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读书笔记本

写范文发表于:2019-04-19 19:42:17

  师范时就喜欢做读书摘抄,觉得只有抄到自己本子上的东西猜有可能成为自己的。这么多年也不知道摘抄了多少个本子,有时回娘家翻旧物,看到刚工作时、刚结婚时、做母亲时,不同角*不同年段的笔记本,往事似乎历历在目。请允许我晒一晒我的2015年的读书笔记本吧!

  卷首是赫本的一段话:“若要有优美的嘴唇,要讲亲切的话,若要有可爱的眼睛,要看到别人的长处,若要有苗条的身材,把你的食物分给饥饿的人,若要有美丽的头发,让孩子一天抚摸一次,若要有优雅的姿态,走路请记住行人不止你一个。”

我的读书笔记本

  读周国平《风中的纸屑》,记下“阅读是与历史上的伟大灵魂交谈,借此把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占为己有。”

  读怀特海《教育目的》,书面那句:学生是有血有肉的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和引导他们的自我发展之路。让我时刻牢记,我面对的是人。

  读朱光潜的文字,在百忙中,在尘世喧嚣中,偶然丢开一切,悠然遐想,心中便蓦然似有一道灵光闪烁,日本人小林一茶的一首俳句“不要打哪,苍蝇搓他的手,搓他的脚呢。”冻着这一句,便懂得所谓的“静趣”了。

  看林语堂的《苏东坡传》,翻了一个多月,惊叹这位语言大师用英文写苏东坡,经他人翻译来的中文,却也不那么容易读懂。最欣赏东坡的“处贫贱易,处富贵难。安劳苦易,安闲散难。忍痛易,忍痒难。人能安闲散,耐富贵,忍痒,真有道之士也。”

  我以为,读名作佳篇,即便非教育类*书籍,也一样是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

  信息化时代下的我们,除了手捧诗书亲闻墨香,还可以从报纸、微信圈、微博等获取知识,偶尔也做做剪报,摘抄手机上的文字,学生跟在后面也开始做剪报、摘抄,他们把我的笔记本借去互相传阅,我也乐得自喜。

  2015年的笔记本里,还有跟学生同台竞赛写习作《我的烦恼》,我谦虚的读“人禀七情,烦恼时时有,哀伤处处在。说起烦恼,我的思绪开始惆怅。我活得激昂奋进,如同事所言:我是工作狂、拼命三郎。这样的我,哪儿还有时间去烦恼?……我想,放慢节奏,像天游峰的扫路人那样,爽朗的说句:三十年后我还做个不老女神!”学生扑哧的笑,都赞老师的文章“无懈可击”,羞得我满脸红霞。2015年的笔记本里,还有自写高考作文,还有没好意思晒到博客里的小文,还有补习高二的《哲学与生活》……

  就这样,读书、读网络、读生活,断断续续中我写了大半个本子。至于到底有没有说活,我也不知道,我戏称我的笔记本为“葵花宝典”。

  手写这篇文章的本子的卷首摘抄的是毕淑敏的一段话“你想美好吗?你就读书吧。不需要花费很多的金钱,但要话费很多时间,坚持下去,持之以恒,优美就像五月的花环,某一天飘然而至,簇拥你颈间。”

  中午午休时间即兴手写完,立刻晒给学生听,孩子们静默着沉思着,也许为他们的老师默默点赞,也许为“你想美好吗?你就读书吧。”开始思考人生了……

 

第2篇:一本读书笔记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这黛玉低吟着的悲凉试句一直被古往今来的独孤人士吟唱至今,这句诗出自曹雪芹的手笔,似乎也暗示着<<红楼梦>>这部小说的悲凉结局和它之中蕴涵着的封建社会独有的苍凉和无奈。

记得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读<<红楼梦了>>,怀着一种压抑的心情,小时候素来不读书,那印象中大观园的繁杂与喧闹似乎就是儿时对<<红楼梦>>的理解.宝玉的轻浮,黛玉的忧郁,宝钗的大方,刘姥姥的和善,凤姐的小家子气,其他人物各自的轻佻,刻薄,总之,这本书只是记录了晚中清时一户人家的兴衰史,当时,我是这么理解的.

可再仔细品读之后,随着见解的丰富,这本书在我心中,不仅只意味着一个纯粹的俗气的故事,它开始有了更深远的寓意,那故事背后所揭示的那些不为人知的悲伤与凄惨,也让我领略到了曹雪芹这个怀才不遇的文学者的深刻思想和反叛观念.

宝玉曾说:”女人是水做的,男人是泥做的,前者在婚前纯洁,而在婚后受泥土玷污,自然也浑浊了.”宝玉为何有此感?这也不正暗示着曹雪芹对当时社会重用男才,而置女子不顾的现象觉得无比反感与愤愤不平么?黛玉为何生*郁郁寡欢,喜散却不喜聚?因为作者正是借这个凄惨美人儿所表达自己内心所受到的凌-辱和对封建社会文人没有自由所以心中悲伤,忧郁的心境.而其他的像凤姐之类人物的刻薄尖*也正是那个年代猥亵小人的真实写照.也有善良的主儿,如袭人,也如像前面所说到的尖*小人,也有乐于助人,热心,善良的一面,这也正是作者心中的善良和祥和激发的片刻.然而,悲剧的*彩仍笼罩着这个美丽切极具讽刺意味的故事,那荣宁二府的家破人亡与天各一方也表明了作者内心对社会的极度失望和那看破红尘的一分洒脱与伤感,令读者不觉为之一颤.

虽说这本书字里行间显露路出的的社会的世态炎凉着实能令人如作者一般忍不住仰天长叹,然而其中也有美丽的,善良的一面,如大观园中的一家人一同饮酒对诗,一同喜接春联的热闹,开心,亦如宝玉面对黛玉时的那一份讨巧与能言善辩,一家人在一起的温馨,也使读者在阅读时嘴角不禁泛起一丝浮萍.其实,这也正是民间人家风俗与良好教养与中华民族丰富文化的真实写照,然而越如此,结局变越显得沧桑凄凉,越觉得不舍,若不是如此,作者那犀利的语言和矛头也不会直指人们内心的最深处,如此伤感.

读完<<红楼梦>>,从那个压抑封建的社会*影中逃脱出来,长吁了一口气,环顾四周,自己生活的环境至少能有让自己长吁一口气的空间,而当时的人们呢?身不由己,思想倍受禁锢,他们的心情又是如何呢?所以,每当读完一遍<<红楼梦>>,那在读之前的紧张,压抑,似乎都烟消云散了,内心对苦难,艰苦的理解也多了一份深刻,对梦想的追逐也越发执着.我们也理当为了这而庆幸,我们生活在一个民-主时代,在生活中,有艰苦,有困难,但那是人生历程中不可避免的,和环境,观念无关,但是,比起封建社会的人,我们至少有权利去战胜他,我们有能力起战胜他,我们有资格去战胜他,这,难道不值得庆幸吗?

靠在书架上的<<红楼梦>>,静静地散发着淡淡的清香,是喜,是忧,是聚,是散.它,孕育着狂热的内涵;它,传承着深刻的思想;它,透散着醉人的感伤……

 

第3篇:读书笔记范本

【第一卷】『利立浦特(小人国)』

1699年,外科医生格列佛随"羚羊号"出航南太平洋.不幸中途遇险,格列佛死里逃生,漂到利立浦特(小人国),被小人捆住.利立浦特人用专车把体积巨大的格列佛运到京城献给国王,他的出现几乎吸引了小人国所有的人.格列佛温顺的表现逐渐赢得了国王和*对他的好感,他也渐渐熟悉了小人国的风俗习惯.当时,另一小人国不来夫斯古帝国准备从海上入侵利立浦特帝国,格列佛涉过海峡,把50艘最大的敌舰拖回利立浦特国的港口,立了大功.但是格列佛不愿灭掉不末夫斯古帝国,使皇帝很不高兴.这时,皇后寝宫失火,格列佛情急生智,撒了一泡尿把火扑灭,谁知却让皇后大为恼火.于是,小人国君臣沆瀣一气准备除掉格列佛.格列佛听到风声,赶快逃到不来夫斯古帝国,后来平安回到英国.

【第二卷】『布罗卜丁奈格(大人国)』

格列佛回家不久,就随"冒险号"再次出海,不幸又遇上风暴,船被刮到布罗卜丁内格(大人国).格列佛被一位高达20米的农民捉住.农民带格列佛到全国各大城市展览,最后来到首都.这个农民发财心切,每天要格列佛表演10场,把他累得奄奄一息.当这个农民眼看无利可图时,便把格列佛卖给了皇后.由于小巧伶俐,格列佛在宫廷中非常得宠,但是也常常遭到老鼠,小鸟等动物的侵袭.面对国王,格列佛沾沾自喜地介绍了英国各方面的情况及近百年来的历史,但被国王一一否定.

格列佛在该国的第三年,陪同国王巡视边疆.由于思乡心切,他假装生病,来到海边呼吸新鲜空气.天空中的鹰错把他住的箱子当成乌龟叼了起来.几只鹰在空中争夺,箱子掉进海里,被路过的一艘船发现,格列佛获救后,乘船回到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