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

写范文发表于:2018-08-29 00:22:40

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教案

舞阳县姜店一中刘伟民

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老舍的生平、著作,识记并理解文中重要字词。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自主探究、交流合作、班内展示的学习过程,学习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描写景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描写景物的方法。

难点:恰当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描写景物。三、教材分析:

《济南的冬天》是老舍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所写的一篇情辞并茂、诗意盎然的写景散文。文章生动而真切地描写了冬天的济南气候温和、山青水绿、度冬如春、美丽如画的景*,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之情。题目《济南的冬天》明确地交代了描写的地方和时令。济南位于山东省内,它的南面距市中心五里有著名的千佛山,东接佛懋山,西边南马鞍山、四里山,这些山形成了济南的天然屏障。它们都是“小山”,最高的千佛山海拔也只有285米。济南的冬天与北*的其他地方的冬天的气候截然不同。

四、教学时间: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说到北方冬天的时候,我们的脑海里总是浮现出那白雪皑皑的画面,千里*封,万里雪飘,也会想到呼啸的北风,迎面如*割的凛冽寒风,朔风怒号、*封雪飘、天寒地冻的萧条画面。总之,北方的冬天给我们的感受既有美丽的雪景,也有刺骨的寒风。然而,在北*有这么一个地方,不但那里的美景让人流连忘

返,而且冬天里没有呼啸的寒风,却有着无限的温暖,那水不但不结*,反倒冒着点热气,同学们,知道那是什么地方吗?今天,我们一起跟随老舍的脚步一起走进《济南的冬天》,去观看济南冬天的美景,去感受那冬天里的温情吧。设计意图:由学生熟悉的事物自然导入,给学生以亲切自然之感,同时教师也点到了济南的冬天与一般的北方冬天有不同之处,给学生以提示。

二、作者简介:搜集有关老舍的资料。

三、检查预习:

1、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验收预习第一项。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把易读错的字音和难写的生字记在预习本上,并想办法记住它。

(2)了解文章大意,想想济南的冬天的特点是什么?

过程:4人小组学习中1号同学当小组长负责组织轮读课文,互相倾听,汇集预习中读音、生字词问题,并互助解决,解决不了的由组长负责记录在预习本中

2、全班交流自学成果与遗留问题。

3、教师出示整理的本课生字词和易读错的词语。2号同学负责,在小组中读正确。

4、检查词语能否读正确。3号同学读词语。

5、再读课文,要求读正确、通顺。

6、检查课文朗读情况。4号同学在小组读课文。

设计意图:本环节意在通过小组学习的主要形式验收学生的认读情况,小组学习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使每个同学都能在团队中负责,都有任务,锻炼、培养了每个学生的能力。

三、验收预习第二项,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概括大意。

1、默读课文,然后试着想一想济南的冬天的总的特点是什么?济南的冬天——温晴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理清文章脉络的基础上,可以整体有序的理解文本。概括文章大意,培养学生概括文章的能力。这在教学大纲中对高年级段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四、再读课文,感受。

1、教师设置情景导入,让孩子们想象济南的冬天的画面。

2、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济南的冬天的?预设:去感受济南的冬天。

3、配乐创设情境,朗读体会济南冬天的美。

设计意图: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之后,可以整体有序的理解文本,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可以让学生交流的过程更加整合,使学生在课堂上的交流讨论有更热烈,有更多的感受与同伴分享。

4.教师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评价订正归纳小结。

参考:天气山景水*

5、分析第一部分:

问题设计:

(1)济南的冬天有什么特点?

(2)用了什么写法?

学生补充后教师评价归纳小结。

参考:温晴:

对比:北平(大风)济南(无风声)

伦敦(无日)济南(响晴)

热带(日毒)济南(温晴)八、小结课文,提示学生热爱祖国的河山。

九、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后半部分:A类

2.巩固生字生词。b类

教后反思:

参与是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阅读教学如果单靠教师方面的积极*,没有学生积极的参与、热情的释放,课堂就没有了生气,学生就不没有了收获,教学的有效*也就难以实现。课堂上,学生各自选择适合自己的目标,读读想想,圈圈记记,因此学生完全是在一种宽松的、*的、自主的环境中投入学习,没有任何负担。准备完后,学生一个个跃跃欲试,课堂成了他们展示自我的舞台,从而让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学习的真正小主人。

 

第2篇: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学案设计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感知内容,体味济南的冬之美。

2、理清思路,体会比喻、拟人手法对突出景物特点的作用。

3、体会作者对景物独特的感受,以及对其寄予的深情。

学习重难点:

[重点]:朗读、品读课文,发现并感悟济南的冬之美。

[难点]:借鉴语言大师老舍用心体验美、用笔表现美的技艺。

学习过程:

一、积累运用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发髻()镶嵌()水藻()贮蓄()

澄清()绿萍()着落()薄雪()

2.根据语境解释下列词语。

贮蓄:

空灵:

3.作者简介:

二、自主探究

(一)整体感知:默读课文,自主解决下面的问题。

1.济南冬天的总的特点是什么?

2.课文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

3.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深入理解:速读第1、2自然段,讨论明确。

4.济南冬天的总的特点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5.济南冬天的这种特点是源于什么样的地形特点?

三、合作探究

6.精读第3-5段

冬天的特*是雪,我们平时对雪的印象是如何的?老舍笔下的雪又是如何的呢?我们共同来分析一下,老舍是从什么角度来发现美、表现美的。

(1)请用一个词语来概括“薄雪覆盖下的小山”。

(2)你最喜欢济南冬天的哪些景*?你认为语段中哪个词语用得最妙?妙在何处?

(3)从文中的景物描写我们可以感觉出作者对于济南的山水有什么的感情?从哪些语言可以看出来?它们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7.“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罗丹

请你仔细观察你家乡冬天的景物,倾注你对家乡无限热爱之情,借鉴课文中的某些写法,将最有特点的景物写出来,自拟题目,字数不限。

四、拓展延伸

古人描写冬景的精彩诗句:

五、达标检测

(一)基础检测:

1.填空题

①《济南的冬天》的作者是________,原名________,字________,现代著名作家。

②等到快日落的时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文填空)

2.根据拼音写汉字

zhù____立水zǎo____chéng____清宽chǎng____

3.解释加粗字在句中的意思。

①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

②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一块空灵的蓝水晶。

4.指出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手法。

①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

②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

(二)阅读理解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1.用“‖”把这段文章划分为三层。

2.文中描写景物的顺序是: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

3.划横线一句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手法,它的本体、喻体分别是()

A.本体是白花,喻体是日本看护妇。

B.本体是树尖上顶的白雪,喻体是日本看护妇。

C.本体是树尖上顶的白雪,喻体是白花。

D.本体是顶着白雪的树的样子,喻体是日本看护妇。

4.用“”线在文中画出两处运用了拟人修辞方法的地方。

5.对加粗的两个句子的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描写黄白相间的山坡,春风化雪,不久人们就会见到山坡原有的颜*。

B.表现济南冬天的温和,雪化了,有水在山坡流动;“山的肌肤”指山坡的草地。

C.描写济南冬天的温和,有水蒸气蒸发升腾的美景,不久雪就会全化了,山坡上原有的颜*比雪*更美。

D.描绘了雪*与草*相同的美景,像穿着好看的衣服;“山的肌肤”指春天来临后满山的花草。

6.这个语段主要是写()

A.小雪后山*B.小山太秀气C.小雪最妙D.山的肌肤

7.作者在描写济南冬天的景*时,处处流露出赞美之情。这种写法我们称作()

A.寓情于景B.情景交融C.虚实相生D.情溢于言

(二)1.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露出点粉*。‖就是下小雪吧……2.山上;山尖;山坡;山腰3.D4.山的肌肤;忽然害了羞5.D6.A7.

(三)拓展阅读

冬雨

①清晨,拉开门迈入楼道,就听到楼顶的木制盖板上有“沙沙”“吧嗒”“乒乓”的声音。

②北国的冬不就是下雪的季节吗?在这“大雪”的节令,在一场瑞雪之后,竞然下了一场小雨!听惯了西北风的呼啸,忽然听到这雨声,让人觉得严冬已过去,又置身于春风春雨中了。

③楼外,雨小,雾大,雨,淅淅沥沥,如丝如缕,东飘西洒,悄无声息,要不是偶有几个大雨点,你就看不见它。冬雨虽然似乎来错了季节,却也有情,落在你的脸、脖子里,并不给你寒意。

④冬雨会躲进雾里,跟你捉迷藏,神秘兮兮。雾蒙蒙,隐住村镇,裹住树,:宠着一个神秘的世界。近处,雾中房屋、树木、电杆,蒙蒙咙咙,影影绰绰,似海上若隐若观的山岛,又如烟波中耸着桅杆的船舰。

⑤雾缓缓消退,树木从雾的纱幔里走出来。杨树虽已落尽了叶子,然而,男卜学在枝头的褐*的苞头,经雨水润泽,有些膨胀,像初春欲放的苞蕾。

⑥雨更小了。人们立在雨中谈笑,小孩子们蹲在如镜的小水洼边,和自己的影子相视而笑,指点着,戏逗着。不少人打了伞,红的、黄的、草绿的、天蓝的……绘着各种图案,远看,仿佛翩翩的彩蝶。

⑦应该说,在北国,冬雨总该是不正常的,而这“不正常”却也别有情愫,启发了我的新思维,让我体味到造物主的“不拘一格”。冬雨不是老皇历,老皇历有些页码念不得了。不是吗,这几年,在不少发愤图强、追求高远境界的人们的心里,严寒的冬在缩短着,温暖的春在提前着,炎热的夏和金灿灿的秋似乎在延长着。

⑧既然冬天已经来临,春天还会远吗?冬雨,你该是春的急先锋、春的精灵,你引起我对春的向往和呼唤,让我早早地盼春来。你牵着我的思绪超越了一个严寒的没有绿野和鲜花的季节,让我似乎看到一个万紫千红的季节已经早早来临。

1.①②③段依次从觉、觉、觉写冬雨给人们带来的美好感受,④⑤⑥段分别写雨中的、和,充满了诗情画意。

2.④段主要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来描写雨中的雾,请简要说说这两种修辞手法在此段中的表达作用。

3.②段“在一场瑞雪之后,竟然下了一场小雨”中的“竟然”二字是针对“”而言的。

4.⑦段“冬雨不是老皇历,老皇历有些页码念不得了”中的“老皇历”是指;“老皇历有些页码念不得了”的特殊含义是。

5.本文和课文《济南的冬天》描绘的都是我国北方冬天的景*,一是写冬天的雨,一是写冬天的雪。但二者所表达的感情,又有所不同。请你将不同处指出来。

《济南的冬天》参考*

一、积累运用略

二、自主探究

1、济南冬天总的特点是无风、响晴、温暖的宝地。

2、写对济南的总体感:“暖和安适”的“理想境界”:

写阳光朗照下的山

勾画出一幅淡雅的水墨画

写薄雪覆盖下的山

再写城外的远山,

最后写冬天的水*--写水藻之绿,衬托水的清澈、透明。

3、作者绘山景,描水*,寓情于景,既表现济南冬天之美,又寄寓对祖国山河真挚的爱

4.通过对比,写出了济南冬天的总特点是:无风、响晴、温晴。

与北平相比--无风

与伦敦相比一-向晴}宝地

与热带相比--温晴

5.济南的地形特点,决定了济南冬天的特点。

“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是北边缺着点口儿。”

此处学生可再体会:①为什么称“小山”?--因为千佛山主峰海拔只有285米(本地有山可与之比较)。②“圈儿”、口儿,,将“儿”字去掉可不可以?去掉和不去掉的各朗读一遍,比较一下效果。--*是不可以。“儿”与“小”搭配,贴切地表现出其“小”,表达出一种由衷的“喜爱之情”。并让学生试着画出这种地形,体会其特点,教师可根据学生画出的地形图作小结。

三.讨论交流,合作释疑

6.(1)参考:秀气。

(2)要点:一髻儿白花,一道银边,带水纹的花衣,山的肌肤,害了羞……以及一些关键的字词。其他略

四、拓展延伸略

五、达标检测

(一)

1.①老舍舒庆春舍予②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

2.伫藻澄敞

3.①晴朗无云,阳光刺眼;②空幽神奇,透明无*

4.拟人拟人、比喻

(二)

1.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露出点粉*。‖就是下小雪吧……

2.山上;山尖;山坡;山腰

3.D

4.山的肌肤;忽然害了羞

5.D

6.A

(三)

1.听、视、触、雾、树、木、人

2.略

3.北国的冬不就是下雪的季节吗?

4.北国的冬本是下雪的陈旧的观念已经不能适应生活实际了。(意思对即可)

5.本文主要赞扬了冬雨,冬雨是“春的急先锋,春的精灵”,赞扬冬雨给大地带来了勃勃生机。而课文通过写济南“温晴”的特征,抒发了热爱祖国河山之情。

[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学案设计]相关文章:

 

第3篇: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说课稿

一、话教材

1、课文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济南的冬天》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二篇。这一单元选取的四篇课文都是写自然景物的,分别描绘了旖旎的春光、多姿的冬景、茂盛的竹林和绿*的草原,呈现出了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展现了丰富多彩、姿态各异的自然景观,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细细品味这些作品,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人们对大自然的无限眷念和热爱。

《济南的冬天》这篇课文,充满诗情画意,作者笔下的那山、那水、那阳光、那白雪、那绿藻……无不给人美的享受。它以无穷的魅力吸引读者的心灵回归自然,为我们在教学中开展丰富的审美活动提供了充沛的资源,所以学习本文,首先得利用其审美价值,引领学生进入作者营造的美的意境,整体感知,获取美的享受和熏陶。

走进课文,包围你的是满含温情的亲切优美而生动的语言,老舍先生不愧是卓越的语言大师。一系列的比喻、拟人、抒情句是作品给我们的极好馈赠,这就为学生积累感悟语言、提高文化品位提供了很好的范例。所以教学本文,积累语言也是对学生极具体极实惠的丰收。

《济南的冬天》更为独特的文本价值在于:作为写景抒情的散文,浑然天成地运用了丰富的写景方法和技巧,实为同类作品中的典范。所以教学本文,学习写景的一些方法是对学生进行写作引导的最好资源。

二、说学情:

《济南的冬天》一文,所讲的内容是学生们并不熟知的区域——济南,初一年级的学生们还没系统学习地理知识,对济南的了解甚少。但他们有一定的生活经验,通过与家乡冬天的比较,对济南的冬天一定会随作者去感受,与作者产生共鸣。再者,他们还有一个突出的优势就是活泼好动、争强好胜,并且愿意合作,善于合作,乐于探究,因此本篇文章学习起来,没有什么太大的阻碍。

三、定目标:

1、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学生本身已经具有的生活经验、本单元编排的意图和本文的特点应抓住以下目标:

(1)知识和能力:

了解作者老舍及与课文相关内容;识记并理解文中的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

学习作者写景的多种方法,并用之于指导自己的写作实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文,体会作者对济南、对祖国的大好河山的热爱、赞美之情。

2、教学的重点难点: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告诉我们:“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与人文*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据此,确定本文的教学重点及难点为:抓住景物的特征从多方面加以表现。

四、析教法:

目前,我国的教育正经历着从传统的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的深刻变革,教师要更新观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对学生思想品质,思维能力的培养,把学习方法的指导贯穿于教学过程之中。按照“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观,我主要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启发式教学

在引入本课教学时,启发学生思考为何老舍要写冬天、写济南的冬天呢?亚里士多德说:“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这样一启发,学生有了“惊奇”和“疑问”,自然地触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也激活了思维。

2、以读促学

教学本文时,引导学生从读中获取信息,从读中探究作者写景的方法,从读中体会作者感情。这里所说的读是要真正地读进去,读法多样,默读与朗读、齐读与个别朗读等。默读主要是让学生能够迅速归纳概括知识要点,朗读主要是让学生体会本文语言的生动*,齐读是为了体现语言的节奏美,个别朗读主要是为了调动学习的积极*。

3、示例迁移

叶老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本课中有两段写景最为生动,而且写法大同小异。教师只需重点指导学生学习一段,另一段则让学生用学习前一段的方法小组合作学习,这样既是学以致用,又是一种习得。该课文学完之后,布置学生写一篇作文,也是这方面的道理。

五、定学法: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体会到在给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必须教给他们好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习惯,让他们学会学习。依据本课的实际内容,结合初一学生的认知水平、年龄特点、日常学习态度以及学校的教学条件,对学生的学法指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诵读法

通过默读、自由读等多种方式,反复诵读课文,体会老舍清新朴实的语言风格,感受语言文字中蕴涵的语言美、语意美、语境美。摒弃课文分析的老套路,返璞归真,让语文教学回到“读”书的根本轨道上来,让学生充分体验作品的原汁原味,获取作者最初的思想和艺术特质感受,培养其思维的创造*。这是我们语文教学的灵魂之所在。

2、设问法

学生一边读文章,老师一边设疑,让学生在读中思考、读中领悟。学生既自主学习,又合作探究。

3、比较法

教师提出两种情况让学生通过比较,从中总结出其中不同,从而明白其优劣,作出正确英明的选择。比如,让学生体会“济南的冬天”和“冬天的济南”之间的差别;体会把“这就是冬天的济南”另起一段与课文原来写法的不一样。

六、谈设计:

基于以上对教材、教法、学法的分析,同时考虑到,由于基础差异,智力差异,学习习惯差异的存在,再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并遵循“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的原则,我是从“启发导入→初读,整体把握→精读,学习方法→品读,体会感情→习作,学以致用”五个环节、两课时来组织教学的。下面我主要说第二课时的设计。

(一)启发导入

在你的印象中,冬天是什么样子的,请你用几个四字词语来概括(学生答后,教师再接下去说)。在祖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没有这么一个地方,那儿的冬天与众不同呢?让我们随着老舍先生一起到《冬天的济南》看看。

激趣是教学中不可小觑的一个环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对学习的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再大的困难他也愿意去克服,学起来自然主动积极,而且学习效果也好。激趣的方式灵活多样,讲故事、谜语、听歌曲、看挂图等不一而足,我采用的方法则是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让他们在对比中萌生求知欲望。

(二)初读,整体把握

1、让学生朗读课文,并思考两个问题:

(1)课文写了济南的冬天什么特点?请用文章中的一个两字词语来概括。

(2)作者写了哪些景物来突出济南的冬天的特点?

待学生有了自己的想法后,进行全班交流。

设计这一步骤,有两个理由:一是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一个整体的印象;二是让学生把握文章总—分的结构。

(三)精读,学习方法

在初读,整体把握的基础上,让学生找出课文中自己最喜欢、最欣赏的段落,并把它仔细读一读,想想为什么喜欢。由此自然过渡到对文章第三段的精读,教师指导引路,学生在读中思考总结,归纳出“抓特征、有层次、有映衬、有虚实、有动静”五种写景方法。然后再让学生小组合作用学习该段的方法对比学习第五段,看看第五段是否用了这些方法,有无新的写景方法。最后教师让学生质疑第五段,大家共同解决疑难,并明确该段新用的“有远近”的写景方法。

学习这两段,花费的时间相对长一些,因为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及难点,主要就是想充分利用教材资源,给学生一些方法,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

(四)品读,体会感情

在重点学习第三、五段后,让学生再回到整篇课文,默读课文一遍,想想:作者是怀着怎样的感情来写济南的冬天的?你是怎样感受出来的?课文开头和结尾各有一句话,满载作者这种感情,你知道各是哪一句吗?对文章的结尾一句,你觉得放在最后一段末尾妥当吗?你有什么建议?有人提议把题目《济南的冬天》改成《冬天的济南》,你觉得可以吗?

设计这些问题,一是让学生知道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意图;二是让学生了解“情景交融”“首尾呼应”的写法;三是让学生要批判*地读书,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不唯书,不唯他。

这一环节,是一个从课文中走出来的过程,一个把文章由长读短的过程。

(五)习作,学以致用

让学生以《校园的早晨》为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作文。

布置写作,用意只有一个,就是让学生巩固在课文中学习到的众多写景方法,内化成自己的东西,学会把景物写活、写生动。

七、示板书:(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