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教案

写范文发表于:2019-07-13 09:21:29

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一、实验原理:

生物: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教案

1.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生存,属于兼*厌氧菌,因此便于用来研究细胞呼吸的不同方式。方程式:

有氧呼吸:c6h12o66h2o6o212h2o6co2能量

无氧呼吸:酶c6h12o62c2h5oh2co2能量

2.co2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也可使溴麝香草*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根据石灰水混浊程度或溴麝香草*蓝水溶液变成黄*的时间长短可以检测酵母菌培养co2的产生情况。

3.橙*的重铬*钾溶液,在**条件下与乙醇(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在**条件下,变成灰绿*。

二、方法步骤:

1.酵母菌培养液的配制

取20g新鲜的食用酵母菌,分成两等份,分别放入锥形瓶a(500ml)和锥形瓶b(500ml)中,再分别向瓶中注入240ml质量分数为5%煮沸后冷却的葡萄糖溶液

2.检测co2的产生

用锥形瓶和其他材料用具组装好实验装置(如图),并连通橡皮球(或气泵),让空气

0间断而持续地依次通过3个锥形瓶(约50min)。然后将实验装置放到25-35c的环境中培

养8-10h。

3.检测洒精的产生

各取2ml酵母菌培养液的滤液,分别注入2支干净的试管中。向试管中分别滴加0.5ml溶有0.1g重铬*钾的浓硫*溶液(体积分数为95%-97%)并轻轻振荡,使它们混合均匀,观察试管中溶液的颜*变化。

三、考点:

1、co2检测方法: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使溴麝香草*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溶液中的ph。

2、酒精检测方法:橙*的重铬*钾溶液,在**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

3、葡萄糖煮沸后冷却的原因:排除其中的氧气。

4、酵母菌兼*厌氧呼吸情况分析:

(1)不消耗o2,释放co2——仅无氧呼吸

(2)o2吸收量=co2释放量——仅有氧呼吸

(3)o2吸收量<co2释放量——既有有氧呼吸也有无氧呼吸

(4)co2释放量=c2h5oh释放量——仅无氧呼吸

(5)co2释放量>c2h5oh释放量——既有有氧呼吸也有无氧呼吸。

5、呼吸强度测定:由于呼吸作用强度是一个抽象概念无法直接测出,所以只能间接测定。根据呼吸作用方程式:

有氧呼吸:c6h

12o66h2o6o212h2o6co2能量

酶2c2h5oh2co2能量无氧呼吸:c6h12o6

酶cho2c3h6o3能量6126

我们可以通过测定一定时间内原料消耗或产物生成的数量来定量表示呼吸作用强度

四、真题训练

1、下图是探究酵母菌呼吸作用的方式的装置,以下说法正确的是()多选

a、装置甲中的naoh的作用是吸收co2b、装置乙在澄清石灰水处可检测到酒精的产生

c、装置乙应让b先反应一会再连接d、两个装置均需要在黑暗条件下进行

2、图7—6实验装置可用于探究酵母菌所进行的呼吸作用类型,溶液用清水与naoh溶液作对照,下列实验变量、实验结果与结论一一对应,其中正确的一组是

()

①清水②naoh溶液③液滴左移④液滴右移⑤液滴不移动⑥只进行

有氧呼吸⑦只进行无氧呼吸⑧全过程中既进行有氧呼吸过程,也有无

氧呼吸

a、①③⑦b、②③⑦c、②⑤⑧d、②③⑧

3、在检验酵母菌细胞呼吸产物时,常用到下列特殊的颜*反应,其中描述不正确的是()

a、co2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co2可使嗅麝香草*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c、乙醇在碱*条件下能与灰绿*的重铬*钾溶液反应变成橙*

d、乙醇在碱*条件下能与灰*的重铬*钾溶液反应变成灰绿*

4、(08广东文基)71.若在酵母菌酒精发酵后期通入氧气,与不通氧气相比,酒精的产生量会

a.增加b.减少c.不变d.先增加后减少

5、(08广东理基)40.下列过程存在无氧呼吸的是

a.植物叶片在光下放出o2b.动物细胞内的糖分解为h2o和co2

c.酵母细胞不产酒精的呼吸过程d.苹果贮藏期间果肉积累酒精

6、(08四川)Ⅱ为确定人体在运动时呼出气体中的co2浓度是否比静止时高,某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作出假设:人体在运动时呼出气体中co2浓度比静止时高。

实验过程:①在3个烧杯中,分别注入100ml蒸馏水,测定其ph

②实验者在安静状态(*2min)、中度运动(步行2min)以及剧烈运动(跳绳2min)后,立即分别向上述3个炎黄子烧杯的水中吹入等量气体,测定ph。经多次重复实验,所得平均数据如下表:

(1)作出上述假设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___________越大,___________下降幅度越大,由此可以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可以验证上述假设。

(4)人体代谢产生的co2,正常情况下来自大大有机物的分解,这三大类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体糖代谢产生co2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___。

7、探究: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细胞呼吸产生的co2量是否一样多,

实验原理:co2可使澄清石灰水边浑浊,根据石灰水浑浊的程度,可以检验酵母培养液中co2的产生的情况。

(1)实验假设:

(2)材料用具:新鲜的食用酵母菌、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溶液,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澄清的石灰水、锥形瓶、直角导管、橡皮塞

(3)方法步骤:

①配置酵母菌培养液:取20克新鲜的食用酵母菌,分成两等份,分别放入锥形瓶a(500ml)中,分别向瓶中注入240ml,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溶液,

②组装实验装置:用锥形瓶和其他材料用具组装好如图所示的甲、乙装置图。

a甲装置中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的作用是

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

b乙装置中的b瓶应封口放置一段时间,再连通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锥行瓶,这是为什么③检测co2的产生:甲装置连通橡皮塞(或气泵),让空气持续地依次通过3个锥行瓶。然后将实验装置放在25℃到30℃的环境中培养一段时间,乙装置在相同的条件下培养相同的时间,观察并记录现象填入下面的记录表中

注:以“+”个数表示澄清石灰水的浑浊程度

(4)预期结果与结论:预期最可能的结果是组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先浑浊,且浑浊程度大。

说明

8、已知酵母菌是兼*厌氧型生物。将含酵母菌的葡萄糖溶液分成两等份,分别装入相同的两个烧杯中,其装置如生物: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教案下图所示,将这两个烧瓶同时置于37℃条件下,并定时向乙装置内通入新鲜空气,经过相同的时间后:

(1)甲、乙烧瓶中所含产物分别是、

(2)甲、乙中石灰水将发生怎样变化?并对两者做比较

(3)如果用温度计测量两烧瓶内溶液的温度,温度较高的是

9、如图为酵母菌无氧呼吸的实验装置,请根据图来回答

(1)为什么要用煮沸又冷却的葡萄糖溶液?

(2)盛有清水试管在此发酵实验中有何作用?

(3)容器中溶液a一般是指,发酵实验中,两试管分别什么现象?盛水试管:

溶液a试管:

(4)随着时间推移,盛水的试管现象最终消失,这是因为,此时测定烧瓶中溶液的成分应该是

(5)本实验主要验证

(6)如果用乳*菌代替酵母菌,溶液a有何现象发生?请说明理由,(用有关方程式表示)

*

1.ac2.d3.c4.b5.d

6、(1)由于人体在运动时的耗能增加,呼吸作用加强,产生co2的量增加,所以呼出co2的浓度增加。

(2)co2在水中溶解后使水的ph下降,人在不同运动状态下产生的co2不同,溶于水后也会导致ph不同,通过测定水ph的变化可以推测呼出气体中co2浓度的变化。

(3)运动强度ph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加,呼出的co2浓度增加

(4)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线粒体

7、(1)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比无氧条件下细胞呼吸产生的co2多(或者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比无氧条件下细胞呼吸产生的co2少)

(3)②吸收空气中co2吸收酵母菌有氧呼吸产生的co2b瓶刚封口后,锥形瓶的空气有o2,酵母菌开始进行有氧呼吸,所以需将开始产生co2排掉,过一段时间b瓶中o2消耗掉,再连通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方可确保无氧呼吸产生的co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4)甲,酵母菌在有氧呼吸条件下比无氧条件下细胞呼吸产生的中co2快且多

8、(1)酒精水(2)变浑浊,乙浑浊的程度深(3)乙

9、(1)煮沸的目的是为了排尽圆底烧瓶中原有的空气,为酵母菌发酵营造厌氧环境,冷却是为了避免酵母菌在高温下失活,为酵母菌提供发挥最高活*需要的适宜的温度

(2)进一步过滤氧气,防止氧气进入圆底烧瓶抑制酵母菌发酵(3)澄清石灰水,有气泡溢出溶液变浑浊(4)葡萄糖逐渐耗尽酒*

(5)酵母菌发酵可产生co2多。

(6)无浑浊现象,c6h12o62c3h6o3+能量。

 

第2篇:七年级生物上册《酵母菌和霉菌》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酵母菌和霉菌(青霉或曲霉)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及酵母菌和霉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

2.通过指导学生观察酵母菌、青霉或曲霉,继续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3.通过了解酵母菌和霉菌与人类的关系,学会用一分为二的方法分析事物。

重点、难点分析

1.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和生活特点,酵母菌和霉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是本章的重点知识。因为:

(1)通过学习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让学生与所学过的植物细胞结构、细菌细胞结构进行比较分析,归纳总结出它们在细胞结构上的异同。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综合能力。

(2)通过学习酵母菌和霉菌的生活特点,有利于了解酵母菌和霉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使学生懂得研究微生物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用其利,避其害。了解真菌在经济上所蕴藏的潜在价值是巨大而多样的。

2.酵母菌的营养方式是本章的教学难点:

酵母菌既是异养(腐生)厌氧型真菌,又是异养需氧型真菌,由于初一学生知识水平有限,教师要讲清酵母菌获得能量的方式一定难度。

教学过程设计

一、本课题参考课时为一课时。

二、第一课时:

1.课前准备:

教师首先做好酵母菌的培养。酵母菌的简易培养方法如下:

①提前2~3天用3%~5%的蔗糖或2%葡萄糖溶液放入鲜酵母或一小块发面,恒温22℃培养。

②将苹果皮切碎或用散发酒味的水果皮,装入瓶内,注意瓶子不要太大,轻轻压实,加入凉开水浸没,不用接种,在较温暖的地方培养2~3天镜检,即能找到酵母菌。

2.教学过程:

(1)关于酵母菌形态结构的教学,可以用边讲述边实验的方法进行,有条件的学校最好在实验室上课。课上教师首先指导学生制作含有大量酵母菌的临时装片,并指导学生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的形态结构;如果无实验室条件,在教室上课,课前教师可事先做好1~2台观察酵母菌的示范镜。这样学生通过对酵母菌形态结构的观察,对酵母菌建立感*认识。如果不具备以上条件的学校,教师可以课前画好酵母菌结构的投影片,也可以利用挂图及书中的插图,有录像设备的学校可以在课上放一段酵母菌形态结构的录像片段。讲述酵母菌结构时应注意指导学生与植物细胞结构和细菌细胞结构进行比较。让学生指出它们的异同。这样能够使学生明确认识到酵母菌的结构中有成形的细胞核。另外通过观察还可以看到酵母菌是单细胞个体,所以属于个体微小的真菌。

(2)酵母菌营养方式的教学,首先要强调指出酵母菌不含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因此不属于自养生物。在讲述酵母菌在有氧的条件下生活,能把葡萄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而在在无氧条件下,又可把葡萄分解成二氧化碳和酒精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做演示实验,在课前1~2天用两个试管分别倒入含酵母菌的培养液,把其中一个试管用塞子堵上,一个敞着口,课上请学生分别闻一闻,让学生说出哪个有明显的酒味。并问为什么?同时让学生观察分析培养酵母的糖液中为什么会有气泡?

(3)在酵母菌与人类的关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用谈话法。利用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设问,如馒头、面包为什么是松软多孔的?你们知道酵母菌有哪些利用价值等等。最后教师归纳总结。要指出酵母菌是我国古代劳动*应用较早的一类微生物,自然界中几乎到处都有酵母菌,已发现的酵母菌达数百种之多,绝大多数都是人类的好朋友,特别是在酒类酿造方面已经有四千多年的历史。另外酵母菌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因此可利用酵母菌的菌体捉取辅酶a、细胞*素c、凝血质、卵*脂和多种氨基*等。近几年,酵母菌在石油脱蜡、酶制剂和发酵饲料等方面的应用也有了新的进展。

(4)关于酵母菌生殖方式的教学:

在讲述酵母菌的出芽生殖方式时,可指导学生,制作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正在进行出芽生殖的酵母菌,有条件的学校可放一段酵母芽出芽生殖的录像片,或在黑板上画简图示意,还可制作投影片。要强调酵母菌出芽生殖的芽与绿*开花植物的芽不是一个概念。酵母菌细胞上长出的突起,比母细胞小得多,是母细胞上的一个芽体,脱离母体后,即成为一个新的酵母菌,属于无*生殖。酵终菌还有另一种生殖方式为孢子生殖,在条件恶劣时,产生孢子,由孢子发育成新个体。

三、第二课时:

1.课前准备:

①由教师介绍青霉和曲霉的简易培养方法。布置学生在课前2~3天用橘子或陈旧的馒头培养青霉或曲霉。

②教帅需要做的课前准备:要利用二次接种的方法培养较纯净的青霉或曲霉。另外在课前2~3天,制备好青霉或曲霉的培养装片。具体*作方法详见教参。

2.讲述霉菌的形态结构时,运用讲述与实验结合的方法。把教材中的课后实验课融入在讲课的过程中,采用边观察、边讲解、边讨论的方式。具体方法如下:

(1)首先进行实验观察:①取一块长有青霉的橘皮或长有曲霉的馒头,用放大镜进行观察(如果没有放大镜也可以用老花镜代替)观察青霉或曲霉的形态和颜*;②有条件的学校可指导学生制作橘皮培养出的是青霉装片,让学生在显微镜下观察。注意以下问题:取材要用解剖针挑取少量,要从颜*很浅的绿*部分取材做装片,这样既能看到无*的分枝菌丝,又能观察到菌丝顶端的绿*孢子。通过实验*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③教师用课前制备好的青霉或曲霉的培养装片做好示范镜,让学生观察。

(2)学生观察后教师提问学生看到了什么?

让学生描述青霉或曲霉的形态和颜*。告诉学生在镜下观察到大量绿*成串的青霉的孢子,曲霉的孢子常见的是是黑、黄和橙红*,无*的部分是菌丝。然后教师进行青霉和曲霉形态结构的讲解。指出青霉和曲霉呈现出的不同颜*是孢子的颜*,而它们的菌丝是无*的。青霉和曲霉的菌体是由许多菌丝组成的,分为直立菌丝和营养菌丝。由于上有横隔,是多细胞个体。但不是所有霉菌都是多细胞个体。青霉和曲霉的每个细胞中都有细胞核是真核生物。另外参照书中插图让学生比较青霉与曲霉分生孢子梗的区别,找出青霉孢子便顶端无膨大,曲霉分生孢子梗顶端膨大成为球状。

(3)关于青霉与曲霉营养方式的讲述,要强调由于青霉和曲霉菌丝体中无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能吸收现成有机物,进行腐生生活,所以为异养生物。

(4)在讲述青霉和曲霉的生殖方式时,让学生从孢子梗的形态及孢子的颜*上分辨青霉和曲霉,指出它们是靠孢子生殖的,这种孢子可在空气中传播,每个孢子落到适宜的环境中,都可以发育成新个体。在温暖潮湿的季节里衣物有时会发霉,正是霉菌孢子大量繁殖的结果。

讲述青霉、曲霉与人类的关系时,可先组织学生讨论青霉和曲霉对人类有益和有害的地方是什么,而后教师归纳总结。教师要着重指出:曲霉是发酵工业及食品加工方面的重要菌种。2000年以前我国就已利用曲霉制酱,也是我国民间用以酿酒、制醋曲,制某些副食品的重要菌种。例如我国生产的腐乳有白腐乳、青腐乳和红腐乳之分,当你看到红腐乳时不要以为染了化学颜料,其实它是红曲霉分泌的红曲加工而成,由于人们选用了不同工艺,因而使腐乳各具特*。

青霉除了用于提取青霉素外,还用于制造有机*、葡萄糖氧化酶和淀粉酶等。

讲完课后根据教学目标进行检测,及时反馈,并请学生回答“动动脑”中提出的问题,而后指导学生看课外读物“青霉素的来历”。

小资料:

为什么将抗菌素改称为抗生素

1928年英国的细菌学家弗莱明发现青霉能够产生一种杀灭葡萄球菌的物质,他把这种物质名命名为青霉素。青霉素40年代初投入生产。此后又相继发现有抑制甚至杀死细菌的链霉素、*霉素、金霉素、土霉素等,当时多把此类对细菌有拮抗作用的*物叫抗菌素。随着对抗菌素研究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抗菌素不仅对细菌有抵抗作用,而且某些抗菌素还具有抗肿瘤、抗植物病原真菌、抗病原虫等作用。同时还发现它能促进畜禽生长,因此,抗菌素一词就不完整了,所以从1981年起,我国将抗菌素正式更名为抗生素。

[七年级生物上册《酵母菌和霉菌》教案]相关文章:

 

第3篇:呼吸缺陷型酵母菌株的离子束辐射敏感*研究

选取一株由离子束辐照诱变获得的呼吸缺陷型酵母菌株,研究其在不同离子辐照剂量范围的辐射敏感*.结果发现,呼吸缺陷型酵母菌株因其线粒体及线粒体DNA发生突变,在离子束辐照时,在低剂量区域表现出较高辐射敏感*,在高剂量区则表现出对于辐射的抗*.

靳根明,卫增泉,颉红梅,JINGen-ming,WEIZeng-quan,XIEHong-mei(*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甘肃,兰州,7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