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技术创新与政策支持

写范文发表于:2019-12-11 13:23:08

第2期(2010年2月)*科技*

一37一

低碳技术创新与政策支持

低碳技术创新与政策支持

黄栋

(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430074)

摘要:技术创新是实现低碳经济的关键手段。低碳技术创新的特点是包含了渐进*创新的突破*创

新。*政策在发达国家低碳技术创新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最后提出了我国促进低碳技术创新的政策要点。

关键词:低碳经济;技术创新;突破*创新中图分类号:F061.3文献标识码:A

TechnologyInnovationandPolicySupportofLowCarbon

HuangDong

(SchoolofPublicAdministration,Huazhong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Wuhan430074,China)

Abstract:Technologyinnovationisthekeymeans

novationwhichincludinggradualinnovationdevelopedcountries.At

as

to

realizelowcarboneconomy.Thefeatureoflowcarboninnovationisradicalin-

an

well.Governments’policyhasplayedimportantrole

on

lowcarboninnovationin

last,thepaperprovidessomekeypointsofpolicyoflowcarboninnovationinChina.

Keywords:lowcarboneconomy;technologyinnovation;governmentpolicy

1技术创新是实现低碳经济的关键

全球气候变暖与能源安全使得低碳经济开始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低碳经济(Low—carbon

Econo一

经济方面的作用,如《*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明确提出,要依靠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应对气候变化,“要发挥科技进步在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中的先导*和基础*作用,促进各种技术的发展以及加快科技创新和技术引进步伐”等。

因此,技术创新是实现低碳经济的关键。如果低碳技术不能很好地实现商业化与产业化,那么低碳技术在影响经济发展模式和气候变化方面的作用就微乎其微。因此,需要通过各种政策手段,激励技术创新,才能实现经济发展模式向“低碳”的转变。

-ny)最先由英国*提出,是指依靠技术创新和政策措施,实施一场能源*,建立一种较少排放温室气体的经济发展模式,从而减缓气候变化。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能源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目标是减缓气候变化和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CI]。

在发展低碳经济方面,国内外学者基本取得了一个共识,就是“通过开发和使用低碳技术是减少排放的一个关键途径”【2]。斯特恩也指出技术政策是应对气候变化政策的一个关键[3】。我国*亦非常重视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在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

收稿日期:2009--08-04

2低碳技术创新的特点

低碳技术是一个相对较为宽泛的概念。低碳技术以零排放或者较低排放的可再生能源技术(包括风能、太阳能)为主体,还包括提高能效(Energy

Ef-

作者简介:黄栋(1972一),男,安徽人,博士(后),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可再生能源政策、低碳经济、低碳城市。

一38一

*科技*(2010年2月)第2期

ficiency)的碳排放减少技术以及碳捕获与存储技术

(CCS,CarbonCaptureandStorage)。

根据传统的创新理论,按照创新的强度,可以将创新分为渐进*创新与突破*创新。渐进*创新

(IncrementalInnovation)指对现有技术的非质变*

的改革与改进,是基于现存市场上主流顾客的需要而进行的线*、连续的过程。突破*创新(RadicalInnovation)是相对于渐进*创新来说的,Tushman和Anderson将突破*创新定义为:含有显著的技术进步,旧的技术不论是在规模的增长、效率或设计上都无法与突破*创新带来的新技术竞争H3;Kaplan认为,突破*创新使旧的技术过时,并引致出现或改变整个产业或市场∞】。

在低碳技术创新方面,国外学者主流的观点是,以可再生能源技术为主体的低碳技术相对于传统化石能源技术而言,是一种突破*创新。如Hoffert等人就认为“新的能源技术是对能源生产技术的**变化”,而现有的技术(传统能源技术)“具有严重缺陷,无助于稳定全球气候”【6】。

更激进一些的观点是将低碳技术看作是一种技术范式的转变,是要对传统能源技术以及建立在传统能源技术之上的社会、经济系统进行一种根本*的改变。

传统的碳基技术使得社会经济技术系统形成了路径依赖,这种依赖一方面来自于建立在传统能源技术之上的技术锁定:依据Arthur的理论,采用老技术的递增收益导致了锁定(Lock—in),从而阻碍了新的能源技术替代优势的形成。能源的生产和消费系统同样面临递增收益导致的技术系统锁定的问题。路径依赖的另一方面是制度锁定。制度可以理解为规范人类行为的所有约束变量。这包括正式的约束,如法律、经济规则与合同;以及非正式约束,如社会习俗与行为规范[71。

低碳技术创新就是一个通过技术范式的转变来实现对原有技术经济系统进行解锁的过程。正如Berkhout所指出的,“真正的**创新(低碳技术)起于毫末,但最终将通过技术与社会系统的共同进化为自己创造出一个新的社会经济系统”[8]。当然,并不是每个学者都完全认同这样的观点,一些学者就认为,现有技术经济系统中某些技术如节能技术就已经可以应对温室气体的排放了,譬如Pacala和Socolow(2004)提出“只要进一步拓展现有技术的应

用,人类在21世纪上半叶将可以解决碳排放和气候问题。”【91

国内学者的研究虽然表述不同,但是从学术逻辑上看,基本上认同低碳经济的技术创新属于突破*创新,是对基于传统能源技术的范式的转变的观点。如胡鞍钢提出用“绿猫”模式来取代“黑猫”模式[101。王海芹等在研究*的低碳经济时指出,*需要实现一个传统的发展路径向一个创新*的发展路径转变。他们的立论基础与技术范式转变的观点在本质上是不谋而合的¨¨。

本文倾向于将低碳技术创新看作是包含渐进*创新的突破*创新,无论是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技术,还是节能、CCS技术,都有一个学习效应随着产业扩大而逐渐发挥作用的过程,学习效应的发挥就意味着渐进*创新的形成。但是,必须看到,相对于传统的化石能源生产与使用而言,低碳技术具有根本*的不同,它对于能源的生产与应用以及相应的技术经济系统会带来一场深刻的*。以并网的风力发电为例,要使得风能真正成为整个国家能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需要在风机、叶片等的设计与制造方面不断改进,同时还需要对整个电网系统进行改造,如应用智能电网(SmartGrid)技术,甚至需要消费者调整消费行为(如自愿购买绿*电力),从电力需求侧提供支持。因此,这是一个既有渐进*创新,又有突破*创新的过程,而突破*创新是其本质特征,其创新过程体现了技术范式的变迁。

3发达国家促进低碳技术创新的实践与政策启示

欧美等发达国家低碳经济发展的经验表明,政策对于推进新能源技术的技术创新与商业化应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英国自2003年在其《能源白皮书》中正式提出实施低碳经济以来,其相继*的一系列政策及措施都很好地促进了低碳技术的发展,如2005年的《使用化石燃料的碳减排技术的开发战略》、2007年的新《能源白皮书》等,同时英国建设碳排放交易机制(ETS)、成立“碳基金”、建立英国能源研究中心、能源技术研究所等措施也都极大地促进了低碳技术、新能源技术的创新与商业化发展。

美国和日本低碳技术的飞速发展也得益于本国*各项政策的推动。美国着手发展低碳经济较欧洲来说晚一些,但其发展却异常迅速。2006年,美国

第2期(2010年2月)*科技*

一39一

*发布《气候变化技术项目(CCTP)战略计划》,计划内容大力支持包括节能、减排、二氧化碳的捕获、封存等低碳技术在内的各种前沿科技和应用技术的研究开发,2007年提出“10年20%计划”(就是十年减少百分之二十的汽油消耗)等。2007年7月,由美国参议院提出了《低碳经济法案》,这一法案如果通过,对建立低碳技术合作与技术转移体系,关键*技术的突破,以及低碳经济的建设都将有重大的推动作用。在日本,*于2007年制定了(COOLEARTH能源革新技术计划》,以巨资预算推动全新炼铁技术、太阳能电池技术、提高发电效率等节能与新能源技术,2008年,*又通过了“低碳社会行动计划”,明确提出了积极推进低碳技术的开发,如二氧化碳回收储存技术、新能源应用技术、新能源汽车普及等,以支持低碳社会的建设。

总结目前发达国家促进低碳技术创新的实践,主要可以得出如下几点启示:

(1)政策非常重要。从这些发达国家的实践来看,政策的激励与支持对于发展低碳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一些国家尤其是美国更是将以低碳产业为主体的新能源产业视为未来产业发展的战略高地,*了一系列政策加以扶持。毫无疑问,*政策对于新能源这样的“幼稚产业”是至关重要的。正如Hoffert等人指出,只要政策适当,那么新的能源技术将很快获得有利的市场地位[121。同时学者们也强调,政策工具设计过于复杂以及朝令夕改都是不可取的,政策应该明晰并具有稳定*与持续*[1

31。

(3)政策与技术的生命周期相配合。发达国家在低碳技术发展的不同生命周期阶段,政策的选择也有所区别。低碳技术创新的发展是具有周期*特征的,低碳技术发展的生命周期可以分为R&D、示范推广和产业化应用三个阶段。*根据这三个不同阶段来提供相应的激励政策。

在R&D阶段,*的激励政策将发挥关键*的作用。**鼓励研发的激励政策,通过资金支持、提供技术平台等,以鼓励社会研发力量如研究院、高校、企业等参与技术的研发,某些前期投资大、研发周期长的大型研究项目需要*直接投资进行。此外,*也促进低碳技术在*间的转移。

在试点推广阶段,这是技术创新周期的重要阶段。之前新技术的研发已基本成形,将新技术尽快推广到应用市场是*政策的主要导向,*政策的侧重点应该放到鼓励企业投资新技术的商业化运用和进行应用市场的开拓上去。*应对企业的应用投资进行税收、土地等政策上的优惠,鼓励企业建设示范工程,通过投资补贴、消费补贴等鼓励新技术产品市场的扩大。

产业化应用阶段,此时也属于技术创新周期的成熟期,新技术的应用与商业化已经相当成熟,此时的发展应该更多地依靠市场本身,而*政策此时应做的就是不断的完善公平的市场秩序,同时也要积极开阔*渠道,以帮助企业参与*新能源产业与低碳产业的竞争。

4加强我国低碳技术创新的政策要点

4.1

发挥*作用。综合运用相关政策工具*在技术创新体系中的作用不仅仅是资金、

(2)综合运用了两种类型政策。推进低碳经济的技术创新主要有两种类型的政策。一个是采取措施

人力、技术平台等的投入,而且担当着社会资源开发与优化配置、要素与价格机制的完善、技术市场竞争格局的建立等任务。*是低碳技术创新的推动者,在促进低碳技术创新方*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在国家低碳技术创新体系的建设上充分发挥宏观调控作用,促进与低碳技术创新有关的制度建设、文化建设与行为引导。同时,加强创新主体的有机联系,对企业、NGO、研究机构、大学等机构进行有效的组织与协调,充分调动和发挥创新主体(企业)的积极*。

*要综合运用各种政策工具来促进低碳技术创新。可以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结合*的实际,从技术推动和需求拉动两个方面并结合技术的

来降低创新成本的政策——技术推动政策。技术推

动政策目的在于降低企业创新成本,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主导的研发,企业投资研发的税收抵免,提高知识交流的能力,支持教育和培训事业的发展,投资示范项目等。

还有一个是采取措施提高创新收益的政策——

需求拉动政策。*可以通过提高企业创新成功后的收益来激励企业投入创新。政策工具主要包括:知识产权保护,税收抵免和新技术的消费抵免,*采购,技术授权,管制标准等。欧盟、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在促进低碳技术创新的过程中,都综合运用了技术推动和需求拉动这两种政策。

——40——

*科技*(2010年2月)第2期

生命周期来搭配政策工具,深入研究这些政策工具的传递机制与实际绩效,进而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低碳技术创新政策体系。4.2加强低碳技术平台建设与能力建设

结合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我国低碳经济的技术推动政策应该把重点放在加强低碳产业创新能力建设、建立低碳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上面。技术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体现,也是增强产业竞争力的关键环节,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是保障低碳产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能力建设的内容很多,包括:技术标准、技术信息、技术数据、设备仪器、计算软件、技术咨询、产品认*、技术培训等。能力建设要由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包括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在内,联合起来,共同对资源进行整合、共享、完善和提高,通过建立共享机制和管理程序逐步做到资源有效利用,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低碳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成立国家级的低碳产业研发中心等。

4.3注重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相结合

*间的低碳技术转让很重要,已有先进技术从发达国家流入发展*家是发展*家能够发展低碳技术并最终向低碳经济发展的必要之路。技术

的*间转让能够很好地解决发展*家低碳技术的缺乏,促进关键低碳技术的不断突破,从而加快世界低碳经济建没的脚步。但是,在*间的技术转让特别是发达国家向发展*家进行低碳技术转让实

践中,我们看到,其间依然面临着一些障碍,如:④发

达国家向发展*家推广或转让的可能是过时或者

落后的技术。②技术吸收能力有限。由于受让国在技

术基础设施以及人力资源、制度法规等方面的限制,有限的技术吸收能力难以消化转让过来的技术,使得这些低碳技术在受让国得不到应有的作用,有时甚至还会浪费大量社会经济资源。⑧知识产权保护阻碍应对低碳技术的市场化。知识产权的保护与低碳技术迅速市场化存在着矛盾,保守的知识产权保护极大地阻碍了低碳技术的市场化。

我国的低碳技术在质和量上都远远不能满足实现低碳经济的要求,未来需要大量的先进技术,因此,必须通过*层面的协商以及市场机制作用的发挥,减少上述障碍的影响,积极促进*间的低碳技术转让。*实现低碳经济的根本出路还在于提升自身的自主创新能力。要将引进、消化、吸收与自主创新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向低排放模式的转变。

参考文献:

[1]庄贵阳.*经济低碳发展的途径与潜力分析[J].太平洋学报,2005,(11).[2]IPCC.Climate

mentalPanel

Change2007:migitation.Contributionof

on

WorkingGroupU1.ToTheFourthAssessmentReportoftheIntergovern-

Climate

Change[M].Cambridge

on

UniversityPress,NewYork.

[3]Nicholas[4]Tushman

Stem.StemReviewM,Anderson

theeconomicsofclimate

change[M].Cambridge

UniversityPress,Cambridge,UK,2006.

P.Technologicaldiscontinuitiesandorganizationalenvironments[J].AdministrativeScienceQuarterly,

1986,(31):439--465.

[5]KaplanS.Discontinuousinnovationandthegrowth

paths

to

paradox[J].Strategy&Leadership,1999,(27):16—21.

[6]M.I.Hoffert,eta1.Advancedtechnology

(5595):98l一987.

globalclimatestability:energyfor

greenhouse

planet[J].Science,2002,298

[7]W.BrianArthur.Competingtechnologies,increasingreturns,andlock-inbyhistoricalevents[J1.The

Economic

Journal,1989,

99:116—131.

[8]Berkhout[9]Steve

F.Technologyl℃gime¥,pathdependencyandtheenvironment[J].GlobalEnvironmentChange,200hl--4.

next

Pacala

and

RobertSocolow.Stabilizationwedges:solvingtheclimateprob|emforthe

50yearswith

currenttechnolo-

gies[J].Scienee。2004,305:968—972.

[10]胡鞍钢.“绿猫”模式的新内涵——低碳经济[J].世界环境,2008(2).

[11]王海芹,邹骥.关于技术转让与发展*家温室气体控排的研究[J].环境保护.2009(1B).[12]M.I.Hoffert。et

a1.Planningforfutureenergy

resources—response[J].Science,2003,300(5619):582—584.

energysystem[J].EnergyPolicy,2007,35:627—639.

[13]P.D.Lund.Effectivenessofpolicymeasuresintransformingthe

(责任编辑张九庆)

低碳技术创新与政策支持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被引用次数:

黄栋,huangdong

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74*科技*

forumonscienceandtechnologyinchina2010,(2)5次

参考文献(13条)

1.庄贵阳*经济低碳发展的途径与潜力分析[期刊论文]-太平洋学报2005(11)

2.ipclimatechange2007:migitation.contributionofworkinggroupⅢ.tothefourthassessmentreportoftheintergovemmentalpanelonclimatechange

3.nicholasstemstemreviewontheeconomicsofclimatechange2006

4.tushmanm.andersonptechnologicaldiscontinuitiesandorganizationalenvironments1986(31)5.kaplansdiscontinuousinnovationandthegrowthparadox1999(27)

6.m.i.hoffertadvancedtechnologypathstoglobalclimatestability:energyforagreenhousepla2002(5595)

7.w.brianarthurpetingtechnologies,increasingreturns,andlock-inbyhistoricalevents*8.berkhoutftechnologyregimes,pathdependencyandtheenvironment2001

9.stevepaeala.robertsocolowstabilizationwedges:solvingtheclimateproblemforthenext50yearswithcurrenttechnologies2004

10.胡鞍钢"绿猫"模式的新内涵--低碳经济2008(2)

11.王海芹.邹骥关于技术转让与发展*家温室气体控排的研究[期刊论文]-环境保护2009(2)12.m.i.hoffertplanningforfutureenergyresources-response2003(5619)

13.p.d.lundeffectivenessofpolicymeasuresintransformingtheenergysystem2007

相似文献(10条)

1.期刊论文赵卓.肖利平.zhaozhuo.xiaoliping发展低碳经济的技术创新瓶颈与对策-*科技*2010(6)

技术创新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核心,我国能否顺利实现低碳经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低碳技术创新.本文从技术创新的角度研究低碳经济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内在联系.首先介绍低碳经济概念及其提出的现实背景;其次研究了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再次综述了国外发展低碳经济技术创新的成功经验;然后重点分析我国低碳经济面临的技术创新瓶颈;最后针对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技术创新困境提出相应的对策.

2.学位论文韦兰幸低碳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实*分析2009

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为了获取能源而大量消耗化石资源,致使地层中沉积碳库的碳以较快的速度流向大气碳库,从而引发了温室效应,对农牧业、森林及其他生态系统、水资源、海岸带等领域造成了严重影响。在过去的二十年中,越来越多的人关注由人为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引起的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监督下签订的《京都议定书》虽然并不完美,也不足以解决问题,但是它却意味着人类在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方面迈出了第一步,将温室气体控制在一个相对稳定且安全的水平上。目前我们还不确定气候变化的敏感*是不是如此重要,也不确定全球气温上升是不是与其有关,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气候变化的预测结果对于环境、社会和经济的影响是很大的,制定紧急措施来延迟这种影响效果是非常有必要的。作为解决经济发展与气候变化之间矛盾的最好的途径,低碳经济正是在*社会的关注下应运而生的。“低碳经济”这个词最早见诸于*文件是在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其实质是能源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目标是减缓气候变化和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即依靠技术创新和政策措施,实施一场能源*,建立一种较少排放温室气体的经济发展模式,减缓气候变化。

国内外对低碳经济的研究多集中在能源消费、经济增长与碳排放关系上,缺少对低碳经济的系统*分析,针对低碳经济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及其评价方法的研究较少,使得概念与政策之间缺少联系的桥梁,不利于指导低碳经济的实践。鉴于此,本文在借鉴国内外探索的最新成果,结合国内实际,对低碳经济的思想体系、运行模式及评价等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深入的研究,以期总结出可供参考的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文章的具体结构如下:

第一章为绪论,主要分析选题背景、选题目的及意义、本论文主要研究工作、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思路、技术路线和国内外研究现状等,为进一步构建低碳经济的理论框架奠定基础。

第二章首先分析低碳经济相关理论及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包括低碳经济产生的背景、低碳经济内涵、理论基础和各国低碳经济发展现状,为后文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做准备。

第三章是本文的核心部分之一,分层次构建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共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包括科学系统*原则、指导*原则、完整*原则、层次*原则和可*作*原则:第二部分依据以上原则选取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具体指标,构建低碳经济指标评价体系框架。评价指标体系分为四个层次,即目标层、准则层Ⅰ、准则层Ⅱ和指标层,准则层Ⅰ包括经济指标、社会指标、环境指标和能源指标4个一级

经济内涵,给*部门制定标准值做参考。第三部分简要介绍了低碳经济指标评价过程,包括定*指标的量化、指标值的标准化、权重赋值以及综合指数计算的方法,重点介绍了用于权数赋值的层次分析法。

第四章以湖北省作为实*研究的对象,在对湖北发展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收集2003年至2007年湖北省低碳经济具体指标研究其低碳经济发展状况。实*分析结果表明,2003年至2007年,湖北省低碳经济发展保持直线型稳定发展的趋势,低碳经济发展水平逐渐提高,低碳经济发展健康平稳,各要素综合作用取得了较好的发展成果,由此得出本文构建的指标体系的结果大体上与近年来湖北省采取的调整产业结构、转变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及适应“中部崛起”战略、重视促进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等举措取得的成就和问题相吻合,说明指标选择是有代表*的,计算方法可靠,结果可信,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可*作*。最后提出加快湖北低碳经济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第五章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总结了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并提出了研究了不足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3.期刊论文方文婷.fangwen-ting借鉴*经验,发展低碳经济-商业经济2010(12)

频繁的灾难*气候已经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健康安全,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低碳经济"应时而生.*发展低碳经济,遭遇的首要问题是环境和资源问题,*气候条件复杂,生态环境脆弱,适应任务艰巨,技术实施成本高,技术创新存在挑战.*应借鉴发达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经验,积极开展发展低碳经济的相关政策和技术研究,大力发展低碳经济.

4.期刊论文杜伟低碳经济与*石油石化行业的发展-*石油经济2010,18(1)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低碳经济涉及技术、制度、贸易、生产和消费等多方面的创新和转变.*已量化2020年的温室气体减排目标,*石油石化行业面临相当大的减排压力.低碳经济必将促进天然气行业加快发展.中短期内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将减轻国内油气供应压力,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将提高国内石油石化行业的未来竞争力,co2封存和利用技术的突破可提高未来发展潜力,这些都是低碳经济带给*石油石化行业的机遇.*石油石化企业未来要面对增加油气供应和减少co2排放的双重压力,从井口到车轮各个环节的低碳化要求将带来技术、成本压力,但目前企业在低碳技术和管理等方面尚处于落后地位.借鉴*大石油公司各有侧重的低碳经济发展道路,*石油石化行业应加快结构调整,强化节能增效减排;积极研发低碳相关技术;因地制宜,有效开发和利用新能源;加强s和u技术的储备和应用;加强减排管理和人才培养.

5.期刊论文罗乐娟.陈世伟.luolejuan.chenshiwei低碳经济的经济学分析-科技广场2009(12)

全球变暖使得低碳经济这一概念正日益被各国所关注,许多国家已将低碳经济纳入国家发展战略与规划.本文从经济学的角度对低碳经济产生的根源、低碳经济的技术创新、制度设计等问题进行了分析.

6.期刊论文安洪.栗良进山西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选择-理论探索2010(3)

山西作为一个高耗能产业积聚的"能耗大省",发展低碳经济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山西发展低碳经济应从转变观念、调整结构、技术创新和碳汇造林四方面抓起.

7.期刊论文王锋正低碳经济视角下内蒙古工业企业节能减排技术创新路径研究-科学管理研究2010,28(3)

伴随低碳能源时代的到来,节能减排、低碳发展已成为内蒙古工业企业可持续成长的重大挑战.基于对内蒙古工业企业节能减排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发展循环经济是内蒙古工业企业节能减排的必由之路,实现技术创新生态化是关键所在,强化自主创新能力是核心动力.

8.期刊论文陈晓霞低碳经济: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产业与科技*2010,09(5)

低碳经济,是当前我国走科学发展的必经之路.本文认真分析了低碳经济的概念,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的迫切*,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研究.

9.期刊论文张彦斌.zhangyanbin清远要抢占先机发展低碳经济-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5)

低碳经济大家都在提,对低碳经济的理解也各有千秋.清远如何发展低碳经济、其优势与软肋又在哪里?所谓抢占先机发展低碳经济而先机何在?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10.期刊论文谢丹.xiedan低碳经济趋势下之*发展-科技创业月刊2010,23(8)

发展"低碳经济"是目前世界各国的共识,为了能在此轮经济转型和竞争中享有话语权,*必须走具有*特*的"低碳经济"发展之路,为此*必须借鉴*先进经验,并以超前的眼光对"低碳经济"进行战略步署,采取相应的制度创新及经济技术措施,来完成*完美的"绿*"转身.

本文链接:d.g.wanfangdata/periodical_zgkjlt201002007.aspx

授权使用:常州工学院图书馆(czgxytsg),授权号:799a9500-c78a-434c-b6f8-9e9200ea8839

下载时间:2011年2月22日

 

第2篇:低碳生活科技创新

低碳生活科技创新现今,我们砚山天气炎热,二氧化碳整天弥漫在我们身旁。环境越来越恶劣,干旱威胁着我们。我们砚山人一定要好好保护我们今天的砚山。为了让明天的砚山能更加美好!远离二氧化碳,走进低碳生活。

世博园内,“环保”这个概念几乎全在世博园内展现出来。不用白炽灯泡,用led节能灯,二氧化碳排放的量就比白炽灯泡的二氧化碳排放的量就少几倍,科技使我们走进了低碳生活。看看现在的砚山,汽车鸣笛声把原来宁静的街道变的乱糟糟,还有汽车尾气!二氧化碳又紧接着走进我们的生活了。科技制造的交通工具使我们的生活也变得很糟糕。就像前边的例子。科技到底对我们有益还是有害?科技对我们有益也有害,要使科技对我们有益,而没有害。就只有让科技创新,要怎么来创新?比如说:轿车可以不烧油,用电来使我们的汽车来发动。还有可以骑自行车,既环保而且锻炼了身体。电脑可以使它不产生辐*,辐*对我们身体伤害非常大,特别是对眼睛。光对我们的伤害也很大,不管是什么灯,都会排放二氧化碳。只有led灯排放的二氧化碳少一些。晚上睡觉时。人们已经非常劳累。那时,人又吸收了灯排出的二氧化碳。危险靠我们更近了。

还要多植树,好让它们帮我们吸收有害物质,如有:二氧化碳、辐*、二氧化硫等。但是今天,为什么我们发现我们身边的植物越来越少了?那是因为有些人发现某一个投资项目而把树木砍去做家具。钱到手了,危险也离我们更近了,钱能买回永久的健康吗?“走进低碳生活,让科技创新!”让我们立下这个坚强的意志,保护我们明天美好的砚山!

 

第3篇:低碳世博新创意

今天,我读了《低碳世博新创意》这本书它让我收获不少,例如:

一:低碳:在城市中的各种设施中我们所住的房子是重要的设施,而住房从修建到使用都会耗费大量的能源。世博会的建筑则采用了不少地碳技术,这些技术在未来将逐不应用到我们的住房中,让我们的居住的空间更加美好。

二:低碳美食:低碳生活目前以经成为一种流行行势,甚至连我们吃的食物都有将具有低碳的特征。智能化也是发展的形势,不但可以烹饪还可以联网*作,还可以利用机器人*作呢!我们未来的饮食也是要减少碳的排放在城市最佳实践区内的伦敦零碳管,我们可以见到一家独特的零碳餐厅。这个餐厅最大的特*是这个餐厅里的餐具可以吃!这中餐具和我们常见的陶瓷不一样它们其实是一种饼干呢!每一天营业结束后,多与的饼干经过加共后,摇身一变,就变成了一种可以吃的“餐盘”了

《低碳世博新创意》它让我收获不少呢!也让我明白许多科学道理!今后我学会了多读关于科学的这一些书籍,和科学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