撇脂定价案例

写范文发表于:2019-04-12 04:34:41

案例六:

爱普丽卡是日本专门生产童车的一家小公司,其产品在日本国内很畅销,1980年公司将这种产品拿到美国去推销。当时美国市场上也有各种各样的童车,价格最贵的仅为58美元一辆,而爱普丽卡童车到美国后,每辆定价高达200美元,这一昂贵的价格简直把人给吓住了,美国商人拒绝经销。

撇脂定价案例

爱普丽卡公司没有被严峻的形势所吓倒,他们相信自己童车的质量,坚持不降低价格,力争在美国市场上树立自己童车的“优质、高档、名牌”的产品形象,以高价高质给美国的消费者造成良好的第一印象。他们坚信美国的消费者终会喜欢他们的产品的,且有能力接受这一价格。为此,他们广为宣传,派推销员向消费者介绍产品的优良质地。经过努力,爱普丽卡童车终于在美国市场上打开销路,1981年爱普丽卡童车在美国市场上销出5万辆,以后销量年年上升,1985年售出20万辆,获利润1800万美元。

不仅如此,爱普丽卡公司还由于童车质量好,使公司在美国获得了好名声。目前在美国许多州和大城市,爱普丽卡这家小公司已经和丰田等大公司一样为人们所熟悉,爱普丽卡童车已进入美国。

请根据以上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爱普丽卡的童车上市后的价格策略是:a

a撇脂定价策略b渗透定价策略

c中间定价策略d折扣定价策略

(2)撇脂定价策略实施的条件是:abc

a产品确有特*购买者能接受

c潜在竞争威胁大d需求价格**小

(3)爱普丽卡童车成功的市场定位策略,使它们的产品在顾客心目中的形象是:a

a高质高价b高质低价c低质低价d低质高价

(4)爱普丽卡公司的新产品定价策略成功的原因是什么?*要点:

应根据撇脂定价策略实施的条件(见教材312页),结合爱普丽卡公司的产品进行阐述。

 

第2篇:《撇开不值得定律》读后感

《撇开不值得定律》是张丽均的一篇文章,主要是写了我们生活工作中存在的一种不值得现象,会导致你的成功失败与否。

我看过以后有感而发生活工作中随处可见不值得,人人均不同程度有着不值得心态,毕竟想让人生中每件事情都变成值得是不可能的。

这篇文章让我们认识到不值得以及带来的负面影响。很生动、很有教育意义。抛开不值得,我们会有可能列加投入的进行某项工作。并取得应有的成功。

但我认为没能抓住重点,我认为我们更需要树立值得与不值得的判断力。文中“任何值得一做的事,都是值得做好的事。”说得很好,个人认为“能让我们值得做好的事,全是我们认为值得的事情,而这关键就是人的认知。“

认知来源于承诺、教育、经验三方面。团队若想人人都感受到工作是多么值得的事,就得以制度来承诺做好工作的会有好的结果,必须是针对*强对个人需求了解的结果。或是做不好时的后果。并教育到每一个成员都理解,并用切实的落实和做得好坏明确的处理结果让每一个当事人留下值不值得的经验。

手段很多,但路径是一致的。只有认识到得失,并切实的感受到得失才能更加有效的认识到值不值得,从而更有效的完成工作内容。

当你感觉团队中存在不值得定律时,先站在不值得的角度去看看是否值得吧。将做好有可能有奖励变成做好一定有奖励时,值得的人将越来越多。如果做事情变成运气或是表现给某人去看,不值得将会无限蔓延!

 

第3篇:档案鉴定 案例

档案鉴定理论:

档案鉴定就是对鉴别和判定档案的价值,挑选出有价值的档案交档案机构保存,剔除无保存价值的档案予以销毁。它直接决定着档案的存毁,是档案管理中最重要也是难度最大的工作。

(1)历史发展:

b.20世纪20年代的“行政官员决定论”,代表人物是英国档案学者詹金逊,核心观点就是档案人员不宜参与文件的鉴定和销毁,鉴定应由行政官员自行决定,一方面,他认为文件证据的神圣*是行政官员决定鉴定的基础,另一方面,他认为档案人员参与文件鉴定至少会带来两种负面后果:一是档案人员在鉴定中的个人判断会玷污档案作为原始证据的神圣*,二是档案人员的干预也会妨碍档案保存目的的实现,不利于满足历史学家和其他研究者对档案的利用需求。明显的局限*:第一,行政官员由于缺乏客观的历史文化意识,单独自行决定档案的存毁,不利于维护档案的原始证据*;第二,排斥档案人员参与鉴定也不利于保证档案的总体质量;第三,排斥档案人员参与鉴定也不利于档案价值的充分发现与实现。

c.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职能鉴定论”,波兰学者卡林斯基在借鉴迈斯奈尔的基础是提出,认为应按照文件形成机关在*机构体系国的地位和职能的重要*,来确定档案文件的价值及保管期限。他把档案分为两类:一类是最高行政机关的文件,一般应永久保存;一类是低级机关的文件,只需保存一定时期后就可以销毁。他还提出了鉴定单份文件的具体标准,即所谓的一般标准、法律标准、行政标准、历史标准、地理标准、替代标准和典型*标准等。有一定的进步意义:它不仅强调档案价值的鉴定与形成机关的地位和职能直接相关,而且找到了二者之间的对应关系。

d.20世纪50年代的“文件双重价值论”,是由美国档案学者谢伦伯格提出的,在1956年出版的代表作《现代档案——原则与技术》中系统地阐述了这一鉴定理论,他认为公共文件具有两种不同的价值,一是对原形成机关的第一价值,二是对其他机关和个人利用者的第二价值。具体来说,第一价值体现为行政价值、法律价值、财务价值和科技价值,第二价值包括证据价值和情报价值。形成机关的行政官员对第一价值负主要责任,而鉴定第二价值则应由档案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来完成。与詹金逊和卡林斯基的鉴定理论相比,双重价值论具有明显的进步与深刻之处:大力主张档案部门及其人员积极参与鉴定工作;主张从文件自身属*与利用者需求的关系角度来判断档案文件的价值。谢被誉为“美国档案鉴定理论之父”。

e.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利用决定论”,代表人物主要有美国的菲斯本、布里奇弗德和芬奇等。核心观点是将学者特别是历史学家的实际利用和预期利用视为档案鉴定的最重要标准,鼓吹第二价值决定档案的根本*质。局限*不容否认:使档案鉴定过程带有很大的随意*,实际上破坏了文件在其形成者业务活动中形成的有机联系。

f.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社会分析与职能鉴定论”、“文献战略”和“宏观鉴定理论”。“社会分析与职能鉴定论”是德国布姆斯最早提出,主张档案应体现文件产生时期的社会价值,但这种价值最好不是直接通过研究社会公共舆-论来确定,而是间接通过了解重要文件形成者的职能来判断。

“文献战略”由美国的塞穆尔斯于80年代中期提出,认为鉴定的起点不再是检验具体文件,而是分析文件产生的背景,特别是现代社会中面对机关频繁变动的现实。“宏观鉴定战略”是加拿大特里库克80年代末提出的,认为应全面考虑社会结构、文件形成过程、文件形成者及其职能等多种因素。以上三种鉴定理论具有两个明显的共同点:一是它们都有把档案鉴定提升到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之下,都认为档案价值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二是它们都超越了传统鉴定理论中的价值标准,转而强调职能鉴定标准。

(2)基本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