤退的掩护者,他亲自拿着武器殿后。而更为重要的是,李诵也像他父亲李适一样,希望自己成为帝国危机的终结者。他为此进行了人事上的准备。李诵有长达26年的时间处在东宫的位置上,这给了太子充裕的时间做人事上的准备。而这个可能会终结帝国危机的组织,在形式上是一个棋类和书法协会。核心人物王伾是太子的书法老师,王叔文是陪太子下围棋的官员,李诵在政坛的姿态,都是此二人塑造的。例如,李诵曾经对父亲的官僚系统有所不满,于是他打算向父亲提意见,集团的刘禹锡也表示赞同。但马上被王叔文否定,他认为此举会被父亲怀疑为收买人心,因此他建议李诵只要忠实地履行对父皇“视膳问安”的角*就可以了。可见这个围棋书法协会班子的*智商是相当高的。这个集团还有一个杰出的人物:柳宗元,他对自周朝以来的*沿革脉络的把握,是*史上无人可及的。暗中培植这么一个有责任心,而且也有能力的精英班子,说明李诵也是一个负责任的儿子。而且,更令人欣喜的是,李诵培养的集团没有遭到父亲的猜忌,这套班子在李诵的呵护下成长,一旦时机成熟,就会理所当然地出来执政。然而,历史却要*这种好的历史动向:李诵中风了!更恐怖的是,居然失去语言能力。李诵没有成为危机的终结者,二王刘柳(王叔文,王伾,刘禹锡,柳宗元)这些*精英也因为一个元首的生理系统出了毛病,而致使他们的*功能终止。李诵残废了,他的*班子也跟着残废。很有责任感的父子俩,在帝国危机终结者的路上前赴后继,他们本来想构筑一个良*的*传承系统,完成危机终结者的接力赛,一场中风却打断了这个传承系统。他们在前后不久相继死去,第三代继任者李纯,也就是唐宪宗,将推开祖父和父亲已经写好的剧本,重新来一场历史大戏。历史给了你足够的准备时间,却不给你足够的实施时间,这算不算是悲剧呢?

 

第2篇:壮志未酬造句

1、可惜米治壮志未酬,换来的代价却是被捲入法兰蔡斯的一宗非法*火走私交易之中。

2、这些感情炽烈的诗篇,抒发了作者壮志未酬的愤懑之情。

3、一年之余,壮志未酬,不满足“半跪式”的总经理职务,也要做一个真正的老板。

4、大多数人都是壮志未酬身先死,因为他们从来不敢去尝试。

5、他*壮志未酬,竟先我们而去,怎能不叫人扼腕叹息。

6、但是如果没有这个能力,我们的生活就会是空洞的,壮志未酬的。

7、面对来自董事会的一片责难之声,壮志未酬的菲佛尔不得不挂冠而去。

8、在许多*领导人的身上,除了贪得无厌以外,还可以看到另外一个因素:壮志未酬。

9、我就列出一张“壮志未酬”的单子,你会发现这对我们进一步扩充我们的工具箱,比如更好的皮肤、头发、底*模型,有极大的帮助。

10、不过早在去年秋季转会期间,奥拉斯就已经*告过所有想入非非的球队:里昂登顶冠*杯壮志未酬,()目前不会卖了本泽马和本阿尔法。

11、在这样的情势下,壮志未酬的于右任心境悲凉,失望极了。

12、参加聚会的家伙们大都有点自以为是,他们稚气未消,壮志未酬。

13、只可惜圣德太子壮志未酬身先死,其革新大业也因之付诸东流。

14、回想起刚上任时的意气风发,孙博伟颇有些壮志未酬的感觉。

15、现在完全没有迹象表明壮志未酬的国务卿有意撒手离去——或是如谣传的通过竞选纽约州州长而重返政坛。

16、此时,朝气蓬勃的“巴斯比男孩”们打进了足总杯决赛和欧洲冠*杯半决赛,更高的荣誉在向他们招手。但命运捉弄,一场悲剧使他们壮志未酬。

 

第3篇:苏轼壮志未酬的诗句

苏轼是北宋文学家、书画家。那么你读过苏轼壮志未酬的诗句了吗?下面就由小编为你分享一下吧!!

作者: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西北望,*天狼。

注释

⑴、*城子:词牌名。

⑵、密州:在今山东省诸城市。

⑶、老夫:作者自称,时年四十。聊:姑且,暂且。狂:狂妄。

⑷、左牵黄,右擎苍:左手牵着黄*,右臂托起苍鹰,形容围猎时用以追捕猎物的架势。

⑸、锦帽貂裘:名词作动词,头戴着华美鲜艳的帽子。貂裘,身穿貂鼠皮衣。这是汉羽林*穿的服装。

⑹、千骑卷平冈:形容马多尘土飞扬,把山岗像卷席子一般掠过。千骑(jì):形容从骑之多。平冈:指山脊平坦处。

⑺、为报:为了报答。太守:古代州府的行政长官。

⑻、孙郎:三国时期东吴的孙权,这里作者自喻。《三国志·吴志·孙权传》载:“二十三年十月,权将如吴,亲乘马*虎于凌亭,马为虎伤。权投以双戟,虎却废。常从张世,击以戈、获之。”

⑼、酒酣胸胆尚开张:尽情畅饮,胸怀开阔,胆气豪壮。尚:更。

⑽、鬓:额角边的头发。霜:白。

⑾、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朝廷何日派遣冯唐去云中郡赦免魏尚的罪呢?典出《史记·冯唐列传》。汉文帝时,魏尚为云中(汉时的郡名,在今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一带,包括山西西北部分地区)太守。他爱惜士卒,优待*吏,匈奴远避。匈奴曾一度来犯,魏尚亲率车骑出击,所杀甚众。后因报功文书上所载杀敌的数字与实际不合(虚报了六个),被削职。经冯唐代为辨白后,认为判的过重,文帝就派冯唐“持节”(带着传达圣旨的符节)去赦免魏尚的罪,让魏尚仍然担任云中郡太守。苏轼此时因*上处境不好,调密州太守,故以魏尚自许,希望能得到朝廷的信任。节:兵符,带着传达命令的符节。持节:是奉有朝廷重大使命。

⑿、会挽雕弓如满月:会,应当。挽,拉。雕弓,弓背上有雕花的弓。满月:圆月。

⒀、天狼:星名,一称犬星,旧说指侵掠,这里引指西夏。《楚辞·九歌·东君》:“长矢兮*天狼。”《晋书·天文志》云:“狼一星在东井南,为野将,主侵掠。”词中以之隐喻侵犯北宋边境的辽国与西夏。

译文

我姑且抒发一下少年人的狂傲之气,左手牵着黄*,右手托着苍鹰。随从的将士们头戴华美艳丽的帽子,身穿貂皮做的衣服,浩浩荡荡的大部`队像疾风一样,席卷平坦的山冈。为报答全城的百姓都来追随我,我一定要像孙权一样*杀一头老虎给大家看看。

喝酒喝到正高兴时,我的胸怀更加开阔,我的胆气更加张扬。即使头发微白,又有什么关系呢?朝廷什么时候才能派人拿着符节来密州赦免我的罪呢?那时我定当拉开弓箭,使之呈现满月的形状,瞄准西北,把代表西夏的天狼星*下来。

创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公元1075年(即神宗熙宁八年),作者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知州。这是宋人较早抒发爱国情怀的一首豪放词,在题材和意境方面都具有开拓意义。词的上阙叙事,下阙抒情,气势雄豪,淋淳酣畅,一洗绮罗香泽之态,读之令人耳目一新。首三句直出会猎题意,次写围猎时的装束和盛况,然后转写自己的感想:决心亲自*杀猛虎,答谢全城*民的深情厚意。过片以后,叙述猎后开怀畅饮,并以魏尚自比,希望能够承担起卫国守边的重任。

结尾直抒胸臆,抒发杀敌报国的豪情:总有一天,要把弓弦拉得像满月一样,*掉那贪残成*的“天狼星”,将西北边境上的敌人统统一扫而光。这首词在偎红倚翠、浅斟低唱之风盛行的北宋词坛可谓别具一格,自成一体,对南宋爱国词有直接影响。作者对此阕也颇感自豪,在《与鲜于子骏书》中,他曾说此词“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自是一家”。可见这首词可能是作者第一次作豪放词的尝试,可见诗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颇具文学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