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业合作模式

写范文发表于:2016-12-16 12:13:10

校企业合作模式一:学校引进企业模式

将企业引进学校后,也就是将企业的一部分生产线建在校园内,就可以在校内实行的"理论学习"和"顶岗实训"相结合的办学模式。这种模式既可以解决企业场地不足的问题,同时也解决了学校实习实训设备不足的问题,真正做到企业与学校资源共享,获得"产学研"相结合的多赢途径。

校企业合作模式

校企业合作模式二:劳动和教学相结合、工学交替

实施方式大致采取了如下两种:a、工读轮换制--把同*同年级的学生分为两半,一半在学校上课,一半去企业劳动或接受实际培训,按学期或学季轮换;b、全日劳动、工余上课制--学生在企业被全日雇佣,顶班劳动,利用工余进行学习,通过讲课、讨论等方式把学习和劳动的内容联系起来,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系统的课程,到企业去是技能提升训练。西方有些国家,如德国有的职业技术院校就是这种模式,我国一些院校也需要探索这种模式。

校企合作模式三:校企互动式模式

由企业提供实习基地、设备、原料,企业参与学校的教学计划制定,并指派*人员参与学校的*教学。

企业优秀管理者或技术人员到学校授课,促进校企双方互聘,企业工程师走进学校给学生授课,同时学校教师给企业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的素质。通过校企双方的互聘,使学生在教学中获得技能训练的过程,既是提高*技能的过程,也为企业生产产品、为企业创造价值的过程,既解决了实训材料费紧缺的矛盾,又练就了学生过硬的本领,真正实现在育人中创收、在创收中育人。

通过校企合作使企业得到人才,学生得到技能,学校得到发展;从而实现学校与企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双赢结果。

校企合作模式四:"订单"式合作。

学生入学就有工作,毕业就是就业。实现招生与招工同步、教学与生产同步、实习与就业联体,学生是由学校选拔的学生和企业招收的员工组成,教育的实施由企业与学校共同完成,培训和考试内容来源于企业的需要,开设为本企业所需的*技能和实习课程,企业在具体的职业培训中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根据企业需要进行短期的技能培训,培训完后,经公司组织考核合格,就可按合同上岗就业。这种合作针对*强,突出了职业技能培训的灵活*和开放*,培养出来学生适应*强,就业率高,就业稳定*好。这种合作模式的不足之处就是,学校很被动,培养多少人,什么时候培养,完全根据企业需要,学校没有主动权。这是一种初级的合作模式,一般在中专院校运用的比较多。

 

第2篇:工商管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摘要]工商管理*对于人才有着较高要求,不仅需要人才具有较高的*技能,还需要其具有较高的综合素养,从而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因此,高职院校要对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创新,确保人才培养模式与市场需求相一致。基于此,本文分析了高职工商管理*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重要*,并对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全面阐述,最后提出了创新策略。

[关键词]高职;工商管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承担着为社会输送大量人才的重任,在工商管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将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并与一些企业进行合作,实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以不断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1高职工商管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

1。1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水平

工商管理*人才需要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这就需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增加实践课程,为学生提供实训场地,从而不但能够满足学生对于实训的实际需求,还能达到预期的目的。近年来,很多高职院校加大了实训基地的资金投入,引入了很多先进的设备,一方面丰富了实训资源,满足了实训教学的相关要求,另一方面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水平,从而为找到理想的工作奠定基础。

1。2满足企业的人才需求

在新时期,企业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实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能够使学生在毕业后直接进入工作岗位,不仅减少了人才培养时间,还降低了培训成本,从而能够满足企业的人才需求。因此,高职院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模式时,要对市场、企业进行充分考虑,确保企业岗位与人才所需相一致,从而才能使人才在较短时间内找到满意的工作。

1。3有利于学校和企业更好地发展

高职工商管理*通过校企合作方式,不仅能够为学校、企业以及学生获得一定益处,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还能提高就业率,吸引更多的学生前来学习,进而使学校树立良好的形象。此外,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的用人标准相一致,能够大大降低企业的培训成本,不仅能为人才储备奠定良好的基础,还能提高企业效益,总之,无论对于高职院校还是企业来说都是非常有利的。

2高职工商管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类型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指企业与学校进行合作,在平时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让学生在毕业后就能上岗,从目前情况来看,常见的培养模式有以下几种。

2。1工学结合

目前,高职院校的学制一般是3年,学生在学校学习两年半,对基础、*课程进行系统学习,在最后半年时间到企业实习,从而不但能够使学生把在学校学习的理论知识转变为实践技能,还能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水平。高职院校主要通过实习报告等方式进行评价,只有所有要求都达到要求后才能顺利毕业,从而在很大程度上能够让学生提前接触社会,对学生各个方面能力进行锻炼,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2。2订单式培养

订单式培养主要指学校与企业签订相关协议,共同培养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高职院校可以根据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进行科学培养,以此制定相应的培养方式,学生在毕业后可以直接到企业工作,从而不但使招生、培养、就业朝着一体化发展,还能避免学生在毕业后面临较大的就业压力。但是,目前这种方式还处于探索阶段,没有得到全面实行。

2。3走出去、请进来

[走出去"主要指高职院校安排一部分教师到企业进行锻炼,一方面能够提升教师的*技能,并应用在教学中,使学生提前了解企业的运作模式,另一方面能够有效弥补教师自身存在的不足,提高教学的时效*。社会在不断发展,如果教师不能根据形势变化进行调整,不仅无法提高教学质量,还会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请进来"主要指学校聘请一些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任教,通过专家向学生讲解实践型课程,从而才能使教学内容与实践接轨。

3高职工商管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策略

3。1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

高职院校首先要确定人才培养目标,然后与企业进行有效交流,开展工商管理相关课程,从而不但能够使课程内容更有针对*,还能提高整体教学质量。首先,学校领导要听取相关专家对于行业发展的相关分析,对岗位进行全面研究,再与企业领导进行沟通,进而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从而不但能够对工商管理*进行系统化设计,还能对学生职业能力进行综合分析,以此来确定人才培养方案。其次,在设置*课程期间,教师要敢于突破,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根据岗位特点设置相应的课程。最后,高职院校要忠实基层管理岗位,根据岗位需求设置课程,例如对于门店管理来说可以设置门店运营管理事务课程,从而不但能够使课程内容更加完善,还能提高学生的职业水平。

3。2根据岗位技能要求创新教学模式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根据岗位技能要求创新教学模式。首先,高职院校要对传统模式进行创新,重视实践教学内容,并开设相应的实践课程,从而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且还能使学生拥有丰富的工作经验,从而使其尽快适应相关岗位。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项目教学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相应的教学任务,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潜能,并且对任务进行分类处理,设置相应的模块,让学生掌握各个岗位的内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营造教学氛围,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实践环境,从而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能尽快实现人才目标。具体来说,第一,校企合作要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然后对人才培养标准进行精准定位;第二,根据每个学生的水平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并把教学内容分为多个部分,从而对教学内容进行细节处理,一方面能够使学生掌握*知识,另一方面能够使学生在一定时间内完成设定的目标;第三,以小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学习,让学生共同完成教师设置的任务,在此期间,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3。3实行分阶段人才培养模式

首先,高职院校要根据企业生产情况制订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确保方案与工商管理*相符,并把企业生产工艺渗透到平时教学中,从而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水平。其次,对教学计划进行全面处理。由于每个学期的教学内容不同,对于学生的职业能力具有不同的要求,从而需要教师对每个学期的内容进行合理安排。第1学期要让学生掌握相应的基础知识,主要进行认知教育,在第2学期和第3学期要让学生掌握工商管理方面的*知识,并安排学生在寒暑假时间到企业进行实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考核,确保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实习内容,不断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在第4学期,教师主要为学生讲授*实践知识,从而能够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一个系统的了解,使其在脑中有清晰的框架。在第5学期,学校安排学生到实训基地参加实训,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在第6学期,学校要安排学生到企业实习,从而不仅能够为以后就业奠定基础,还能提高学生的综合水平。

4结语

要想培养出符合企业要求的高素质工商管理人才,高职院校必须重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一方面能够让学生掌握相应的实践技能,另一方面能够为学生提供实训场所,避免学生在毕业后盲目选择工作,导致选择的工作与自身情况不匹配。所以,高职院校要加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力度,培养出复合型工商管理人才。

 

第3篇:校企合作模式下的高职就业指导

当前,随着社会建设进程的逐步推进,对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大,高校在培养人才方面也面临着更高的要求。如何为大学生提供完善的就业指导,在提高其就业能力的基础上,实现充分就业,已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高等教育中,高职院校的起步时间较晚,缺乏强有力的就业指导服务力量,且仅注重理论方面的培养,难以充分满足大学生的就业需求。为有效解决这些问题,高职院校可开展校企合作模式,建立完善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在充分锻炼学生能力的同时,进一步拓宽其就业渠道。

一、我国当前高职就业指导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完整的规划及教育体系。目前,我国众多高职院校中的就业指导只是在新生入学时对*进行简单介绍,或是作为一门在大学期间开设的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仅采取形式单一的理论课形成来完成,不具备全程意识。由于高职就业指导教育未能形成体系,且缺乏合理的规划布局,导致了毕业生虽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但欠缺一定的综合素质,进而形成了发展后劲不足的局面。

(二)就业指导工作只注重理论方面,缺乏实践*作。高职院校在开展就业指导及职业发展课程时,通常单纯模仿本科院校的课程模式,仅采用理论课程形式来完成教学,同时,教学的内容大部分为理论知识的讲解,缺乏重要的实战经验总结环节。此外,许多学生对于理论课程的学习也兴致缺缺,觉得课程过于单调、枯燥,难以认真听取,与老师产生共鸣,从而导致实际效果不是很理想。

(三)就业指导缺乏与企业、*等的紧密结合。当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由辅导员担任,而通常情况下,辅导员存在知识结构不完整、实践知识欠缺等不足之处,也缺乏对企业及相关*的充分了解,难以向学生提供科学*、正确*的就业指导,使得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同*、企业及社会存在脱节现象。在此种情境下,就无法向毕业生介绍与企业及社会贴近的最新信息,导致毕业生对就业的期望值偏高,未能对职业进行正确定位。

二、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就业指导服务建设的有效策略

(一)为毕业生建立全方位就业服务体系。在高职教育工作中,为毕业生就业体系的建立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为非常重要的环节之一。通过建立就业服务体系,可有效拓宽毕业生的就业渠道,为其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在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基础上,使其充分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需求。由于就业服务工作具有全局*,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加大重视力度,对毕业生就业机制在校与系两级中的形成展开亲自监督。学校校长及相关管理人员需带动所有教职工参与到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中去,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其次,加强就业市场的建设及与企业及区域社会之间的联系,多与之进行沟通,确保维持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为进一步加大校企合作的深度,可采用订单班等联合培养形式,共同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另外,还需加大校友库的建立力度,使其在就业工作中发挥出重要作用,利用传帮全面促进学生的就业。

(二)确保就业指导教育体系做到点面结合。构建并完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为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核心所在。在开展就业指导课程时,需高度重视前两堂课,并让*、企业的导师,以及就业指导教师合作完成授课。就业指导课程开始,可邀请专家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进行指导,使学生在入学伊始便对*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同时,学校还可邀请企业专门负责人来校指导学生*发展及就业方向等项目,使学生深入了解*发展及将来可能从事的职位等,对企业所需的人才类型及要求有一个全面的把握,使其对自己进行准确定位,并朝着目标努力。此外,学校就业指导教师还可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取得联系,并将面试注意事项及就业相关流程与政策等向学生进行详细讲解,使其在实际择业及求职过程中具备良好信心,进而获得更大的就业机会。此外,高职院校还应加大就业指导教师队伍的建设力度,合理增加心理咨询师、职业规划师等*人员。通过培训已有教师或吸收新的教学人才,促进就业指导教育的整体*文化及职业水平的提供,从而为毕业生的就业提供更好的指导与服务。

(三)以质量为导向开展就业评价体系建立工作。在高职就业指导服务体系中,开展质量评价体系可对就业指导工作起着不断改进的作用。高职院校必须对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科学评价,并依据评价结果制定出有针对*的科学就业指导方案。同时,高职院校需充分重视对人才质量与特*的培养,从而从根本上实现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提升。通过建立以质量为导向的就业评价体系,可有效检验高职院校设置的*及人才培养质量,从而确保高校人才充分适应企业及社会的需求。

三、结语

综上所述,学生就业问题对高职院校的长远发展产生了一定的阻碍作用,为使高职院校更加有效开展就业指导工作,学校就需要同企业之前开展密切的合作关系,在全方位开展校企合作模式的基础上,深化改革就业指导课程体系。高职院校不仅要锻炼并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与*技能,还起开展有效的就业指导工作,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实现其就业质量的全面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