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磁铁说课稿

写范文发表于:2016-09-27 13:24:43

《研究磁铁》说课稿

研究磁铁说课稿

——分组实验教学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研究磁铁》,选自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电和磁》单元的第四课。本课在单元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因为电和磁有密切联系,学生刚学完电的内容,接着学习磁铁,为下一课《电磁铁》的教学做好铺垫。本课的教学内容是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从磁铁具有吸铁本领入手,一步步动手探究有关磁铁的重要*质,帮助学生建构起磁铁具有磁*、能吸铁、有南北两极等科学概念。

五年级的学生,他们对磁铁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学生平时在玩磁铁的过程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感*认识,陌生的是除了磁铁能吸铁这个*质外,其他知之甚少,很少探究现象背后的规律,所以对磁铁充满探究的乐趣。基于他们两年科学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探究的能力,教师只需关注探究方法的培养,让他们体验到科学探究中无处不在的神奇。

结合上面的分析,我将本节课的目标确定如下:1、认识磁铁的基本*质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2、学生会*设计实验、探究磁铁的一些基本*质;3、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善于发现的情感,能意识到磁现象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好处。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注意收集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形成科学概念。教学难点是自主设计实验探究磁铁的*质。

为达成上述目标,突破重点、难点,我选用以下方法:

教的方面通过设疑激趣,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活动;通过介绍司南的资料,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学的方面则合理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团结协作,培养学生严谨的实验品质以及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

课前,教师还需准备两组材料:分组材料包括各种形状的磁铁、指南针、铁屑、大头针等;演示材料包括:水杯、铁钉、一元硬币、ppt课件等。这些器材都是精心挑选的,学生可以利用这些器材,有序合理的*作,很好地认识磁铁的*质。

具体的教学过程如下:

一、谜语导入,情境激趣。

新课开始,我用猜谜的的形式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同学们,想猜谜语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则谜语,让我们一起来猜一猜。于是课件显示:一物脾气怪,专把钢铁爱,遇到就粘上,不扯分不开。

在学生成功猜谜后,师接着巧妙求助。

课前呀,老师不小心把一个小铁钉和一个一元硬币掉进了装有水的纸杯里去了,如果不允许把水倒出来,你能帮我把它们取出来吗?

由于每个同学都玩过磁铁,磁铁能吸铁的*质几乎是人人皆知。因此学生轻而易举地解决了问题。接着教师指出1元硬币不是铁做的,磁铁除了吸铁,还可以吸镍等其它金属,像磁铁这种能吸铁、镍等金属的*质叫做磁*。学生从寻常的游戏活动中学到了新奇的科学知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直观教学,认识磁铁。

首先师生谈话:同学们,磁铁的形状有很多,我们一般根据它的形状给它起名字,你们看,这根磁铁是长条形的,就叫它条形磁铁。老师还带来了一些不同的磁铁,你们能根据磁铁的形状给它起名字吗?(课件依次出示各种形状的磁铁,学生回答。)为磁铁起名称的活动,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记忆更深刻。

三、分组实验,研究磁铁。

实验一:验证条形磁铁的两端磁力最强,认识磁极,并知道磁*是可以传递的。

为了让学生更清晰地观察并理解到这一*质,在这一教学环节我安排了三个小的实验活动。

1、让学生用磁铁一个接一个地去吸大头针。

2、将条形磁铁放在盛有铁屑的盘子里,看哪个部位吸的最多。

3、看小铁珠放在磁铁旁会出现什么现象。同时出示实验活动记录表,让学生在实验后汇报实验结果。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可以看到条形磁铁两端吸附的铁屑最多,小铁珠总是滚向磁铁的两端,从而知道磁铁两端的磁力最强,告诉学生磁力最大的部位是磁极,同时学生能发现磁铁上的大头针可以一个接一个,明白磁*是可以传递的。这三个实验我都先让学生进行预测,然后通过实验*作,得出结论。这样既能培养学生严谨而有条理的实验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猜测——验证的科学探究方法,并从中体会到科学探究的乐趣。

实验二:验证条形磁铁能指示方向。

教师出示指南针,讲述指南针是磁铁做的,并向学生发问:难道磁铁还能指方向?从而引入下一个探究活动。接着追问:你想怎么*磁极可以指示方向呢?

在学生充分讨论后,优化出悬挂法或水浮法来验证。(并出示实验要求:①让磁针自由旋转,观察静止的时候磁极指示的方向;②重复做几次实验,看结果是不是一样;③实验时请将其它磁铁与实验中的磁针远离开来。)

学生分组实验。师引导学生小结:磁铁能指示方向,磁极上标s的一端总是指南,标n的一端总是指北。人们称它为南极、北极。

接着课件随机介绍关于“司南”的资料,既巩固了磁极可以指示方向的概念,还激发了孩子的爱国热情。

实验三:探究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质。

师追问:刚才在做磁极是否指示方向的实验时,老师为什么要求大家将其他磁铁和实验中的磁铁远离开来?请大家大胆的猜测原因。

学生肯定会说到相互影响,教师乘机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猜得很正确,磁铁确实会相互影响,那你们想不想知道他们是怎么个影响法的呢?”在学生思考的间隙,教师不经意的将两个环形磁铁的同极靠在一起,再松手,上面的磁铁跳了起来,通过这个潜在的演示实验有效地传递给他们一些科学信息,什么力量使磁铁跳起来呢?学生坐不住了,在学生蠢蠢欲动之时,师提高嗓音问:“给你材料,想试试吗?”随着一声响亮的“想”,教师布置任务:玩两块条形磁铁,观察并记录下你的发现。

通过*作,学生不难发现磁铁最重要的*质: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四、拓展提高,服务生活。

这一环节,教师直接谈话:其实呀,磁铁可是我们的老朋友了,它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通过课前的调查,你知道哪些呢?给足时间让学生兴趣盎然的交流。

最后我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教室:1、环形磁铁有磁极吗?如果有,它的磁极在哪里呢?2、如果一个磁铁摔断了,断开处还能再吸上吗?

科学探究活动不以铃声为终结,这是大家公认的新课改理念,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也带着问题走出教室,把学生的探究活动引向了课外,并逐步培养学生自觉的探究习惯。

最后说说我的板书设计:研究磁铁

磁力最大

磁极指示方向(北极用“n”表示,南极用“s”表示)

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第2篇:《电磁铁的磁力(一)》说课稿

《电磁铁的磁力(一)》是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能量》中的第3课,因为本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电磁铁的构造及会制作简单的电磁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加上,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本人因势利导,注重新旧知识的连接,让在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上,根据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其结构有明显的联系,进行磁力大小是否与线圈圈数有关的猜测与探究实验,这不但适合学生心理需要和认知水平,而且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根据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再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方面:

1、知道电磁铁的磁力是可以改变的。

2、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的圈数有关:圈数少磁力小,圈数多磁力大。

过程与方法方面:

(1)经历一个较深入的科学研究过程,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检验,汇报交流,共享成果。

(2)通过倾听,提问共享其他小组的研究成果。让学生知道交流与讨论能引发新的想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主要是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体会到开展小组合作的必要*和重要*。

教学重难点:

此外,本人通过深入研究教材,并结合科学实验探究课的特点,特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定位在以下两方面:

(1)能控制变量检验线圈圈数对磁力大小影响。

(2)设计并完善线圈圈数和电磁铁磁力的关系的实验

(1)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作能力

由于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因素有多种,教学时,先让学生找到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几种因素,再集体讨论筛选,最终让学生确定本节课的探究目标-即:研究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的圈数是否有关,紧接着,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科学验证,从而培养了学生动手*作科学实验的能力。

(2)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

在活动中,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验验证的探究全过程。在活动中,老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通过现象产生问题,再由问题进行大胆的假设,并通过小组讨论,集体交流的形式不断地充实自己原有的认知,并合理地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在整个活动中,老师适时的指导与提示使学生的探究活动朝着更科学、更有效的方向进行,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

(3)激发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兴趣

学生对磁铁可能不陌生,但对电磁铁磁力大小的探究活动却是第一次接触到,对电磁铁能像磁铁一样把大头针吸起来,学生一定感到好奇,在探究吸起大头针数量的多少的过程中,学生心中存有疑问:到底电磁铁能吸起多少大头针呢?我想,在实验过程中,数大头针的数量可能是学生最感兴趣、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活动,因为在数大头针的过程中,他们心中充满着好奇,充满着期待!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本课始终以探究为主线,让学生经历“问题——预测——设计实验计划——完善实验计划——动手实验、记录——整理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反思、应用”等一系列探究活动,让学生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研究,体验感悟,形成尊重实验数据,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主要以引导为主,帮助学生完善各个探究环节,辅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指导学生改正实验*作中做得不当的地方,提醒学生注意在实验过程中易发生误差或危险的细节。从而让学生正确地完成整个探究活动。此外,在扶的同时,我更是大胆地放,让学生自由讨论,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自己实验验证,这不但培养了学生大胆交流,乐于合作的科学习惯,而且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学会完整的表达自己的见解与想法,从而让学生亲历探究实践活动,形成多方面的知识,因此,本课教法的选择符合本堂课的教学目标及课型特点,体现了新课改的教学理念。

整堂课,我重视学生的实验探究过程,课前充分准备材料,课堂上创造条件让学生亲身经历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教学中,我着重对学生进行以下学法指导:

1.小组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尝试成员之间的交往合作,学会倾听、质疑,相互接纳,通过分享其他小组的研究成果,拓展探究的知识经验,纠正本组成员在*作中的误差,并学会表达自己的见解、理解别人的想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一堂课的探究效率。

2.亲历探究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能尊重学生的意愿,让学生大胆猜想,实际动手*作,主动探索发展他们对科学的理解力、思维能力及多方面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和兴趣,让每个学生都亲身经历一个较深入的科学研究过程。

(一)、对比导入,引出问题

课堂伊始,让学生用自制的电磁铁试着去吸一吸大头针,并对各小组吸起的大头针的个数尽心比较,分析,从而引出了本节课的探究问题:为什么各个小组的电磁铁吸起的大头针个数不一样呢?影响磁力大小的原因究竟是什么?……这就顺理成章地把学生的思维引入了本节课的探究中,这样引出的问题是真实的问题,是有价值的科学问题。

(二)、大胆猜想,充分假设

假设很重要,是科学研究的第一步,但假设不是空想,而是有道理的猜想。因此,在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作出科学的假设,老师注意提醒学生,从电磁铁的构成、电磁铁的磁*是怎样产生的这两方面来猜想,这样,就保证了学生的科学探究朝着更有效的方向进行。

(三)、制定实验计划

1.小组制定研究计划。

2.全班交流研究计划。

3.小组修善研究计划。

完善的实验计划是顺利进行实验的重要保证,因此在本环节的教学中,我注重让学生交流各组制定的研究计划,并在交流中适时的提醒,如你觉得在这个实验中要改变的条件是什么?应该怎样改变?在实验中又应控制哪些条件不变?如何控制这些条件不变呢?这样学生在相互交流、相互倾听中不断地完善研究计划,为接下来实验的顺利进行做好了铺垫。

(四)、实验验证

1.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2.各组汇报实验情况。

3.总结发现。

本环节是本课的重点环节,意在让学生经历探究的全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验验证。在实验中,教师引导学生做好成员分工,并适时进行一些细节*提示和指导,这就大大提高了学生探究活动的科学*和实效*,使学生的探究活动能够顺利进行,此外,在交流汇报时老师放手让学生自己表达实验中的发现,自己通过实验数据得出“线圈多磁力大,线圈少磁力小”的结论,这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而且促进了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的形成!

(五)、总结延伸、生活运用

1.教师小结

2.(出示电磁起重机的图片)你觉得这个电磁起重机为什么磁力会这么大呢?课后可以去查查资料,看看你的解释是否有道理。

通过学习,学生了解了线圈圈数对磁力大小的影响,此时,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去思考电磁起重机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磁力,这不但是本节课探究活动的延伸,而且也为下节课研究“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其他因素”做好知识储备!

 

第3篇:《磁铁的磁*》的说课稿

一、说教学内容:

《磁铁的磁*》是科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磁铁》的第一课时,本课指导学生认识磁铁最基本的*质----磁*。教学内容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我知道的磁铁。

这部分是该单元的引入,主要交流我们认识的磁铁的形状以及磁铁的名称。还有交流我们曾在什么地方看到过磁铁,介绍磁铁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四年级学生差不多都玩过磁铁,对磁铁、磁现象有一定的经验和认识。他们有表述自己的经历和体验的愿望。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学生认知基础和学习基础。通过交流让他们体会到磁铁与我们的生活非常贴近,从而激发起他们进一步研究的兴趣。

第二部分: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

这部分首先是让学生通过实验感知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然后讨论能被磁铁吸住的物体和不能被磁铁吸住的物体各是什么材料做的。由此再进一步认识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是铁做成的,初步建立起“磁*”的概念。

第三部分:磁铁各部分的磁*强弱都一样吗?

教材介绍两种方法:一种是将磁铁水平悬挂起来,观察磁铁的各个部分分别能吸引多少个回形针;另一种是在磁铁上放一颗小*,观察小*往哪部分滚,以检验磁铁哪部分磁*强。相信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能设计出一些实验方法来认识、理解“磁铁两端磁*最强”。在探究了磁铁各部分磁*强弱后,教材通过文字告诉学生“磁*最强的地方叫磁铁的磁极,磁铁有两个磁极。”这时,学生们可能会不断提出新的问题。例如:“每种磁铁都有两个磁极吗?”等等,借助这些问题,就会延伸出学生课内或课外的探究活动。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结合四年级学生的实际,遵循课标精神,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基础目标:

1.通过探索,让学生知道磁铁的磁*。

2.指导学生探索,建立“磁*”的概念及认识磁铁各部分磁*的强弱。

发展目标:

1.能根据现象进行猜想、推测,并能通过实验验证发现规律,亲历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逐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2.能不断地提出一些问题,自己设计研究方案去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带有磁*乌龟的鱼钩及几条带铁环的塑料做成的鱼。

观察演示准备:条形磁铁、蹄形磁铁、环形磁铁等形状不同的磁铁。

分组实验准备:磁铁、瓷汤匙、铁钥匙、回形针、大头针、铁钉、牙签、橡皮、塑料尺、铁尺、纸片、棉花等。

三、说教学策略、方法及过程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法的体现必须在启发*原则和主体*原则的指导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望。本课教学的指导思想是力图体现以活动组织教学,通过营造有趣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经历一个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去认识磁铁的磁*。对于本课的教学,我主要安排6个环节。下面,我具体说一下这6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课堂伊始,我会引导学生谈一谈他们的生活经验。“同学们,你们钓过鱼吗?谁能说说你是怎样钓鱼的。”然后请学生谈一谈。接着我会说:“今天,老师也想来钓鱼,只不过老师的鱼杆上绑的不是鱼钩,而是一只小乌龟,可老师还真能把鱼给钓起来。”这时老师演示,让学生仔细观察并猜猜为什么,估计学生能说出是因为磁铁的原因。然后板书:磁铁

这一环节的设计通过师生就日常生活中“钓鱼”这个话题的交流及教师的表演,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充分调动学生思维,为新课做好铺垫。

(二)、交流我们知道的磁铁。

首先老师提问:“在日常生活中,你们知道哪些物品上有磁铁吗?”

学生可能说:磁*黑板、*箱门、铅笔盒......

“你们看到的磁铁是什么形状的呢?谁来说?”

估计学生会说:有圆形、长方形、正方形、环形......

这时教师分别出示条形磁铁、蹄形磁铁、环形磁铁。

并请学生拿出与老师手中形状相同的磁铁,让学生根据磁铁的形状给它们取名称。并结合板书:条形磁铁、蹄形磁铁、环形磁铁

本环节的设计注重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交流自己所见过的磁铁,让学生根据磁铁的形状为磁铁起名称,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学生猜测并验证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

首先教师设疑:桌上有很多物体,你们猜一猜,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学生各抒己见。这时老师提示学生可以通过实验来研究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学生可以在桌面上和实验材料区选取不同物体,进行分组实验,观察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把能吸引的物体在记录单上用“√“表示出来。

瓷汤匙瓷汤匙瓷汤匙大头针铁钉牙签橡皮塑料尺

铁尺纸片棉花

在这里对实验材料区和记录单进行说明(我在实验室设置了实验材料区,放置如:铁夹、玻璃杯等许多物体,供学生实验,记录单第三行的空白部分让学生填写从实验材料区选取实验材料的物体名称。

学生分组实验并汇报结果后,教师因势利导:我们观察到磁铁能吸引回形针、大头针、铁钉、这些物体,它们都是什么材料做成的?

学生回答后老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师生共同探讨总结出磁铁能吸引铁一类材料做的物体并板书磁*的概念。

在这一环节的活动中,先让学生大胆猜测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估计学生能就磁铁能否吸引棉花或小纸片等这些问题产生认知的矛盾,也就有了探究、验证的需求。这时,教师让学生进行验证也就水到渠成了。同时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在这个环节中所起到的作用也是科学、有效的。小组活动中,同学们在小组长的安排下,有的到实验材料区去选取实验所需的材料,有的负责记录,有不同的看法互相交流,然后小组长把全组的意见整理、汇报,得出了“磁铁能吸引铁一类材料做的物体”这一结论。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整的形成了“磁*”的概念,这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充分的体现新课程的精神。

(四)、研究磁铁各部分磁*的强弱。

老师继续引导:像刚才老师表演的钓鱼就是应用了磁铁的磁*。那么磁铁各个部分的磁*是不是一样呢?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先说一说你们想怎样设计实验来研究这个问题。

学生*思考,然后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并交流。

估计学生的方案有:将磁铁水平悬挂起来,观察磁铁的各个部分分别能吸引多少个回形针。或者在磁铁上放一颗小*,观察小*往哪部分滚,以检验磁铁哪部分磁*强等等。

教师认真倾听学生的各种方案,对于合理、易*作、有创意的方案给予肯定,并让他们按照同学提出的方案有选择*的去进行实验、验证。然后小组汇报实验结果,最后得出结论并板书:磁铁的两端磁*最强,磁铁磁*最强的地方是磁铁的磁极,磁铁有两个磁极。

(五)、摆弄磁铁。

首先由老师引导学生继续探索。“同学们,如果我们继续摆弄磁铁,也许还会有更多的发现、更多的问题可以研究。比如我们把两块条形磁铁吸在一起,这块磁铁是不是就有四个磁极,请同学们自己摆弄磁铁,如果有什么发现和什么问题就把它记在记录单上并进行研究。”

学生可*或小组合作摆弄磁铁,研究发现的问题,最后把他们的研究成果在全班进行交流。

“研究磁铁各部分磁*的强弱”及“摆弄磁铁”这两个环节的设计意为学生创造一个活泼、严谨的氛围,让学生去思索、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研究磁铁各部分磁*的强弱”时,先让学生*思考,然后在小组里交流。除了以上估计的两个实验方案,可能还有的学生想到把磁铁放在离回形针2、3厘米的距离,观察回形针有什么反应……在摆弄磁铁的过程中,可能有的学生发现了环形磁铁的磁极,有的学生发现了两条条形磁铁同极相排斥的现象,还有的学生发现两条条形磁铁连起来变成一条条形磁铁时,它得磁极不是4个而是2个,……学生的这些发现是通过自己的实验来*的,应该说,在这个活动中,学生思维的开放*和**得到充分的体现。

(六)、总结延伸。

课堂结束时我会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并让学生思考问题“一块磁铁断了,它还有两个磁极吗?”

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对知识进行系统整理。并把探究活动延伸至课外。

四、说教学评价

科学课程目标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态度和能力,所以评价时,不应过于看重学生所获得的知识的多少及作品的优劣,而应特别关注学生参与的态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关注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关注交流与合作,关注动手实践以及所获得的经验与教训,同时要强调评价的激励*,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特长,施展自己的才能,努力形成激励广大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氛围。评价可采用多种形式,如书面材料的评价与对学生的口头报告、活动、展示的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的自评、互评相结合;小组的评价与组内个人的评价相结合等。基于这一评价理念,本节课评价方式灵活多样,各种评价方式有机结合。例如:在“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交流我们知道的磁铁”这两个环节采取教师评价与学生的自评、互评相结合,在“学生猜测并验证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研究磁铁各部分磁*的强弱”这两个环节采取书面材料的评价与对学生的口头报告、活动、展示的评价相结合;让学生在评价中学会实践和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

五、说板书设计:

形状:条形蹄形环形

磁铁磁*:磁铁能吸引铁一类材料做的物体

磁极:磁铁磁*最强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