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学设计的概念总结

写范文
更新:2024-02-26 05:32:44

从教学和设计的角度看,教学设计就是为了使学生实现有效的学习而预先对教学所进行的决策活动,教学设计概念。对教学设计加以界定:为促进学习和绩效提高,分析、计划、实施、评价、修改教学系统中诸要素的系统过程,称之为教学设计(instructionaldesign)。

具体涵义:

关于教学设计的概念总结

⑴教学设计的目标就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和绩效的提高。

"为学习设计教学"是美国心理学家加涅提出来的,这也是有效教学设计的本质所在。教学设计者们一直把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作为教学设计的目标之一。近年来,企业培训以及终身学习成了教学设计的重要应用领域,因此提高绩效也是教学设计的目的之一。绩效的概念较广,它可以是一个结果,也可以是我们的工作效率、工作产生的效益或对待工作的态度、人际关系、勤奋等等。目前较为普遍认同的定义为:"绩效=结果+过程"。只要有目标、组织、工作就必然存在绩效问题。对我们来说绩效的意义不仅仅限于企业,每个人都应该研究绩效,从各方面有效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这有利于提高我们生命的品质,。

⑵教学设计是一个整体的系统。

教学设计把教学过程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教学设计包含教学系统中的各个要素,诸如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条件以及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媒体、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过程等,教学设计者通过一定的组织规划将这些要素有机地整合起来,以达到教学效果最优化。

⑶教学设计本身是一个技术过程。

这个过程包括分析、计划、实施、评价、修改五个环节。在这个技术过程中,这五部分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是一个线型的结构。从分析到修改,这五个环节是层层递进的关系,有效的教学设计是这五部分合理运用和整合的结果。

⑷教学设计具有很强的实践*。

教学设计通过一整套具体的计划和*作程序来协调、配置各种教学资源,使各要素有机结合完成教学系统的功能,教学设计过程的具体产物是具有可*作*、经过验证的教学系统实施方案。它的具体的实践*还表观为在对教学系统的各因素的分析与设计时,都明确提出理论依据和方法,供教学设计者和教师选用。绩效是指活动和可测量的结果。

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和决策*活动,具有很强的导向和指导作用。教学设计具有理论*、科学*、系统*和*作*的特点,是一种计划过程和*作过程,它不是力求发现和研究教学规律,而是运用已知的教学规律去创造*地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和很深远的应用意义。

第2篇:《数列的概念》教学设计

一、教材与教学分析

1.数列在教材中的地位

根据新课程的标准,“数列”这一章首先通过大量的实例引入数列的概念,然后将数列作为一种特殊函数,介绍数列的几种简单表示法,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这样就把生活实际与数学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这是符合人们的认识规律,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作为数列的起始课,为达到新课标的要求,从一开始就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创新意识、合作意识和应用意识,打造数列教与学的良好开端。教学中从日常生活中大量实际问题入手,探索并掌握它们的一些基本数量关系,感受数列模型的广泛应用(如存款利息、购房贷款等与人们生活联系密切的现实问题).

2.教学三维目标分析

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数列概念、分类、表示方法以及数列通项公式

能力目标:1)通过对数列概念的教学让学生了解数列和函数间的关系

2)会用通项公式写出数列的任意一项

3)对于简单的数列会根据其前几项写出它的一个通项公式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抽象的能力

2)培养学生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能力

3)创设师生共同研究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乐于求索,勇于创新的精神教学重点:理解数列概念

教学难点:根据数列的前几项抽象归纳出数列的通项公式

二、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

启发式教学法——以设问和疑问层层引导,激发学生,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逐步从常识走向科学,将感*认识提升到理*认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探究教学法——引导学生去疑;鼓励学生去探;(转载于:数列的教学设计)激励学生去思,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批判精神。

合作学习——通过组织小组讨论达到探究、归纳的目的。

三、教学过程设计

1.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有人说,大自然是懂数学的.通过多媒体图片展示花瓣数:2,3,5,8,13,具有一定的规律*,学生发现,教师适时点拨规律.图片展示树的分支也呈现同样的规律*.从而介绍学习数列的意义:数列是反映自然规律的模型——引出课题;

设计意图:为了让学生体会数学源于生活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生活中学生熟悉的问题引入,关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学生思维产生“结点”;

第3篇:复数概念的教学设计

复数的学习是高中数学一个很重要的点,学好复数,才能更加深刻理解数学,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提供的复数概念的教学设计,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目标

(1)掌握复数的有关概念,如虚数、纯虚数、复数的实部与虚部、两复数相等、复平面、实轴、虚轴、共轭复数、共轭虚数的概念。

(2)正确对复数进行分类,掌握数集之间的从属关系;

(3)理解复数的几何意义,初步掌握复数集c和复平面内所有的点所成的*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

(4)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训练学生条理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建议

(一)教材分析

1、知识结构

本节首先介绍了复数的有关概念,然后指出复数相等的充要条件,接着介绍了有关复数的几何表示,最后指出了有关共轭复数的概念.

2、重点、难点分析

(1)正确复数的实部与虚部

对于复数,实部是,虚部是.注意在说复数时,一定有,否则,不能说实部是,虚部是,复数的实部和虚部都是实数。

说明:对于复数的定义,特别要抓住这一标准形式以及是实数这一概念,这对于解有关复数的问题将有很大的帮助。

(2)正确地对复数进行分类,弄清数集之间的关系

分类要求不重复、不遗漏,同一级分类标准要统一。根据上述原则,复数集的分类如下:

注意分清复数分类中的界限:

①设,则为实数

②为虚数

③且。

④为纯虚数且

(3)不能乱用复数相等的条件解题.用复数相等的条件要注意:

①化为复数的标准形式

②实部、虚部中的字母为实数,即

(4)在讲复数集与复平面内所有点所成的*一一对应时,要注意:

①任何一个复数都可以由一个有序实数对()唯一确定.这就是说,复数的实质是有序实数对.一些书上就是把实数对()叫做复数的.

②复数用复平面内的点z()表示.复平面内的点z的坐标是(),而不是(),也就是说,复平面内的纵坐标轴上的单位长度是1,而不是.由于=0+1·,所以用复平面内的点(0,1)表示时,这点与原点的距离是1,等于纵轴上的单位长度.这就是说,当我们把纵轴上的点(0,1)标上虚数时,不能以为这一点到原点的距离就是虚数单位,或者就是纵轴的单位长度.

③当时,对任何,是纯虚数,所以纵轴上的点()()都是表示纯虚数.但当时,是实数.所以,纵轴去掉原点后称为虚轴.

由此可见,复平面(也叫高斯平面)与一般的坐标平面(也叫笛卡儿平面)的区别就是复平面的虚轴不包括原点,而一般坐标平面的原点是横、纵坐标轴的公共点.

④复数z=a+bi中的z,书写时小写,复平面内点z(a,b)中的z,书写时大写.要学生注意.

(5)关于共轭复数的概念

设,则,即与的实部相等,虚部互为相反数(不能认为与或是共轭复数).

教师可以提一下当时的特殊情况,即实轴上的点关于实轴本身对称,例如:5和-5也是互为共轭复数.当时,与互为共轭虚数.可见,共轭虚数是共轭复数的特殊情行.

(6)复数能否比较大小

教材最后指出:“两个复数,如果不全是实数,就不能比较它们的大小”,要注意:

①根据两个复数相等地定义,可知在两式中,只要有一个不成立,那么.两个复数,如果不全是实数,只有相等与不等关系,而不能比较它们的大小.

②命题中的“不能比较它们的大小”的确切含义是指:“不论怎样定义两个复数间的一个关系‘<’,都不能使这关系同时满足实数集中大小关系地四条*质”:

(i)对于任意两个实数a,b来说,a<b,a=b,b<a这三种情形有且仅有一种成立;

(ii)如果a<b,b<c,那么a<c;

(iii)如果a<b,那么a+c<b+c;

(iv)如果a<b,c>0,那么ac<bc.(不必向学生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