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写范文齐国好厚葬

齐国好厚葬

写范文发表于:2019-10-29 03:00:57

齐国好厚葬

齐国好厚葬试题和*:

文言文阅读《管仲破厚葬》,完成1-5题。

齐国好厚葬,布帛?尽于衣裘?,材木尽于棺椁。桓公患之,以告管仲曰:“布帛尽则无以为蔽,材木尽则无以为守备,而人厚葬之不休,禁之奈何,”管仲对曰:“凡人之有为也,非名之,则利之也。”于是乃下令曰:“棺椁过度者戮其尸,罪夫当丧者。”夫戮?死,无名;罪当丧者,无利。人何故为之也,未几厚葬之风休矣。

青春励志

?布帛:泛指织物。?衣裘:裘,皮衣。此指死人的衣着。?椁:套在棺材外面的大棺材。?戮:侮辱。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由整理]

?齐国好厚葬

?布帛尽于衣裘总结结尾

?桓公患之

?厚葬之风休矣

2(下列句子中加粗的“则”与“布帛尽则无以为蔽”句中用法相同的是

a(入则无法家拂士

b(战则请从

c(至则无可用

d(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3(用“/”标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未几厚葬之风休矣。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夫凡人之有为也,非名之,则利之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自己的话说说厚葬给国家和*造成了什么危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

1(?喜爱?全,都?担心?停止

2(b

3(未几/厚葬之风/休矣。

4(?凡是人的行为,不是为了名,就是为了利。

?只但是少有像我们这样的闲人罢了。

5(布帛用尽了,就没有什么能够用来作为遮身的;材木用尽

了,就没有什么能够用来作为防守的。

 

第2篇:齐国好厚葬文言文翻译

《齐国好厚》讲述了齐国人为了追名逐利而形成的厚葬之风,以下是小编搜索整理一篇齐国好厚葬文言文翻译,欢迎大家阅读!

原文:

齐国好厚葬,布帛尽于衣裘,材木尽于棺椁。齐桓公患之,以告管仲,曰:“布帛尽则无以为蔽,材木尽则无以为守备,而人厚葬之不休,禁之奈何?”管仲对曰:“夫凡人之有为也,非名之则利之也。”于是下令曰:“棺椁过度者戮其尸,罪夫当丧者。”未久,厚葬之风休矣.

译文

齐国人喜好豪华的葬礼,结果产的布匹都用在了做寿衣上,而木材也都耗在了做棺材上。齐桓公很是忧虑,就把这个情况告诉了管仲,说:“布匹都用光了我们就没有衣服穿,木材都耗尽了就没有用来制作防御器材的材料,而豪华葬礼的风气不能停息,怎样禁止呢?”管仲回答说:“凡是人的行为,不是为了名,就是为了利。”于是齐桓公下命令说:“今后如果棺材做得太奢华,就屠戮那个死者,并且把那些发丧的人治罪。”羞辱尸体,没有了名声可图;处罚那些主持丧事的人,没有了利益可图,人们为什么还要做那种事呢?没过多久,葬礼豪华的风气就停息了。

注释

1椁:外棺。

2为:行动。

3非名之,则利之也:不是为了名,就是为了利。

4戮:羞辱。

5罪:惩处,判罪。

6当丧者:指主持丧事的人。

7无以:没有。

8另:夫:发语词,不译

9布帛:泛指织物

10好:喜好

11尽:都

12患:担心

13以:用来

14休:停止

作者简介

《史料》记载,韩非精于“刑名法术之学”,“而其归本于黄老”。与秦相李斯都是荀子的学生。韩非文章出众,连李斯也自叹不如。韩非将自己的学说,追本溯源于道家黄老之术,他对孔子、《道德经》有相当大的研究,《韩非子》中,著有《解老》、《喻老》等篇,集中表述了韩非的哲学观点。韩非是战国末期带有唯物主义**的哲学家,是法家思想之集大成者。韩非目睹战国后期的韩国积贫积弱,多次上书韩王,希望改变当时治国不务法制、养非所用、用非所养的情况,但其主张始终得不到采纳。韩非认为这是“廉直不容于邪枉之臣。”便退而著书,写出了《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等著作。

韩非的学问比李斯大得多,因说话口吃,不善辩说,但善于著述。韩非回到韩国以后,看到韩国太弱,多次上书献策,但都未能被采纳。于是,韩非发愤著书,先后写出《孤愤》、《五蠹》、《说难》等.......他的书传到秦国,秦王非常赞赏韩非的才华。不久,因秦国攻韩,韩王不得不起用韩非,并派他出使秦国。韩非子被韩王派遣出使秦国,秦王很喜欢韩非,但还没有决定是否留用。但是文采斐然的韩非为秦王嬴政所赏识而倍受重用。由于李斯提出灭六国一统天下的通天大计,而首要目标就是韩国,但作为韩国公子的韩非与李斯政见相左(韩非主张存韩灭赵),妨碍秦国统一大计,于是李斯就向秦王讲韩非的坏话。他说:“韩非是韩王的同族,大王要消灭各国,韩非爱韩不爱秦,这是人之常情。如果大王决定不用韩非,把他放走,对我们不利,不如把他杀掉。”秦王轻信李斯的话,把韩非抓起来。廷尉将其投入监狱,最后逼其服毒自杀,终年47岁,有记载说,韩非尸体运回韩国,葬在故土,即孤坟摊处,另说葬九女山古墓群。

据史料可考,韩非子的故土在西平县出山棠溪北岸的韩堂村。韩堂村建有韩家祠堂,而后迁至出山镇西南,韩堂村留名至今。韩祠为韩家宗祠,何代修筑无考,但每年春节韩姓子孙敬奉韩家宗祖一直延续,韩祠历代修复,破损于解放初,1958年在此建出山礼堂,有“思辨”碑石一块,村人说曾盖在西街井口,后无下落。[1]

[齐国好厚葬文言文翻译]相关文章:

 

第3篇:齐国好厚葬文言文翻译

《齐国好厚》讲述了齐国人为了追名逐利而形成的厚葬之风,以下是小编搜索整理一篇齐国好厚葬文言文翻译,欢迎大家阅读!

原文:

齐国好厚葬,布帛尽于衣裘,材木尽于棺椁。齐桓公患之,以告管仲,曰:“布帛尽则无以为蔽,材木尽则无以为守备,而人厚葬之不休,禁之奈何?”管仲对曰:“夫凡人之有为也,非名之则利之也。”于是下令曰:“棺椁过度者戮其尸,罪夫当丧者。”未久,厚葬之风休矣.

译文

齐国人喜好豪华的葬礼,结果产的布匹都用在了做寿衣上,而木材也都耗在了做棺材上。齐桓公很是忧虑,就把这个情况告诉了管仲,说:“布匹都用光了我们就没有衣服穿,木材都耗尽了就没有用来制作防御器材的材料,而豪华葬礼的风气不能停息,怎样禁止呢?”管仲回答说:“凡是人的行为,不是为了名,就是为了利。”于是齐桓公下命令说:“今后如果棺材做得太奢华,就屠戮那个死者,并且把那些发丧的人治罪。”羞辱尸体,没有了名声可图;处罚那些主持丧事的人,没有了利益可图,人们为什么还要做那种事呢?没过多久,葬礼豪华的风气就停息了。

注释

1椁:外棺。

2为:行动。

3非名之,则利之也:不是为了名,就是为了利。

4戮:羞辱。

5罪:惩处,判罪。

6当丧者:指主持丧事的人。

7无以:没有。

8另:夫:发语词,不译

9布帛:泛指织物

10好:喜好

11尽:都

12患:担心

13以:用来

14休:停止

作者简介

《史料》记载,韩非精于“刑名法术之学”,“而其归本于黄老”。与秦相李斯都是荀子的学生。韩非文章出众,连李斯也自叹不如。韩非将自己的学说,追本溯源于道家黄老之术,他对孔子、《道德经》有相当大的研究,《韩非子》中,著有《解老》、《喻老》等篇,集中表述了韩非的哲学观点。韩非是战国末期带有唯物主义**的哲学家,是法家思想之集大成者。韩非目睹战国后期的韩国积贫积弱,多次上书韩王,希望改变当时治国不务法制、养非所用、用非所养的情况,但其主张始终得不到采纳。韩非认为这是“廉直不容于邪枉之臣。”便退而著书,写出了《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等著作。

韩非的学问比李斯大得多,因说话口吃,不善辩说,但善于著述。韩非回到韩国以后,看到韩国太弱,多次上书献策,但都未能被采纳。于是,韩非发愤著书,先后写出《孤愤》、《五蠹》、《说难》等.......他的书传到秦国,秦王非常赞赏韩非的才华。不久,因秦国攻韩,韩王不得不起用韩非,并派他出使秦国。韩非子被韩王派遣出使秦国,秦王很喜欢韩非,但还没有决定是否留用。但是文采斐然的韩非为秦王嬴政所赏识而倍受重用。由于李斯提出灭六国一统天下的通天大计,而首要目标就是韩国,但作为韩国公子的韩非与李斯政见相左(韩非主张存韩灭赵),妨碍秦国统一大计,于是李斯就向秦王讲韩非的坏话。他说:“韩非是韩王的同族,大王要消灭各国,韩非爱韩不爱秦,这是人之常情。如果大王决定不用韩非,把他放走,对我们不利,不如把他杀掉。”秦王轻信李斯的话,把韩非抓起来。廷尉将其投入监狱,最后逼其服毒自杀,终年47岁,有记载说,韩非尸体运回韩国,葬在故土,即孤坟摊处,另说葬九女山古墓群。

据史料可考,韩非子的故土在西平县出山棠溪北岸的韩堂村。韩堂村建有韩家祠堂,而后迁至出山镇西南,韩堂村留名至今。韩祠为韩家宗祠,何代修筑无考,但每年春节韩姓子孙敬奉韩家宗祖一直延续,韩祠历代修复,破损于解放初,1958年在此建出山礼堂,有“思辨”碑石一块,村人说曾盖在西街井口,后无下落。[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