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魏救赵课堂教案设计

写范文
更新:2024-02-16 12:05:08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工整、美观地书写。

围魏救赵课堂教案设计

2.感情读文,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并能用课文中的四字词语复述故事。

3.联系上下文,感受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体会孙膑善于分析,因势利导的聪明才智。

重难点:

1.把握故事内容:弄清文章线索。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孙膑的聪明才智。

教学方法:

自我领悟法、口语表达法、讨论交流法

教学准备:

了解孙膑、庞涓的相关情况;三十六计;教学课件

课时:

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理清文章脉络。

2.学习课文第一部分,了解故事的起因。

重、难点:

把握课文内容,弄清文章线索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师: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文有诗词歌赋、武有兵法韬略。关于*古代兵法,你有哪些了解?

生回答

师:咱们班同学知识真是丰富,刚才有同学提到“三十六计”,在三十六种计谋中,你知道哪几种呢?

生尝试回答

师导入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计——围魏救赵。(板书课题,全班齐读课题,读后质疑)可能提出的问题:

(是谁围魏救赵?他们又是怎样围魏救赵的?围魏救赵的结果如何?……)

师: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这个精彩的故事,去了解战国时期国与国之间,人与人之间的恩恩怨怨,去感受大*事家孙膑的智慧。

二.初读课文,梳理过程:

师:在学习课文之前,总来认识一下本课的生字词。

课件出示:逸痹佯怠兼惶盔溃

(1)带拼音读

(2)去拼音读

(3)找生读、正音

(4)找易错字

词语:所向披靡势如破竹危在旦夕胸有成竹乘虚而入以逸待劳

稳*胜券丢盔齐甲溃不成年落荒而逃

(1)齐读

(2)指名读正音

(3)齐读

师:同学们扫除了文字障碍,请同学们再读这个故事,完成老师出示的问题:

课件出示:赵国被围,向齐国求救??-()????()孙膑投状、齐*大胜。

(1)生a、b回答,并指名起止段落。

(2)师归纳,总结

师:了解了转魏救赵的经过,我相信同学一定会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生:a

三.学习课文第一部分(1-2自然段)

师:战国时期为什么会有围魏救赵这一故事呢?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第一部分,找出问题*。

师: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故事的起因?这还要从头说起。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第一部分。

(生简要讲述)

师:魏国野心勃勃,一向心想吞并赵国,到底魏国的*队是一支怎样的*队?从哪些描写可以看出来?请同学们用美丽的波浪线画出相应的语句,说自己的理解。

生回答

师:魏国的*队如此强大,在攻打赵国时,攻无不克,战无不胜,齐国为什么还要决定出兵帮助赵国呢?这不是以卵击石吗?

生:讨论

师:出示魏、齐、赵在国间的位置关系图,引出成语“唇之齿寒”

师小结:严峻形势让齐国必须出兵救赵,赵而魏*如此强大,已将小小车间的邯郸城围得严严实实,齐国想去解救邯郸并不是一件易事,怎么办呢?只能智取,于是就出现了“围魏救赵”这一计。

作业:

抄写生字词2遍

自主学习课文其它部分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感情读文

2.了解孙膑膑善于分析,因势利导的聪明才智。

3.深长能利用成语复述故事。

重难点:

感受孙膑善于分析,因势利导的聪明才智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同桌互相检查

2.说说课文主要内容。(要求基本说出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二.研读课文

(1)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师:齐国要救赵国,把这一使合交给了田忌和孙膑,咱就来了解一下这两位。

师简介:田忌、孙膑及孙膑和庞涓两人之间的恩怨。

师:孙膑和庞涓的斗争又开始了。救赵国而不去赵国都城邯郸,偏要去魏国都城大梁,这是孙膑使的哪一招呢?田忌起初有什么打算?后来又采取了什么办法呢?请两个同学分角*朗读田忌和孙膑的对话:

师:(同学讨论)如果齐*队依田忌之计直奔邯郸这次救援会是什么结果?

(邯郸已被包围,危在旦夕,不等齐*赶到就要失守,若那时齐*再去,打了胜仗的魏*必然士高气涨,加上本身就非常强大,而齐*远道而来,*队疲惫,若与魏*硬拼,胜负难料)

师:孙膑主张直取大梁,请同学们再读第7自然段孙膑的话,看孙膑的计谋如何?

师:谁能用一个词语形容:(绝妙)

师:以此看孙膑是个什么样的人?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生:(胸有成竹、稳*胜券,可以看出孙膑是一个足智多谋且对自己的战术充满信心的人)

师小结:知已知彼,才能百战不殆,孙膑是在充分考虑了魏*的优势和劣势的基础上,提出了“乘虚而入、直取大梁”的计谋。他对田忌说的话既有形势的分析,又有行动的策略,难怪田忌会心服口服,立即下令大*直奔魏国。

(2)学习第三部分(4-12自然段)

师:我们从田忌和孙膑的对话中已经了解了孙膑的计谋,那么,他的计谋是如何实施的呢?他是直接将齐国的*队拉到魏国国都大梁了吗?请同学们带着老师的问题,自由读课文第三部分:

课件出示自读提纲:

孙膑是臬安排的?为什么这样安排?(安排两个无名将领去攻打襄陵,一方面可以掩护齐*主力向大梁进发。另一方面“无名将领”的战败,可让庞涓入松警惕。正因为庞涓放松警惕,孙膑的计谋才得以实施)

魏王见齐*向自己的都城逼来,顿时惊慌失措,忙叫庞涓回来救驾,这时魏*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结合课文回答

师:孙膑出其不意的举动令魏*人心惶惶。孙膑的计策不仅从体力上打败了对手,更从心里上战胜了对方,魏*与最初攻打赵国时有了天壤之别,这样的*队,战斗力已大大下降。然而,足智多谋的孙膑并未真去攻到大梁,他是怎样的?结果如何?我们继续往下看。

三.学习课文第四部分(12-14段)

师:请同学自读第四部分

师:1.孙膑设埋伏的地方为什么要选在桂陵?

2.精疲力竭的魏*在进入孙膑的埋伏圈后是个怎样的状况呢?

生:据课文回答

师:同学们,孙膑最初“胸有成竹,稳*胜券”,最后大获全胜;魏*最初“所向披靡、势如破竹”,最后“丢盔弃甲、溃不成*”。从中你体会到什么?动笔写一写

生:反馈

师:同学们,老师有一个疑问想问大家,按照孙膑的说法,当时的大梁只剩下一些老弱残兵,那么他为什么不让齐*直接攻打大梁,而要在桂陵设伏呢?

生:据理解回答

四.讲述故事,感受人物形象

1.读了这个故事,你认为孙膑是个什么样的人?(善于分析、因势利导、足智多谋)

2.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呢?

3.读了这个故事,老师想给大家提个更高层次的要求,利用成语复述故事。

4.全班交流总结三十六计

五.作业

1.课后练习题

2.课余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板书设计:

赵国被围,向齐国求救??田、孙商议,直取大梁??佯攻襄陵、围魏救赵??孙膑设伏,齐*大胜

孙膑:善于分析、因势利导、足智多谋

第2篇:围魏救赵教案设计范文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工整、美观地书写。

2、感情读文,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

3、联系上下文,感受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3、能用课文中的四字词语复述故事,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4、体会孙膑善于分析,因势利导的聪明才智。

学习重点:

1、把握故事内容,弄清文章线索。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孙膑的聪明才智。

学习难点:

领悟故事中蕴含的道理:遇事要沉着冷静,并要开动脑筋,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学法指导:

质疑导学法、阅读领悟法、讨论交流法、口语表达法、合作探究法。

学前准备:

收集了解战国背景资料(重点收集齐、赵、魏),了解三十六计,熟读课文,自学课文生字并组词,理解词语、成语意思。

学习动机的激发设计:

1、讲述三国故事激发学生对《三十六计》的兴趣。

2、展示收集的《三十六计》激发学生对*事文化、兵法韬略兴趣。

3、利用课文中的成语讲《围魏救赵》故事,激发学生表现自我的欲望。

导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讲述:汉代末年,王允除董卓。

师:同学们听了这个故事,谁能说说王允在除掉董卓时用了哪些计谋?

生回答:(连环计、美人计、离间计)

师:《三十六计》计谋中,你知道哪些计谋呢?

生回答:(苦肉计、走为上计、空城计、金蝉脱壳计)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三十六计》之二《围魏救赵》。(出示课题)

二、读课文,感知大意。

师:同学们看到课文题目想知道些什么呢?

生:(《围魏救赵》讲了一件什么事?是谁围魏救赵?为什么要救赵国呢?齐国又是怎样围魏救赵的?围魏救赵的结果如何?)

师:同学们想知道的问题还真不少呢?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小声地读读课文,首先思考一下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自读课文。

三、汇报学习结果并研读课文

1、概括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导:同学们,你们刚才读了课文,现在谁来用最简单的语言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越少越好)或者用图画出他们的关系,然后说说呢?

学生:(讲)战国时期,魏国攻打赵国,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威王命田忌、孙膑率大*出征解救赵国,最终成功解救。

2、齐国为什么要救赵?

导:我刚才听到位同学说齐国要救赵国,这不是齐威王没事找事干吗?

学生否定,抓住魏国强大,灭赵,乘胜追击,危及齐国,齐国为了自己的安危,所以要救赵来回答。

师:那是非救不可了。

3、齐国又是怎样围魏救赵的?

(1)商议救赵

导:我现在就是齐威王,我现在要从在坐的大将中选一位作大将*带兵去救赵,如果你被选中了,你打算怎样去救赵呢?

学生思考并回答。

导:我们还是去看看齐国的两位真正的大将是怎样商议救赵的。(出示幻灯片,同桌分角*对话,然后抽一组展示)

导:从他们的对话中,你知道了些什么?

学生:田忌主张孙膑认为

导:你觉得谁的方法好些?另一位呢?说说你的理由。

(2)救赵

导:既然孙膑的计划这么高明,那他们又是如何实施这些计划的呢?效果怎样呢?快速地读读课文的9-14自然段,完成表格。

学生展示。

导:同学们有没有发现魏*在攻打赵国时与回魏国时有什么变化?

学生结合第1和第12自然段回答。

4、结果。

导:魏*在撤退中到了这种地步,等待他们的是什么呢?

学生:埋伏、失败。

5、理解围魏救赵

导:是啊!这一切都在孙膑的运筹之中,可见孙膑足智多谋。后人根据这个故事总结出了围魏救赵的战术,你是怎样理解的呢?

学生:攻打进攻之敌的后方,迫使进攻之敌撤退。

四、拓展延伸

1、课文上中有很多的成语,能用些成语给同学们讲讲《围魏救赵》的故事吗?

2、能说说自己在生活中曾经运用了《三十六计》中的哪一计,或者看过的电影、电视、故事中使用了哪些计谋吗?

第3篇:围魏救赵课堂的教案设计

一、感知课题

读课题,从课题中你知道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读通课文,初步感知

1.课文究竟写了一件什么事?请大家通读课文,注意遇到生字或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3.出示全文的生字新词,开火车诵读,并把生词所在的句子读一读。

4.分小组分读课文。注意在评价中正音。

5.读完全文,结合课后2题理清脉络。

6.指导生字书写。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第1部分

1.读一读,事情的起因是什么?

2.魏*队怎么样?在文中勾画出相关句子,说说自己的理解。

3.为什么在这种状况下,齐王还要去救赵国?(适当地引入唇亡齿寒的故事)

4.读课文。

第2部分

1.分角*读田忌、孙膑的对话。从对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2.出示课后句子,理解孙膑计谋的绝妙之处。

3.读孙膑的话,从中你看出孙膑是个怎样的人?

第3部分

1.孙膑是怎样安排的?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读文,魏*的心里有哪些变化?

3.从孙膑的安排中你体会到什么?

第4部分

1.事情的结果怎样?读最后一部分。

2.为什么孙膑要选择桂陵这个地方与魏*交战?

3.魏*当时是什么状况?

4.读最后一部分,你想对孙膑说什么?

四、讲述故事,拓展升华

1.读全文,再次梳理课文脉络。

2.小组内讲故事。

3.指名在全班讲故事,交流评议。

4.拓展推荐:充满智慧的历史故事有很多,如《弦高犒师》《宰相甘罗》等。☆*事家孙膑

他是孙武的后人,生于齐国阿、鄄之间(今山东省阳谷县阿城镇、鄄城县北一带)。因其受过膑刑(剔去膝盖骨),故名孙膑。孙膑是*历史上卓越的*事家、*事理论家。孙膑在战术上因势利导,制造假象,用围魏救赵、避实就虚、减灶示敌等谋略使敌产生错误判断而自动就范,在*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特别是其创造的围魏救赵的战法,为历代兵家所借鉴。著有《孙膑兵法》传世。

☆孙膑与庞涓

孙膑与庞涓本是要好的师兄弟,都跟随鬼谷先生学习兵法。庞涓求取功名富贵心切,学业未成,就投靠到魏国当了将*。孙膑继续求学,深得孙子兵法的精要,后被庞涓邀请到了魏国。庞涓嫉妒孙膑的才能,设计陷害孙膑,还假意关心他。孙膑遭陷被剔除了膝盖骨变成了残废,还为庞涓背写孙子兵法以答谢庞涓救命之恩。后来孙膑得知真相,后悔莫及,焚烧了兵书,并装疯麻痹庞涓。后来,孙膑被人救到齐国受到齐威王的重用。在马陵之战中,孙膑以逐日减灶之法迷惑庞涓,迫使庞涓大败,自杀身亡,从而报仇雪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