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知不是雪全诗

写范文发表于:2018-08-12 15:53:37

遥知不是雪全诗

《梅花》

作者:王安石

原文: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注释:

1、凌寒:冒着严寒。

2、遥:远远地。知:知道。

3、为(wèi):因为。暗香:指梅花的幽香。

诗意:

那墙角的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盛开。为什么远望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因为梅花隐隐传来阵阵的香气。

赏析:

“墙角数枝梅”,“墙角”不引人注目,不易为人所知,更未被人赏识,却又毫不在乎。“墙角"这个环境突出了数枝梅身居简陋,孤芳自开的形态。体现出诗人所处环境恶劣,却依旧坚持自己的主张的态度。

“凌寒独自开”,“独自”,语意刚强,无惧旁人的眼光,在恶劣的环境中,依旧屹立不倒。体现出诗人坚持自我的信念。

“遥知不是雪”,“遥知”说明香从老远飘来,淡淡的,不明显。诗人嗅觉灵敏,独具慧眼,善于发现。“不是雪”,不说梅花,而梅花的洁白可见。意谓远远望去十分纯净洁白,但知道不是雪而是梅花。诗意曲折含蓄,耐人寻味。暗香清幽的香气。

“为有暗香来”,“暗香”指的是梅花的香气,以梅拟人,凌寒独开,喻典品格高贵;暗香沁人,象征其才气谯溢(m.lz13)。

首二句写墙角梅花不惧严寒,傲然独放,末二句写梅花洁白鲜艳,香气远布,赞颂了梅花的风度和品格,这正是诗人幽冷倔强*格的写照。诗人通过对梅花不畏严寒的高洁品*的赞赏,用雪喻梅的*清玉洁,又用“暗香”点出梅胜于雪,说明坚强高洁的人格所具有的伟大的魅力。作者在北宋极端复杂和艰难的局势下,积极改革,而得不到支持,其孤独心态和艰难处境,与梅花自然有共通的地方。这首小诗意味深远,而语句又十分朴素自然,没有丝毫雕琢的痕迹。

*王安石:梅花

*赞美梅花的诗

*描写梅花的诗

 

第2篇:逍遥雪诗歌

一,【逍遥雪】

逍遥雪,悠悠下

你说你的故乡在远方

那你为何还任由自己四处流浪,流浪

逍遥雪,潇潇下

我说我的心儿在这里

那我为何还捧着你久久不放,不放

是我早已成为了你

流浪,只为那远方的故乡

还是故乡系着我在流浪

逍遥雪,慢慢落

你说你的故乡就在指端

片片瓣瓣雪花时刻都在牵挂

逍遥雪,渐渐落

我说我的心儿早已被你融化

柔柔暖暖全不愿也不舍放下

是你早已成为了我

牵挂,只为被你融化

还是融化淡漠了我的牵挂

哦,原来

你我就是那一片片雪花

在不停的下

哦,原来

那瓣瓣逍遥雪的尽头

就是我们共同的家

二,【红袖添香】

苍雪雾茫茫

佳人俏梳妆

眸如滴露,肤如凝脂

只可惜

那如*时光*中藏

如今

只剩倾雪雾莽莽。

欲*指怜香

静观过往

谁知,漫天雪将花葬

独余琵琶一曲云飞扬。

欲空剩浊酒笑情长

但谁知

声声琵琶,弦弦欢

狂花涌,冷风啸

天涯路竞不顾漫天舞。

欲持剑同舞

却只可惜

醉意太浓,步已蹒跚

红袖添香绫一段

轻拢慢捻声声缓

谁料,那琼枝早已散。

痴风不解其中味

醉也歌,笑也舞

红袖添香几多情

笑一声,痴一曲

原来,只是黄粱梦一场。

醉眼捞时光

夜深人寂寥

何闲夜不眠

那,一抹红袖添香又舞在何方?

罢!罢!罢

去,去,去

也许,红袖早添香

只是人迷茫……

 

第3篇:遥知兄弟登高处全诗

“遥知兄弟登高处”出自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本文将介绍遥知兄弟登高处全诗。

遥知兄弟登高处全诗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作者:王维【唐代】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茱萸少一人。

赏析

诗的第一句用了“独”、“异”两个字,分量下得很足。诗人对亲人的思念,对他自己孤孑处境的感受,都凝聚在这个“独”字里面。“异乡为异客”,不过是说在他乡作客,但两个“异”字所造成的艺术效果,却比一般地叙说他乡作客要强烈得多。在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的封建时代,不同地域之间的风土、人情、语言、生活习惯差别很大,诗人离开多年生活的故乡到异地去,会感到一切都陌生、不习惯,感到他自己是漂浮在异地生活中的一叶浮萍。“异乡”、“异客”,正是朴质而真切地道出了这种感受。作客他乡者的思乡怀亲之情,在平日也是存在的,不过有时不一定是显露的,但一旦遇到某种触媒——最常见的是“佳节”——就很容易爆发出来,甚至一发而不可抑止。这就是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佳节,往往是家人团聚的日子,而且往往和对家乡风物的许多美好记忆联结在一起,所以“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描写就显得十分自然。这种体验人人都有,但在王维之前,却没有任何诗人用这样朴素无华而又高度概括的诗句成功地表现过。而一经诗人道出,它就成了最能表现客中思乡感情的格言式的*句。前两句用的是艺术创作的“直接法”,几乎不经任何迂回,而是直*核心,迅即形成高潮,出现*句。但这种写法往往使后两句难以为继,造成后劲不足。这首诗的后两句,如果顺着“佳节倍思亲”作直线式的延伸,就会显得蛇足;转出新意而再形成新的高潮,也很难办到。诗人采取另一种方式:紧接着感情的激流,出现一泓微波荡漾的湖面,看似平静,实则更加深沉。三四两句,如果只是一般化地遥想兄弟如何在重阳日登高,佩带茱萸,而诗人自己独在异乡,不能参与,虽然也写出了佳节思亲之情,就会显得平直,缺乏新意与深情。诗人遥想的却是:“遍*茱萸少一人。”意思是说,远在故乡的兄弟们重阳节登高时身上都佩上了茱萸,却发现少了一位兄弟——他自己不在内。好像遗憾的不是他未能和故乡的兄弟共度佳节,反倒是兄弟们佳节未能完全团聚;似乎他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处境并不值得诉说,反倒是兄弟们的缺憾更须体贴。这就曲折有致,出乎常情。而这种出乎常情之处,正是它的深厚处、新*处。杜甫的《月夜》中有“今夜?州月,闺中只独看”的句子,和这两句异曲同工,而王维的诗似乎更不着力。这首诗中,“独在异乡”,暗写了孤独寂寞的环境,对于初次离家的少年来说,对这种环境特别敏感。“异客”则更强调了游子在异乡举目无亲的生疏清冷的感受。用“独”和两个“异”字组在一句诗里,大大加深了主观感受的程度。第二句“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前面情绪的合理发展,说明平常已有思亲之苦,而到节日,这思念就愈加转深和增强了。“倍”字用得极妙,是联系上下两句情绪之间的关键。这两句构成全诗的一个层次,是从抒情主人公自我的主观感受来表现思亲之情的。

1.*的诗句2016

2.2016年*节的诗句

3.2016登高望远的诗句

4.2016九九重阳节诗句

5.2016关于重阳节的诗句

6.2016有关于*节的诗句

7.有关欢迎*节的诗句

8.*节的诗句英语

9.2016*节的诗句20字

10.庆祝*节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