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三国演义》阅读题(含*)解读

写范文发表于:2018-06-19 08:17:33

蓓蕾读书工程《三国演义》阅读竞赛(含*)一、填空。

1、《三国演义》是元末明初代作者罗贯中。这是我国第一部章回小说。是我国古代

苏教版六年级《三国演义》阅读题(含*)解读

四大名著之一。另外三部名著分别是水浒传、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又叫《三国志演义》、《三国志通俗演义》。

2、“天下三分”是指天下*为_魏_、_蜀_、_吴_,各自的首领是曹*、刘备、孙权。

3、《三国演义》中桃园三结义的三弟兄分别是使双股锏的刘备,使丈八蛇矛*的张飞和使青龙偃月*的关羽。

4、《三国演义》中忠义的化身是关羽,我们所熟知的他忠、义、勇、谋、傲的事情分别有:千里走单骑、华容道义释曹*、过五关斩六将、水淹七*、败走麦城。

5、《三国演义》中智者的化身当属*师诸葛亮,他未出茅庐,便知天下三分之事,书中记叙了有关他的许多脍炙人口的事迹,如三顾茅庐、空城计、挥泪斩马谡、七擒孟获、舌战群儒等。

6、《三国演义》中主要人物中被称“三绝”的分别是:“奸绝”是_曹*_,“智绝”是_诸葛亮___,“义绝”是_关羽___。

7、刘备身边的五虎上将都是关于、张飞、赵云、马超、黄盖。8、书中人物几乎人人都有绰号,如“水镜先生”是司马徽,“卧龙”是诸葛亮,“凤雏”是庞统,“小霸王”是孙策,“美髯公”是关羽,“常胜将*”是赵云。9、《三国演义》采用话本章回叙事的叙述手法,《三国演义》的开篇词是:“滚滚长*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10、诸葛亮在“三气周瑜,夺取荆州”过程中,逼得周瑜咬牙切齿地说既生瑜何生亮。11、写出五个关于《三国演义》的成语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初出茅庐、探囊取物、三顾茅庐、不知所云。

12、填人名,补足歇后语。

(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1)(诸葛亮)借东风——巧用天时

(3)(关公)进曹营——一言不发(4)(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5)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比喻人多智慧多,有事情大家商量,能想出好办法来)。13、巧授连环计”涉及庞统、曹*这两个人物,使用连环计是因为连环计是一计连环累敌,一计以火攻敌,两计扣用。而关键在于使其“自累”,在火攻时无法灵活应变,更无处遁逃。

14、《三国演义》中最后一个故事是荐杜预老将献新谋,降孙皓三分归一统,最后统一天下的是司马炎。

15、书中记叙了许多脍灸人口的故事,如“赚城斩车胄”、“煮酒论英雄”、“挥泪斩马谡”、“大意失荆洲”等,这些故事的主要人物依次是关羽、曹*、刘备、诸葛亮、孙权。

二、选择题。

1、官渡之战中双方的主要指挥者是(bc)

a袁术;b袁绍;c曹*;d刘备

2、长坡一战中,被魏将程昱称为“万人敌”的是谁(c)

a关羽;b张飞;c赵云

3、曾经和关羽,张飞兄弟两人打的不分上下的第一武将为?(a)

a吕布;b魏延;c孙权

4、赤壁之战中,谁献策诈降曹*?(a)

a黄盖;b许诸;c典伟

5、孔明最后一次北伐时病死在哪里?(c)

a长坂坡;b五丈原;c新野

6、孔明征南蛮时曾七擒七纵孟获,当孟获第七次被马岱抓住时,他对马岱说什么话?(a)a能不能换张新面孔丫;b士可杀不可辱;c如果今天不杀了我,你会后悔的

7、关于《三国演义》,正确的一项是(a)

a、刘备字玄德,曹*字孟德,张飞字翼德b、“三英战吕布”,“三英”指的是关羽、张飞、赵云。

8、关羽在离开曹*时唯一带走的曹*的赠物是,(d)

a美女b金银c奴役d赤兔马

9、“垂手过膝,目能顾其耳。”描写的是谁,(b)

a庞统b刘备c伊籍d诸葛亮

10、被尊为“*武圣”的英雄是(c)

a马超b赵云c关羽d吕布

三、简答题

读了《三国演义》,你最喜欢其中那个人物,请简要说明理由。

喜欢诸葛亮,能言善辩,足智多谋,知人善用,忠义两全。

1、《三国演义》中忠义的化身是,我们所熟知的他忠、义、勇、谋、傲的事情分别有:千里、华容道义释、过五关、水淹、败走。

2、《三国演义》中智者的化身当属*师,他未出茅庐,便知天下三分之事,书中记叙了有关他的许多脍炙人口的事迹,如、、、空城计、挥泪等。

3、《三国演义》中桃园三结义的三弟兄分别是双股锏的,使丈八蛇矛*的和使青龙偃月*的。

4、“滚滚长*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的开篇词。

5、写出两个与“三国”故事有关的成语或俗语:、,

6、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的主要人物,请写出****中有关诸葛亮的两个故事的名称。例如:,,。

7、填人名,补足歇后语。

(1)()借东风——巧用天时(2)()借荆州——有借无还

(3)()进曹营——一言不发(4)()打()——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5)三个臭皮匠——顶个()(比喻人多智慧多,有事情大家商量,能想出好办法来)

8、杜牧《赤壁》诗中“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句子写的战役是。涉及到的两个主要人物、。

9、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是根据《三国演义》____________(战役)中”周瑜定计火攻曹*”的故事演化而来的。请再写出源于《三国演义》的两个成语,并写出相应的人物及故事。

成语:___________人物及故事:______________

成语:_____人物及故事:______________

10、“勉从虎穴暂栖身,说破英雄惊煞人。巧将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这首诗说的是《三国演义》中刘备和曹*的一段故事。这个故事是________________

11、结合《三国演义》,说出诸葛亮与周瑜联手指挥的一场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是__________;再说出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是因为一事。

12、《三国演义》中哪两位人物青梅煮酒论英雄,他们各自的内心是怎样?

人物:内心:

人物:内心:

13、《三国演义》中主要人物中被称“三绝”的分别是:“奸绝”是__________,“智绝”是___________,“义绝”是___________。

14、《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两段话:“譬犹驽马并麒麟,寒鸦配鸾凤耳”,“无异周得吕望,汉得张良”,说此话者是__________,被赞誉的人是____________。

15、下面的一副对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参考示例,从列出的六项中任意选出两项,写出具体所指。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柜,中*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功。

[示例]三顾:三顾茅庐

::

16、《三国演义》中“桃园三结义”是指哪三个人?他们各自的*格怎样?

17、“群英会中计”是哪部名著中的情节,谁中谁的计,两个人的*格怎样,

18、七擒孟获是那部古典名著的情节,是谁擒了猛获,为什么要七擒,

19、“巧授连环计”是哪部名著中的情节,涉及哪两个人物,为什么要连环计,

20、、《三国演义》中“过五关斩六将”的是谁,斩了谁手下的六将,为何要过关斩将,

21、“草船借箭”是谁向谁借箭,这个“借”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22、、你怎样评价《三国演义》中“刘备三顾茅庐”?

23、、《三国演义》中“赔人夫人又折兵”的是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又是谁?

24、“_________”是《三国演义》的思想精髓和灵魂。俄国学者称赞《__________》是“一部真正具有丰富**的杰作”。

25、《三国演义》中“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过五关斩六将”、“单*赴会”、“水淹七*”等一系列可歌可泣的英雄是___________。(人名)26、在《三国演义》中有一位英雄,他曾温酒斩华雄、千里走单骑、刮骨疗毒,被后人敬仰并尊为*的“武圣”,这位英雄是_____________。27、《三国演义》中主要人物中被称“三绝”的分别是:“奸绝”是__________,“智

___________。绝”是___________,“义绝”是

28、请结合《三国演义》。说出诸葛亮与周瑜联手指挥的一场著名的以少胜多地战例,是______________;再说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是因为______________一事。29、下面描写的人物分别是谁,用两三个词概括其主要*格特点。(1)、纶巾羽扇,身衣鹤氅,素履皂绦,面如冠玉,唇若抹朱,眉清目朗,身长八尺,飘飘然有神仙之概。

人物:_________,*格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头戴三叉束发紫金冠,体挂四川红锦百花袍,身披兽面吞头连环铠,腰系勒*玲珑狮蛮带;引箭随身,手持画戟,坐下嘶风赤兔马。

人物:_________,*格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0、杜牧《赤壁》诗中:“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写的是哪一场战役,涉及的两个主要人物是谁,

31、“独行千里报主之志坚,义释华容酬恩之谊重”,称赞的是何人,所报答的“主”指谁,“义释”的是谁,

32.请写出源于《三国演义》的两个成语,并写出相应的人物及故事。成语:,人物及故事:

成语:,人物及故事:

33.《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有“曹*煮酒论英雄”一段故事,叙写刘备与曹*之间斗智斗谋的舌战,最后刘备巧借惊雷的掩饰躲过一劫。那么后来刘备是怎么离开曹营的呢,请用一、二句话概述之。

34、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的重要人物,请说出****中有关诸葛亮的两个故事名称。例:舌战群儒。、。

35、“天下三分”是指天下*为、、三国。

36、《曹*煮酒论英雄》节选自我国第一部长篇体****《三国演义》。37、“夫英雄者,胸有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这段关于“英雄”的见解出自我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中的()(人名)之口。

38、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是根据《三国演义》(战役)中“周瑜定计火攻曹*”的故事演化而来的。

39、对对联。

上联:足智多谋,孔明巧借箭。

下联:,。

40、“功盖三分国,名城八阵图。*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这首怀古绝句歌咏了我国历史上一位名人,这位名人是。

41、请分别写出跟诸葛亮有关的一句古诗词名句和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

42、《三国演义》中桃园三结义的三弟兄分别是使双股锏的,使丈八蛇第一*的和使的关羽。

43、写出两个与“三国”故事有关的成语或俗语。

(1)

(2)

44、《三国演义》中“煮酒论英雄”的主要人物是

45、从《三国演义》的描写看,诸葛亮出山后三次用或的战役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就衍生了一个俗语:______________.46、指出下面的话说的是《三国演义》中的哪一位人物?

?“大意失荆州”__________

?“煮酒论英雄”__________

?“乐不思蜀”__________

47、(1分)《三国演义》中常胜将*是指______.

当阳谁敢与争锋!古来冲阵扶危主,只有常山赵子龙.”48、(2分)“血染征袍透*红,

请简要概括上面诗句所表现的故事情节.______________.49、(3分)《三国演义》中玄德曰:“曹*多谋,汝不合折断桥梁,彼必追至关.”这句话是刘备对______说的,这句话来源于哪段故事:_______________,反映的人物的*格特点是:____________.

50、(2分)《三国演义》中救阿斗在长坂坡杀了七进七出的将*是______,长坂桥头退百万兵的将*是_________.

51、(1分)《三国演义》主要人物中,被杜甫誉为“万古云霄一羽毛”的是________.52.(1分)《三国演义》中最能体现“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英雄人物是________.

53.杜甫在追思诸葛亮一生时有诗云“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诗中“出师未捷”所指的事是。

54.(2分)“欲破曹公,宜用火攻;_____,_____”这是《三国演义》中_______写给________的信中的内容.

55.(3分)孔明笑曰:“士元非百里之才,胸中之学,胜亮十倍.”士元指的是______,他冠以______之称,与他有关的一个故事是:________.56.(2分)最初向刘备推荐诸葛亮的人是___________,后来__________又再度向刘备推荐。

57、.三英战吕布中三英指、和。

58、三国战事不断,纷争战乱年,后来成就大一统,改国号为。59、空城中的两位主角分别是和。

60、刘备进位汉中王后,封诸葛亮为。封手下五名武将为五虎大将,分

别为、、、、。61、刘备的儿子是刘禅,他有一个小名叫,有一句俗语就是说他的:

古今名言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书犹*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声明

访问者可将本资料提供的内容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业*或非盈利*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不得侵犯本文档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谢谢合作~

 

第2篇:苏辙六国论的阅读*

【原文】尝读六国世家①,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②,而不免于灭亡。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

【注释】①六国世家:指《史记》中的《燕召公世家》、《楚世家》、《赵世家》、《魏世家》、《韩世家》和《田敬仲完世家》,这六卷世家分别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燕、楚、赵、魏、韩和齐等六国的史事。②攻山西千里之秦:公元前318年,韩、赵、魏、齐、燕等五国联合攻秦,反被秦国战败。此后,秦国逐一灭亡东方各国,至公元前221年完成统一大业。山西:指崤山以西。

【译文】

我曾经阅读《史记》的六国世家,私下里感到奇怪的是,天下的诸侯国凭借五倍于秦国的土地和十倍于秦国的人口,全力向西攻打崤山以西方圆千里的秦国,却免不了被灭亡的命运。我常常为这些诸侯深思远虑,认为一定会有可以保全自我的策略。因而未尝不责怪当时六国的那些谋臣,他们对于祸患的考虑太粗疏,谋求利益的眼光太短浅了,而且不了解整个天下的形势啊!

【原文】

夫秦之所与诸侯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郊①;诸侯之所与秦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野。秦之有韩、魏,譬如人之有腹心之疾也。韩、魏塞秦之冲,而蔽山东之诸侯,故夫天下之所重者,莫如韩、魏也。

【注释】

①郊:与下文的野互文,指国土。古文中,将成对的同义词在相近的句式中分开使用以避免重复,称作互文。另:周制,距都城五十里为近郊,百里为远郊,后以郊泛指城外,野外。

【译文】

秦国要和诸侯争各国夺天下的场地,并不在齐、楚、燕、赵等国,而是在韩、魏的境内;诸侯要和秦国争夺天下的场地,也不在齐、楚、燕、赵等地区,而是在韩、魏的区域。对秦国来说,韩、魏的存在,就好比一个人在心腹间患病一样。;韩、魏两国阻碍了秦国出入的要道,从而掩护了崤山以东的诸侯各国,所以对天下各国来说,没有比韩、魏两国更重要的了。

【原文】

昔者范雎用于秦而收韩①,商鞅用于秦而收魏②。昭王未得韩、魏之心,而出兵以攻齐之刚、寿③,而范雎以为忧,然则秦之所忌者可见矣!秦之用兵于燕、赵,秦之危事也。越韩过魏,而攻人之国都,燕、赵拒之于前,而韩、魏乘之于后,此危道也。而秦之攻燕、赵,未尝有韩、魏之忧,则韩、魏之附秦故也。夫韩、魏,诸侯之障,而使秦人得出入于其间,此岂知天下之势耶?委区区之韩、魏,以当虎狼之秦,彼安得不折④而入于秦哉?韩、魏折而入于秦,然后秦人得通其兵于东诸侯,而使天下遍受其祸。

【注释】

①范雎(jū):战国时期魏国人,投奔秦国后受到重用,提出远交近攻的策略,建议秦昭王现收服韩国,再进而吞并其他各国。他被秦昭王任为相,封为应侯。②商鞅:战国时期卫国人,姓公孙,名鞅,投奔秦国后受到重用,辅佐秦孝公变法,因功封为商君,故称商鞅。他曾多次策划进攻魏国。③刚:齐地名,在今山东省兖州县境。寿:齐地名,在今山东省东平县境。出兵以攻齐之刚、寿:秦国的相国曾建议秦昭王越过韩、魏国境去攻齐国,被范雎劝止。④折:屈服。

【译文】

从前范雎被秦国重用,他就建议拉拢韩国,商鞅被秦国重用,他就建议拉拢魏国。秦昭王在还没获得韩、魏的归服时,就要出兵去攻打齐国的刚、寿两地,范雎就为此担忧而加以劝阻。既然这样,那么秦国所顾忌的,就可以看得出来了。秦国要对燕、赵两国动用兵力,这对秦国是危险的事情;越过韩、魏两国去攻打他人的国都,前面有燕、赵的抵抗,后面有韩、魏乘机进攻,这是危险的道路啊。可是,当秦国去攻打燕、赵两国时,却不曾有对韩、魏的顾虑,那是韩、魏归附了秦国的缘故啊。韩、魏是诸侯各国的屏障,却让秦国人能够在他们的国境内进出自如,这难道算得上是了解天下的形势吗?放弃小小的韩、魏两国,让他们去抵挡像虎狼一般强大的秦国,他们怎能不屈服于秦国呢?韩、魏屈服于秦国后,秦国人就可以对东方各诸侯国用兵,从而使全天下诸侯普遍受到秦国的祸害。

【原文】

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以四方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夫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埸①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

 

第3篇:三国志通俗演义序阅读理解*

三国志通俗演义序(明)蒋大器

夫史,非独纪历代之事,盖欲昭往昔之盛衰鉴君臣之善恶载政事之得失观人才之吉凶知邦家之休戚以至寒暑灾祥褒贬予夺无一而不笔之者。有义存焉。然史之文,理微义奥,不如此,乌可以昭后世?语云:“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此则史家秉笔之法,其于众人观之,亦尝病焉。故往往舍而不之顾者,由其不通乎众人,而历代之事愈久愈失其传。前代尝以野史作为评话,令瞽者演说,其间言辞鄙谬,又失之于野,士君子多厌之。若东原罗贯中以平阳陈寿传,考诸国史,自汉灵帝中平元年,终于晋太康元年之事,留心损益,目之曰《三国志通俗演义》。文不甚深,言不甚俗,事纪其实,亦庶几乎史。盖欲读诵者,人人得而知之,若诗所谓里巷歌谣之义也。

书成,士君子之好事者,争相誊录,以便观览,则三国之盛衰治乱,人物之出处臧否,一开卷,千百载之事,豁然于心胸矣。其间亦未免一二过与不及,俯而就之,欲观者有所进益焉。予谓诵其诗,读其书,不识其人,可乎?读书例日:若读到古人忠处,便思自己忠与不忠;孝处,便思自己孝与不孝。至寸:善恶可否,皆当如此,方是有益。若只读过,而不身体力行,又未为读书也。予尝读《三国志》求其所以,殆由陈蕃、窦武立朝未久,而不得行其志,卒为奸宄谋之,权柄日窃,渐浸炽盛,君子去之,小人附之,奸人乘之。当时国家纪纲法度坏乱极矣。噫,可不痛惜乎!矧何进识见不远,致董卓乘衅而入,权移人主,流毒中外,自取灭亡,理所当然。曹瞒虽有远图,而志不在社稷,假忠欺世,卒为身谋,虽得之,必失之,万古奸贼,仅能逃其不杀而已,固不足论。孙权父子虎视*东,固有取天下之志,而所用得人,又非老瞒可议。惟昭烈,汉室之胄,结义桃园,三顾草庐,君臣契合,辅成大业,亦理所当然。其最尚者,孔明之忠,昭如日星,古今仰之;而关、张之义,尤宜尚也。其他得失,彰彰可考,遗芳遗臭,在人贤与不贤。君子小人,义与利之间而已。观演义之君子,宜致思焉。

弘治*寅仲春几望庸愚子拜书。(有删改)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史:虚浮、不实

b.目之曰《三国志通俗演义》目:为……拟定标题

c.事纪其实,亦庶几乎史庶几:接近、略同

d.则三国之盛衰治乱,人物之出处臧否出处:身世、出身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由其不通乎众人浩浩乎如凭虚御风

b.士君子之好事者夫晋,何厌之有?

c.而不身体力行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d.求其所以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18.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蒋大器对《三国志通俗演义》中的几方人物进行了鉴评,推举蜀刘为汉室正统,其“尊刘贬曹”的思想态度极为鲜明。

b.作者认为以前的有关三国的评话“言辞鄙谬又失之于野”,而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文字不艰*,文词不鄙俗,事件记述基本属实。

c.作者对孙权父子的肯定在曹*之上,认为孙权父子“虎视东南”,有取天下之志,尤其在用人方面远胜曹*。

d.本文行文比较严谨,既高度评价了《三国志通俗演义》小说的特点和价值,也不讳言其存在“过与不及”之处。

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限断七处)。(3分)

盖欲昭往昔之盛衰鉴君臣之善恶载政事之得失观人才之吉凶知邦家之休戚以至寒暑灾祥褒贬予夺无一而不笔之者

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此则史家秉笔之法,其于众人观之,亦尝病焉。

(2)曹瞒虽有远图,而志不在社稷,假忠欺世,卒为身谋

*

16.d(出处,意为“出仕或隐居”)

17.c(皆为连词,表转折,意为“却”。a介词,相当于“于”/助词,形容词词尾,意为“……的样子”。b助词,定语后置标志代词,无义/助词,宾语前置标志,无义。d意为“原因”/意为“用来……的”).

18.c(孙权父子,有取天下之志,但在用人方面不及曹*)

l9.盖欲昭往昔之盛衰/鉴君臣之善恶/载政事之得失/观人才之吉凶/知邦家之休戚/以至寒暑/灾祥/褒贬/予夺/无一而不笔之者。(共3分,错断或漏断一处扣1分,扣完为止)

20.(1)这是史家写作(史书)的原则,(但)它从一般人角度来看(它在一般人看来),也未尝不是一种缺陷(也曾是一种缺陷)。(“秉笔…‘病”各1分,其余1分,共3分)

(2)曹瞒虽然具有深远的谋划,但其意不在国家,他假装自己忠心耿耿,欺骗世人,最终却是为自身谋取利益。(“图”“假”“卒”各1分,其余1分,共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