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拙斋家传张惠言阅读题*及译文

写范文
更新:2024-02-17 18:43:47

一承君名任,字是常,自号拙斋先生。父兑,以孝闻,事在郡志。

拙斋学于宜兴杭生,通五经四子书,泛览百家,为诗、古时文,然以躬行为务。补学生员,九试于乡,不得举。以所学授生徒,终其身。作《爱吾庐记》以自述,其辞日:“爱吾庐者,拙斋先生读书处也。破屋数椽,不蔽风日;方庭趵武①,无佳葩奇卉,可从娱目。有书数千卷,先生昼夜讲习其中。有四子一孙,各授一经,日与辨析疑义。使为歌诗文辞,点笔②以为乐。役使无童仆,客有至者,则延入,蔬食相对,与之论古圣贤,若晤之几席也。先生以致知格物为基址,以身体力行为堂奥,以惩忿窒欲为墙垣,以推己及人为门户,以书策吟咏为园囿。保吾墨,全吾真,处而安焉,入而自得焉,盖不足为外人道也。”其指趣如此。常语学者日:“文词小伎,于身心何所益,读圣贤书,如此尔耶?”i志试礼叠濒行命之日行己在耻立复之端也摄失之际慎之志兄夔堂恂谨力学父之教垫。著《四书质疑录》《拙斋集》若干卷,时文若干篇。年六十有六,嘉庆三年三月十五日卒。

承拙斋家传张惠言阅读题*及译文

拙斋年十三而丧母,即知守礼。父卒,教育异母少弟,有恩礼。居乡,长者行甚众。要其大者论之,故不著。杭生者,名乐,笃行君子也,从学者称“留闲先生”,目盲废矣:拙斋事之八年,及卒,邀其同门,具其行呈于学官,旌其门。拙斋所授徒阳湖张淳、宜兴陆典畴,皆以力行称于乡里。

论日:自时文电之学兴,而六经四子之书,为科举羔雁④而已,父以是教其子,师以是传其徒。周公孔子之说,日举于口,而笔于书,而终身不知其为何物者,众也。拙斋教人,求之于心,而勖其子以有耻,古之学者,仃以异是?志为余言,君终身服一言,日“恕”。然晚年乃日:“吾尝谓‘恕’以接物,善矣;今而知未也,当思孟子三自反。”鉴盟垫盎堡力之浅深,与其勤于学,至老而不倦,皆可以知之矣。

(选自《茗柯文四编》,有删改)

【注】①斌:空间逼仄、狭小。②点笔:以笔蘸墨,指圈画改订诗文。③时文:当时书坊为应对科举而刻制的经义,称为“时文”。④羔雁:羊羔、大雁,比喻追求仕途的手段。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若晤之几席也晤:见面

b.具其行呈于学官行:行为

c.自时文之学兴兴:兴起

d.而勖其子以有耻勖:勉励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子/志试礼部/濒行命之日/行己有耻/立身之端也/得失之际慎之/志兄弟皆恂谨力学/父之教也

b.子志腻礼部/濒行偷之日,行已有耻/立身之端也/得失之际/慎之/志兄弟皆恂谨力学/父之教也

c.子志试/礼部濒行命之日,行己有耻/立身之端也/得失之际/慎之志兄弟/皆恂谨力学/父之教也

d.子志/试礼部濒行/命之日,行己有耻/立身之端也/得失之际慎之/志兄弟皆恂谨/力学父之教也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承拙斋家贫仅有“破屋数椽”,九次乡试都不中,但他仍然达观奋进,不仅教授学徒和子孙,自得其乐,而且著书立说,颇有成就。

b.承拙斋认为读圣贤书目的在于懂得如何立身行事,而不只是学习“文词小伎”。儿子进京会试,临行前,他还告诫儿子要有羞耻心,慎重对待得失。

c.承拙斋忠厚仁义名扬乡里,十三岁为母守孝,父亲死后,教育抚养异母小弟,还把失明的老师侍奉了八年,先生死后还禀告掌官褒扬师风。

d.承拙斋在待人接物上主张“宽恕”,到了晚年终于意识到这样做不对,应如孟子所说,对自己经常反思,这得益于他在学问上的“求之于心”。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保吾天,全吾真,处而安焉,入而自得焉,盖不足为外人道也。

(2)然则拙斋得力之浅深,与其勤于学,至老而不倦,皆可以知之矣。

参考*

4.(3分)b(行:品行)

5.(3分)b(原文标点:子志,试礼部。濒行,命之日:“行己有耻,立身之端也,得失之际,慎之!”志兄弟皆恂谨力学,父之教也。a项“子”“志”之间不能断;c项“礼部”和“濒行”之间,“濒行”和“命之”之间应断;d项“礼部”与“濒行”之间要断,“力学”与“父之教也”之间应断)

6.(3分)d(“在待人接物上主张‘宽恕’,到了晚年终于意识到这样做不对”一句错,原文是“吾尝谓‘恕’以接物,善矣;今而知未也,当思孟子三自反。”句中。知未”的意思是“意识到还不够”,而不是“意识到不对”)

7.(10分)

(1)保全我没有受到尘俗玷污的本*,处于这个地位就心情安定,进入这个地方就自得

其乐,这些是没有必要向其他人说的。(句意2分,“安…自得…”各1分)

(2)由此,承拙斋学问达到的深浅程度,和在学问上的勤勉以及到老还乐此不疲的精神,都可以知道了。(句意2分,“得力”“勤”“皆”各1分)

参考译文:

承君,名任,字是常,自号拙斋先生。他的父亲叫承兑,因为孝顺闻名乡里,从事编写地方志的工作。承拙斋在宜兴向杭生老师学习,精通五经四书,广泛地涉猎诸子百家,写诗歌、八股文等,并且把亲自做事当作自己的追求。补学生员,参加了九次乡试,都没有考中。借所学的知识教授学生,终老一生。作《爱吾庐记》来自我表述,文章的内容是:“爱吾庐是承斋先生读书的地方。有几间破旧的房屋,不能遮蔽风雨、太阳;庭院狭小,没有奇葩异卉可以*眼睛。

有书几千卷,先生在房屋中昼夜讲习。有四个儿子一个孙子,分别授予一部经书,每天和他们辨析所学文章中的问题。让他们写诗歌文辞,以圈点他们的文章为乐趣。没有童仆使唤,有到爱吾庐的人,就请进来,用粗陋的饭食招待,相对而坐,与他们谈论古今圣贤之人,就像在几案边会晤一样。先生用穷究事物的原理获得知识作为地基,用身体力行来登堂入室,用惩戒怨恨、遏制欲望为院墙,用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为门户,用读写书策、吟咏诗歌为花园。保全我没有受到尘俗玷污的本*,处于这个地方就心情安定,进入这个地方就自得其乐,这些是没有必要向其他人说的。”他的乐趣就是这样。他常常对学生说:“文章、诗歌的词句文法都是小技艺,对身心有何好处?读圣贤书,难道就像这样吗?”他的儿子承志,进京参加会试。临行前,承拙斋告诉他:“立身行事要有羞耻之心,这是安身立命的根本,在得失之间,要慎重对待!”承志的兄弟都恭顺谨慎、努力学习,这都是他们的父亲教的。承拙斋写有《四书质疑录》《拙斋集》若干卷,八股文若干篇。享年六十六岁,在嘉庆三年三月十五日去世。

承拙斋十三岁时母亲就去世,那时,他已经知道守孝。父亲死后,他教育抚养异母小弟,对小弟恩礼有加。居住在乡里,忠厚的行为特别多。因为要把他重要的大的方面写下来,所以不写这些。杭生,名乐,是品行醇厚的人,跟从他学习的都称他为“留闲先生”,眼睛失明了。承拙斋侍奉了八年,等到先生死后,邀请同门师兄弟,详细写出杭生的品行禀告给学官,褒扬他的门风。承拙斋教育的学生中阳湖的张淳、宜兴的陆典畴,都因为尽力做事闻名乡里。

评论:自从应对科举考试的时文兴起,六经四书就成为科举制度中进入仕途的手段。父亲用这些教他的儿子,老师用这些教授他的学生。周公、孔子的学说,每天都挂在嘴边,用笔写在纸上,但一辈子不知道所学为何物的人很多。而承拙斋教育人,让他们用心去体验领悟,并勉励他的儿子要知羞耻,古代的君子,和这些有何区别呢?承志给我说,他父亲一生信奉的一个字就是“恕”。但到了晚年承拙斋却说:“我曾经用‘恕’来待人接物,很好;如今才知道这还不够啊,还应该思考孟子‘要多反思自己’的话。”由此,承拙斋学问达到的深浅程度,和在学问上的勤勉以及到老还乐此不疲的精神,都可以知道了。

第2篇:承拙斋家传文言文翻译

《承拙斋家传》是一篇传记,作者是清朝的张惠言。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承拙斋家传文言文翻译,欢迎阅读!

承拙斋家传原文

[清]张惠言

一承君名任,字是常,自号拙斋先生。父兑,以孝闻,事在郡志。

拙斋学于宜兴杭生,通五经四子书,泛览百家,为诗、古时文,然以躬行为务。补学生员,九试于乡,不得举。以所学授生徒,终其身。作《爱吾庐记》以自述,其辞日:“爱吾庐者,拙斋先生读书处也。破屋数椽,不蔽风日;方庭趵武,无佳葩奇卉,可从娱目。有书数千卷,先生昼夜讲习其中。有四子一孙,各授一经,日与辨析疑义。使为歌诗文辞,点笔以为乐。役使无童仆,客有至者,则延入,蔬食相对,与之论古圣贤,若晤之几席也。先生以致知格物为基址,以身体力行为堂奥,以惩忿窒欲为墙垣,以推己及人为门户,以书策吟咏为园囿。保吾墨,全吾真,处而安焉,入而自得焉,盖不足为外人道也。”其指趣如此。常语学者日:“文词小伎,于身心何所益,读圣贤书,如此尔耶?”i志试礼叠濒行命之日行己在耻立复之端也摄失之际慎之志兄夔堂恂谨力学父之教垫。著《四书质疑录》《拙斋集》若干卷,时文若干篇。年六十有六,嘉庆三年三月十五日卒。

拙斋年十三而丧母,即知守礼。父卒,教育异母少弟,有恩礼。居乡,长者行甚众。要其大者论之,故不著。杭生者,名乐,笃行君子也,从学者称“留闲先生”,目盲废矣:拙斋事之八年,及卒,邀其同门,具其行呈于学官,旌其门。拙斋所授徒阳湖张淳、宜兴陆典畴,皆以力行称于乡里。

论日:自时文电之学兴,而六经四子之书,为科举羔雁而已,父以是教其子,师以是传其徒。周公孔子之说,日举于口,而笔于书,而终身不知其为何物者,众也。拙斋教人,求之于心,而勖其子以有耻,古之学者,仃以异是?志为余言,君终身服一言,日“恕”。然晚年乃日:“吾尝谓‘恕’以接物,善矣;今而知未也,当思孟子三自反。”鉴盟垫盎堡力之浅深,与其勤于学,至老而不倦,皆可以知之矣。

参考译文:

承君,名任,字是常,自号拙斋先生。他的父亲叫承兑,因为孝顺闻名乡里,从事编写地方志的工作。承拙斋在宜兴向杭生老师学习,精通五经四书,广泛地涉猎诸子百家,写诗歌、八股文等,并且把亲自做事当作自己的追求。补学生员,参加了九次乡试,都没有考中。借所学的知识教授学生,终老一生。作《爱吾庐记》来自我表述,文章的内容是:“爱吾庐是承斋先生读书的地方。有几间破旧的房屋,不能遮蔽风雨、太阳;庭院狭小,没有奇葩异卉可以*眼睛。

有书几千卷,先生在房屋中昼夜讲习。有四个儿子一个孙子,分别授予一部经书,每天和他们辨析所学文章中的问题。让他们写诗歌文辞,以圈点他们的文章为乐趣。没有童仆使唤,有到爱吾庐的人,就请进来,用粗陋的饭食招待,相对而坐,与他们谈论古今圣贤之人,就像在几案边会晤一样。先生用穷究事物的原理获得知识作为地基,用身体力行来登堂入室,用惩戒怨恨、遏制欲望为院墙,用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为门户,用读写书策、吟咏诗歌为花园。保全我没有受到尘俗玷污的本*,处于这个地方就心情安定,进入这个地方就自得其乐,这些是没有必要向其他人说的。”他的乐趣就是这样。他常常对学生说:“文章、诗歌的词句文法都是小技艺,对身心有何好处?读圣贤书,难道就像这样吗?”他的儿子承志,进京参加会试。临行前,承拙斋告诉他:“立身行事要有羞耻之心,这是安身立命的根本,在得失之间,要慎重对待!”承志的兄弟都恭顺谨慎、努力学习,这都是他们的父亲教的。承拙斋写有《四书质疑录》《拙斋集》若干卷,八股文若干篇。享年六十六岁,在嘉庆三年三月十五日去世。

承拙斋十三岁时母亲就去世,那时,他已经知道守孝。父亲死后,他教育抚养异母小弟,对小弟恩礼有加。居住在乡里,忠厚的行为特别多。因为要把他重要的大的方面写下来,所以不写这些。杭生,名乐,是品行醇厚的人,跟从他学习的都称他为“留闲先生”,眼睛失明了。承拙斋侍奉了八年,等到先生死后,邀请同门师兄弟,详细写出杭生的品行禀告给学官,褒扬他的门风。承拙斋教育的学生中阳湖的张淳、宜兴的陆典畴,都因为尽力做事闻名乡里。

评论:自从应对科举考试的时文兴起,六经四书就成为科举制度中进入仕途的手段。父亲用这些教他的儿子,老师用这些教授他的学生。周公、孔子的学说,每天都挂在嘴边,用笔写在纸上,但一辈子不知道所学为何物的人很多。而承拙斋教育人,让他们用心去体验领悟,并勉励他的儿子要知羞耻,古代的君子,和这些有何区别呢?承志给我说,他父亲一生信奉的一个字就是“恕”。但到了晚年承拙斋却说:“我曾经用‘恕’来待人接物,很好;如今才知道这还不够啊,还应该思考孟子‘要多反思自己’的话。”由此,承拙斋学问达到的深浅程度,和在学问上的勤勉以及到老还乐此不疲的精神,都可以知道了。

[承拙斋家传文言文翻译]相关文章:

第3篇:宋史·李若拙传阅读*及原文翻译

李若拙,字藏用,京兆万年人。父光赞,贝、冀观察判官。若拙初以荫补太庙斋郎,复举拔萃,授大名府户曹参*。时符彦卿在镇,光赞居幕下,若拙得以就养。俄又举进士,王?典贡举,擢上第,授密州防御推官。登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太祖嘉其敏赡,改著作佐郎。故事,制策中选者除拾遗、补阙。若拙以恩例不及,上书自陈,执政恶之,出监商州坑冶。迁太子左赞善大夫,以官称与父名同,辞,不许。太平兴国二年,知乾州,会李飞雄诈乘驿称诏使,事败伏法。太宗以若拙与飞雄父若愚连名,疑其昆弟,命殿直卢令?即捕系州狱,乃与若愚同宗,通家非亲,不知其谋,犹坐削籍流海岛。岁余,起授卫尉寺丞、知陇州。四年,复旧官。以政闻超授监察御史、通判泰州同帅宋??昀险?谟轴闳糇就ㄅ醒晌醇赣?分胸╇?姓?鲋?俟樘ㄇ曛?挠也广凇J敝钔醭龈螅?糇鞠姿坛浦迹?偌??顽秤悖??吹焙佣??思嬖啤⒂Φ劝酥菔隆3⒁桡谘员呤拢??诩沃?S滞?扑?椒⒃怂尽S何跞?辏?倜厥榧嗍菇恢荨O仁牵?杌钢贫扔赓浴H糇炯热刖常?辞沧笥医湟猿祭瘢?怼咀ⅰ渴腔柑???葳?」АQ圜先眨?云婊跻煳锪杏谇埃?糇疽徊涣繇怼H∠认萋?沟司?缫怨椋?癖彝猓?皇芷渌疥搿J够梗?衔狡洳蝗杳?Gㄆ鹁由崛耍?溲翁?泄佟4净??辏?鑫?秸阕?耸埂F醯た鼙*?闹*皆蓖饫桑?愫颖甭罚?徒鹱稀N迥辏?闭盐墓荩?ㄖ骺屠芍小⒔?献?耸埂H糇局首纯?埃?衅?懈刹牛?涣偈绿?骸T紫嘁晕?裕?帐怪??荨V恋蓝?辏?杌父辞帜媳桑?众?糇境涫梗?粒?蚧父促髅?J够梗?孀谒梦唬?偌?课剩??冉鸩坷芍小O唐匠酰???本伲?患玻?挠亿梢榇蠓颉3导荼毖玻?辛羲居?诽āC髂辏?购铀钒幢呤拢???⒈炊?荨K哪辏?洌?晡迨?恕?p>

(节选自《宋史·李若拙传》)

【注】繇:读yóu,古同“由”,从,自。

4.对下列句子中对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不知其谋,犹坐削籍流海岛削籍:革去官职

b.若拙献颂称旨,召见称旨:符合上意

c.尝诣阙言边事,太宗嘉之诣阙:前往京都陕西省宝鸡市2015年下学期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三)

d.召见慰问,进秩金部郎中进秩:逐级推荐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政闻超/授监察御史、通判泰州/同帅宋???昀险?冢?轴闳糇就ㄅ醒桑?醇福??分胸╇?姓??鲋?俟樘ǎ?曛??挠也广冢?/p>

b.以政闻/超授监察御史、通判泰州/同帅宋??昀险?冢?轴闳糇就ㄅ醒桑?醇福??分胸╇?姓?鲋??俟樘ǎ?曛??挠也广冢?/p>

c.以政闻超/授监察御史、通判泰州/同帅宋???昀险?冢?轴闳糇荆?ㄅ醒晌醇福??分胸╇?姓?鲋??俟樘ǎ?曛??挠也广冢?/p>

d.以政闻/超授监察御史、通判泰州/同帅宋??昀险?冢?轴闳糇就ㄅ醒桑?醇福??分胸╇?姓??鲋?俟樘ǎ?曛??挠也广冢?/p>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若拙机敏渊博,深受众人赞赏。他参加进士考试,主考官王?将他列在上等,并任命他为密州防御推官,后来他又因科考成绩优异而得到皇帝称赞。

b.李若拙谨遵孝道,非常敬重父亲。在父亲做符彦卿幕府时,他在身边侍养;后来他被升为太子左赞善大夫,但因官名与父名相同而推辞,但未被允许。

c.李若拙廉洁守正,奉诏不辱使命。他曾出使交州平息边患,黎桓在宴会上将奇货异物陈列于前,他连一眼都不看,礼币之外,不接受私自赠品。

d.李若拙才干非凡,政绩十分突出。他先后被提拔担任过监察御史、起居舍人、主客郎中和江南转运使等职务,这与他的尽职尽责和工作绩效是分不开的。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若拙以恩例不及,上书自陈,执政恶之,出监商州坑冶。

(2)若拙既入境,即遣左右戒以臣礼,繇是桓听命,拜诏尽恭。

参考*

4.(3分)d

【解析】进秩:进升官职;增加俸禄。

5.(3分)b

【解析】结合上下文意,使用排除法。

6.(3分)a

【解析】“并任命他为密州防御推官”错,“任命”李若拙的只能是朝廷。

7.(10分)

(1)(5分)李若拙因为没有享受到这个待遇,上书为自己陈述,参知政事厌恶他,让他出任监商州坑冶。

(2)(5分)李若拙入境后,就派身边人以臣子应有的礼仪劝告,从此黎桓听从,接受诏书的态度极其恭顺。

【评分标准】(1)句意正确2分,“以”及“自陈”“出”的解释各1分,共5分。(2)句意正确2分,“既”“戒”“以臣礼”(状语后置)的解释各1分,共5分。

【参考译文】

李若拙字藏用,京兆万年人。父亲李光赞,曾任贝、冀观察判官。李若拙起初靠父荫补任太庙斋郎,又考取拔萃科,被任命为大名府户曹参*。当时符彦卿在*镇,李光赞在其幕府,李若拙得以侍养父亲。很快他又考中进士,王?当时主持科举,他将李若拙列在上等,李若拙被任命为密州防御推官。又考中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太祖赞赏他的机敏渊博,改任他为著作佐郎。按惯例,考中制策者要被委任为拾遗、补阙。李若拙因为没有享受到这个待遇,上书为自己陈述,宰相厌恶他,让他出任监商州坑冶。后来升为太子左赞善大夫,因官名与父名相同,推辞,没有得到允许。太平兴国二年,任乾州知州,适逢李飞雄诈乘官府驿站车马,称自己是送诏的使臣,事情败露被依法惩处。太宗因李若拙与李飞雄父亲李若愚名字相连,怀疑他们是兄弟,就命殿直卢令?将他抓捕关进州狱,后来知道他与李若愚同宗,但已非亲族,不知其谋,但仍被革去官职流放海岛。过了一年多,才起用他为卫尉寺丞、陇州知州。太平兴国四年,恢复原有职务。以政绩突出闻名,越级委任为监察御史、通判泰州。同帅宋??昀鲜栌谡??又调李老拙前往担任通判。不久,御史中丞滕中正举荐他,召他回御史台。很快,他被改任为右补阙。当时诸皇子出就封国,李若拙献颂,皇帝很满意,接见了他,赏赐给绯鱼,任命他为同勾当河东转运兼云、应等八州事。曾前往京城奏报边境情况,太宗表扬了他。又任命为同掌水陆发运司。雍熙三年,以秘书监名义出使交州。此前,黎桓的规格超过了应有的标准。李若拙入境后,就派身边人以臣子应有的礼仪劝告,于是黎桓听从,接受诏书的态度极其恭顺。宴会那天,黎桓将奇货异物陈列于前,李若拙一眼都不看,只取了以前被扣押的使臣邓君办回朝,礼币之外,没有接受私自赠品。出使回来,皇上认为他不辱使命。升任起居舍人,充任监铁判官。淳化二年,出朝任两浙转运使。契丹侵入边境,改任职方员外郎,调任河北路,赏赐金紫。淳北五年,在昭文馆任职,升职为主客郎中、江南转运使。李若拙身材魁伟,崇尚气节,有才干,但处理事务太慢。宰相因此替他说明,免去转运使,任泾州知州。至道二年,黎桓又入侵南部边境,朝廷又下诏令李若拙出使,到后,黎桓又服从朝廷。出使回来,真宗即位,召见慰问,进级为金部郎中。咸平初年,任同知贡举,患病,改任右谏议大夫。皇帝北征,任判留司御史台。第二年,出使到河朔巡视边境事务,又任升、贝二州知州。咸平四年去世,享年五*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