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相信孩子》优秀读后感

写范文
更新:2024-02-14 06:11:13

《要相信孩子》是苏霍姆林斯基25年的教育工作的经验总结,他提出了一条永远的教育真理,就是:要相信孩子。他总在思考一个教育者应该怎样对教育对象施加影响这个大问题,而这也是我一直困惑的,工作中我常常对不遵守纪律、懒散、任*的孩子束手无策,看到孩子对我的教育方式无动于衷时,我很懊恼。苏霍姆林斯基在《要相信孩子》一书中指出“学生不是不可救*的,而在于指导整个教育过程的方针是错误的。教师往往只致力于纠正缺点,最多是预防缺点。经验,更多的是痛苦的经验使我相信,通过这种途径是培养不出坚定的道德信念的”。在实践中,他遵循的原则是:发现并不断巩固和发展儿童身上的一切好的东西;对个体教育和整个集体的教育密切结合。

在引导儿童自觉地改正错误这一章中,苏霍姆林斯基举了维佳的例子。

《要相信孩子》优秀读后感

一年级:发现维佳有偷东西的苗头,先是拿了一个小姑娘的玩具,后来把教室橱窗里的球拿走了。

分析:就偷东西而言,不用孩子们的批评,维佳自己也知道是不对的。

策略:在此后几年的教育过程中,时时注意给维佳创造适当的环境,以便使他经常有机会在两种不同行为中做出选择:或者为了集体的利益选择诚实的,高尚的行为,或者选择不诚实的不道德的行为,而这一切都得由孩子自己做出抉择。干坏事情,可以不费力气,可是集体马上就会说他是个干坏事的孩子,表现出高尚的品德确实要难得多,但同学们会发现他的优点,而且给以好评。

手段;一年级:教师提倡学生攒钱集体订一份儿童报纸并由维佳保管钱。

发现:教师观察到维佳用了很大的劲儿才做到了对集体的钱分文不动,但他毕竟战胜了各种各样的诱惑而做到了这一点。

结果:钱保管的很好,分文不差。

二年级:一个小男孩锯上的几根小锯条不翼而飞,教师家访刚好碰上维佳在锯东西,教师什么也没有说,可是维佳却十分窘迫,脸也红了起来。

手段:全班搜集破铜烂铁用卖得的钱买小锯条。

发现:维佳干的特别卖劲儿。他在将功补过。

结果:这件事情以后,不论是单独或是和同学们一起留在工作室里,都在没有带走过锯条或是胶合板。夏季被派往看守同学的衣物也没有一次辜负大家的信任。

分析:维佳如此高涨的劳动热情难道单纯是因为他深刻地认识了自己的错误吗?不是的,不完全如此。激发他劳动热情的主要源泉是大家对他的信任,对他内心世界的体贴和关切。

三年级:维佳负责保管全班同学的彩*铅笔,他十分细心。可是年级末的时候,又犯了错误,他从班级体的画册里撕下了一张空白纸,用来画了画并挂在自己家。

分析:如果是别的孩子,或许可以取消其参加某次集体活动的资格。但是对维佳却不能这样做,因为他的个人荣誉感还不是很强,很不牢固,公开的谴责只能使他远离集体,打击他进行思想斗争的积极*,而把这一积极*保持下来已经很不容易了。

手段:把维佳留在教室里,教师不动声*的善意的向他说明,这种行为是不能允许的,在教师的诱导下维佳把撕下的那一页重写贴回到画册里,为此还画了一幅美丽的图画作为封面。最好得到老师的表扬。

结果:这次表扬更多地使维佳感到惭愧而不是喜悦。他满脸通红,教师最终得到了巨大奖赏,维佳捡到钱首先想到去寻找失主。

五年级:维佳又犯了一次严重的错误-偷了同班同学的*鞋。当教师去家里的时候,孩子哭了,主动坦白错误并请求不要把这件事告诉任何人。

分析:孩子已经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但是对于培养孩子的优秀品质,只停留在这一点上还远远不够。

策略:对无意干了坏事的儿童一律采取谅解的态度,这种态度深深地感动着他们具有自尊感,敏锐的心灵,并激发他们心灵深处坚决改正错误的积极*。这样做的结果是孩子们不仅深为自己所犯的错误后悔,而且还会以积极的行动来改正自己的错误。

手段:和其它少先队员一起教小同学滑*,面对小同学和**难分难舍。自己如何做出决定

结果:把**送给了小同学,并彼此建立了真挚深厚的友谊。在其过程中学会了感受别人,关怀别人,割舍自己利益为他人着想的优秀品质。

善始善终:这件事情以后,一直到中学毕业以前,再也没有发现维佳有过把别人东西据为己有的念头。这件事情以后的每一年里教师都鼓励维佳去做一些具有集体主义精神高尚的事情。巩固加深良好道德观念在孩子心中的分量。

在看完这个孩子整个转变的过程时,那种对人*的期待,坚持,相信,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做到,不是每个孩子都能够碰到这样一些愿意站在孩子角度着想,愿意深入,体贴和关心孩子的内心世界的教师。除此之外我们不得不相信一个具有良好道德风貌的集体能够激发孩子内心这么强烈的自尊感,荣誉感以至于将追求诚实,高尚积极的事情当作终身目标和准则。

第2篇:要相信孩子读后感范文

《要相信孩子》是苏霍姆林斯基25年的教育工作的经验总结,他提出了一条永远的教育真理,就是:要相信孩子。他总在思考一个教育者应该怎样对教育对象施加影响这个大问题,而这也是我一直困惑的,工作中我常常对不遵守纪律、懒散、任*的孩子束手无策,看到孩子对我的教育方式无动于衷时,我很懊恼。苏霍姆林斯基在《要相信孩子》一书中指出“学生不是不可救*的,而在于指导整个教育过程的方针是错误的。教师往往只致力于纠正缺点,最多是预防缺点。经验,更多的是痛苦的经验使我相信,通过这种途径是培养不出坚定的道德信念的”。在实践中,他遵循的原则是:发现并不断巩固和发展儿童身上的一切好的东西;对个体教育和整个集体的教育密切结合。

在引导儿童自觉地改正错误这一章中,苏霍姆林斯基举了维佳的例子。

一年级:发现维佳有偷东西的苗头,先是拿了一个小姑娘的玩具,后来把教室橱窗里的球拿走了。

分析:就偷东西而言,不用孩子们的批评,维佳自己也知道是不对的。

策略:在此后几年的教育过程中,时时注意给维佳创造适当的环境,以便使他经常有机会在两种不同行为中做出选择:或者为了集体的利益选择诚实的,高尚的行为,或者选择不诚实的不道德的行为,而这一切都得由孩子自己做出抉择。干坏事情,可以不费力气,可是集体马上就会说他是个干坏事的孩子,表现出高尚的品德确实要难得多,但同学们会发现他的优点,而且给以好评。

手段;一年级:教师提倡学生攒钱集体订一份儿童报纸并由维佳保管钱。

发现:教师观察到维佳用了很大的劲儿才做到了对集体的钱分文不动,但他毕竟战胜了各种各样的诱惑而做到了这一点。

结果:钱保管的很好,分文不差。

二年级:一个小男孩锯上的几根小锯条不翼而飞,教师家访刚好碰上维佳在锯东西,教师什么也没有说,可是维佳却十分窘迫,脸也红了起来。

手段:全班搜集破铜烂铁用卖得的钱买小锯条。

发现:维佳干的特别卖劲儿。他在将功补过。

结果:这件事情以后,不论是单独或是和同学们一起留在工作室里,都在没有带走过锯条或是胶合板。夏季被派往看守同学的衣物也没有一次辜负大家的信任。

分析:维佳如此高涨的劳动热情难道单纯是因为他深刻地认识了自己的错误吗?不是的,不完全如此。激发他劳动热情的主要源泉是大家对他的信任,对他内心世界的体贴和关切。

三年级:维佳负责保管全班同学的彩*铅笔,他十分细心。可是年级末的时候,又犯了错误,他从班级体的画册里撕下了一张空白纸,用来画了画并挂在自己家。

分析:如果是别的孩子,或许可以取消其参加某次集体活动的资格。但是对维佳却不能这样做,因为他的个人荣誉感还不是很强,很不牢固,公开的谴责只能使他远离集体,打击他进行思想斗争的积极*,而把这一积极*保持下来已经很不容易了。

手段:把维佳留在教室里,教师不动声*的善意的向他说明,这种行为是不能允许的,在教师的诱导下维佳把撕下的那一页重写贴回到画册里,为此还画了一幅美丽的图画作为封面。最好得到老师的表扬。

结果:这次表扬更多地使维佳感到惭愧而不是喜悦。他满脸通红,教师最终得到了巨大奖赏,维佳捡到钱首先想到去寻找失主。

五年级:维佳又犯了一次严重的错误—偷了同班同学的*鞋。当教师去家里的时候,孩子哭了,主动坦白错误并请求不要把这件事告诉任何人。

分析:孩子已经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但是对于培养孩子的优秀品质,只停留在这一点上还远远不够。

策略:对无意干了坏事的儿童一律采取谅解的态度,这种态度深深地感动着他们具有自尊感,敏锐的心灵,并激发他们心灵深处坚决改正错误的积极*。这样做的结果是孩子们不仅深为自己所犯的错误后悔,而且还会以积极的行动来改正自己的错误。

手段:和其它少先队员一起教小同学滑*,面对小同学和**难分难舍。自己如何做出决定

结果:把**送给了小同学,并彼此建立了真挚深厚的友谊。在其过程中学会了感受别人,关怀别人,割舍自己利益为他人着想的优秀品质。

善始善终:这件事情以后,一直到中学毕业以前,再也没有发现维佳有过把别人东西据为己有的念头。这件事情以后的每一年里教师都鼓励维佳去做一些具有集体主义精神高尚的事情。巩固加深良好道德观念在孩子心中的分量。

在看完这个孩子整个转变的过程时,那种对人*的期待,坚持,相信,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做到,不是每个孩子都能够碰到这样一些愿意站在孩子角度着想,愿意深入,体贴和关心孩子的内心世界的教师。除此之外我们不得不相信一个具有良好道德风貌的集体能够激发孩子内心这么强烈的自尊感,荣誉感以至于将追求诚实,高尚积极的事情当作终身目标和准则。

第3篇:《要相信孩子》读后感范文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的《要相信孩子》一文中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上进心,教育者的关注和爱护在学生的心灵上会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一个好的教师,是一个懂得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人。”这句话,一直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才开学,作为班主任的我就碰到了这么一件事。

新学期伊始,学生们精神抖擞,我也意气风发,回顾以前的一些经验教训,我决定仍然要狠抓学生习惯,力争细致化、条理化,好习惯继续发扬,坏习惯逐渐改变,以前总是因为忙碌而容易被忽略的“评比栏”,这学期说什么都要好好利用起来!

考虑到这学期评比栏是以年级为准,我们四年级是“阳光中队”,我决定用代表阳光的“太阳花”奖励学生。基本原则是:平时如果有表现好的情况,就发一个stick,集齐了10个就能换一朵太阳花!大部分学生干劲很高,希望能得到奖励,每当他们集齐10个stick可以换一朵花时,那种喜悦是溢于言表的,毕竟是自己的努力换来的啊!

但是,也有些孩子有点无所谓的样子,为了激起所有人的兴趣,我思索了下,将评比栏重新划分,上半部分用英文写上奖励,下半部分写上惩罚,告诉学生,为了公平起见,如果一个星期内有同学犯错达到3次,那么他名字下方的评比栏上就会出现一把叉,学生们连连同意,又是兴奋又是担心。

小涛是个贪玩的孩子,他聪明,可是总不用功,上课不是玩东西就是发呆,总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作业经常忘了带来,下课时也爱疯闹,在这种情况下,他得到“叉”的机会就比其他孩子多得多啦!我有些担心,特地跟他谈了心,他表示自己一定会努力的。开头几天还不错,他尽量克制自己,上课认真听讲,不拖交作业,下课也不疯闹,可是,渐渐地,他又有点控制不住啦,每次他犯错的时候,我和同学们都替他着急,终于,他在某个星期3次“权限”都用完了,我很想给他机会,但是,作为老师,不能言而无信,他很难过,默默地低下了头……看着小涛难过的样子,我也不忍心,同时也陷入了思索,对评比栏的这一安排,我的本意是激发学生的斗志和兴趣,而叉,本身就代表的是一种否定,这样堂而皇之地挂在墙上,班上的同学和其他班的人都能看到,孩子自己会怎么想呢?这样一来,他不是更没信心了吗?看来,还是我考虑得不够啊!

“教育者的关注和爱护在学生的心灵上会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一个好的教师,是一个懂得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人!”这句话又一次在我脑海中响起,该怎么办呢?看来,我要好好开动下脑筋啦!

上课啦,我大步走上讲台,对所有同学说了这件事:“同学们,小涛虽然努力了,但全班的规定对任何人都一样,今天,老师想换一种方式,你们都玩过‘qq农场’吧?”孩子们一听,都很兴奋,连声说玩过玩过,“那农场里面有什么是很讨厌的”“有杂草!”“那有了杂草要怎么做呢?”“赶紧用除草剂除掉!”“对啊,每个人的坏习惯就像是杂草一样,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去除掉它!今天,老师把这棵杂草送给小涛,希望能提醒你赶紧改掉坏习惯,你们说好吗?”孩子们齐声说“好!”,小涛紧缩的眉头也舒展开了,他小心翼翼地将草拿走贴上,墙上,小花在微笑,那一株绿*的小草虽然有点特别,不过也不失可爱,我向大家承诺,如果你不想出现小草也可以,但是要用2朵花来换,因为,成功需要很多努力,犯错却很简单,而改正错误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孩子们听得格外认真!

只是改变一种方式,就能隐晦地保护一个孩子的自尊,作为老师,处理问题时我们应该细致又细致,周全又周全,用爱对待孩子,用智慧教育孩子,现在,包括小涛在内的所有孩子都很努力,班上流行着一句话:今天,你锄草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