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学校制度研究与建设策划方案

写范文
更新:2024-02-09 09:48:19

一、研究背景:

1、现代校园文化建设不仅是学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学校深层次、高品位的建设。

现代学校制度研究与建设策划方案

它不仅涉及人的行为,而且从价值观这个深的层面引导人、塑造人,使人学会正确处理与自我、与他人、与自然、与民族、与国家的关系,从而学会怎样做人;它是智能发展的超越,不仅仅去具体地影响、规范人的行为,而且以高尚的民族精神培育人,促使人形成健全的人格,提高人文素养。伴随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新课改的有效实施,校园文化建设在传承的基础上也面临着挑战,只有适应时代的需要,适应当今的教育背景,与时俱进,校园文化才能焕发出新的活力和魅力,这就要求我们对校园文化进行重新认识,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重建和发展。

2、乌镇植材小学是一所百年老校,因是茅盾母校而蕴育了丰厚的文化内涵,也因是茅盾母校而倍受外界关注。

随着乌镇旅游业的兴起,千年古镇文化重获新生,“一样的古镇,不一样的乌镇”,在这种文化理念的浸儒下,植材的校园文化建设更具内涵,也更显张力。依托水乡古镇,迎着世纪曙光,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传统与现代两种文化在植材的校园里交融、碰撞,由此催生出更具植材特*的校园文化。本土文化赋予了我们使命感,我们必须有校园文化的发掘、概括、深化、积淀、传承和发展。

3、当我们看到校园内出现了千校一貌的“伟人头像”、“名人名言”。

当我们看到缺少个*的校风——“拼搏进取”、“开拓进取”,缺少独特风采的校园景点的时候……我们不禁要追问:校园建设,您真正的让人动心的文化意蕴何在?我校的目标是“让学校成为师生的家园、学园、乐园。”当“校园文化”以不一样的姿态走进师生的头脑,我们的校园呈现出来的文化韵味才能令人流连忘返,学校,才能真正成为师生的生活乐园、成长乐园和精神家园。所以我们有必要系统地审视自己的校园文化建设。

4、突显学校主体地位是新世纪教育的重要走向。

“走向校本”成为当代教育的研究趋势。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校本文化——一种以基于学校的彰显个*的文化,蕴藏其中。校本理念的确立是校园文化重建的前提,也是校园文化建设向更高层次发展的前提。而我校已经形成了“以挖掘乡土人文资源的校本研究”,丰富了我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为校园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学校文化建设是一个古老而又年轻的课题。长期以来,每所学校都在实践之中,但又没有形成相对完善的体系。基于以上的认识,我们提出了《现代校园文化建设与发展研究实施方案》,并以此作为学校的主导*课题,统领学校的各级各类子课题研究。

二、课题界定:

从研究的方向和内容来说,我们从实际出发,研究的是小学里的校园文化,它是校园文化的一个具体层面。小学校园文化一方面由于受教育对象和教育*质的影响,体现出其特殊*,另一方面它也体现出校园文化的一般特征。

(一)校园文化理论。

1、“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说”:

“校园文化是在学校教育环境下,在培养人才和不断完善自身的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本校特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2、“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说”:

“校园文化是指在教学、管理及整个教育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特定文化氛围和文化传统以及通过学校载体来反映和传播的各种文化现象。”

3、“校园生活存在方式说”:

“校园文化指在学校生活存在方式的总和,包括智能文化、物质文化、规范文化和精神文化四个方面。”

4、“价值观核心说”:

“校园文化是指在长期的办学过程和教育管理活动中,逐步形成并为全体学校成员所认同的以价值观念为核心的群体意识和群体行为规范,它是学校历史传统、工作作风、道德规范和行为方式等因素的总和。”

(二)校园文化的界定及特征。

校园文化,我们认为是一所学校在长期的教育教学、科研与管理过程中所形成的,为全体教职员工所认同的作风、传统、观念、价值追求、行为准则、交往方式及生活习惯的综合。在现象上,就是学校的人文气象和风气、风貌。校园文化从分类看有理念文化和具体文化。理念文化包括学校的办学思想、办学价值观、学校精神、校风、教风、学风等;具体文化包括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其中,行为文化包括了教师文化、学生文化、课程文化、网络文化等。

这四个部分构成一个金字塔式的结构,最上层的是精神文化,依次往下排列。

我们认为校园文化建设应体现以下四个特*:

1、校本*:校园文化是一种以基于学校的彰显个*的文化。由于受特定的地理环境和区域文化的影响,校园文化应突出地方特*,立足本土。校本理念的确立是校园文化重建的前提,也是校园建设向更高层次的发展的前提。

2、人文*:“人文精神”是校园文化的支柱。一所富有人文精神的学校,其校园文化就会充满生机和活力。

3、人本*:校园文化建设的目的是“为了学校”,为了学校,包括为了学校的师生,而且首先是为了学校的师生。“亲近师生”、“以人为本”应该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理念。

4、可持续*:学校要传承文化、积淀文化以及所造就的风格,形成有相对稳定的、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建设成“百年的文化”。

三、研究总目标:

通过研究,为学校树立起完整的文化形象,形成学校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这四部分文化建设全面、*的发展。

四、研究具体目标:

通过研究,我们所要达到的具体目标是学校应该构建起这样一种文化:

1、使校园文化成为个*独特的文化,立足本土,形成以校为本,突显办学特*。

2、把校园文化建设成为“百年文化”,传承文明,既相对稳定,又可以持续发展。

3、形成有“人文关怀”的文化,把学校建设成为全校师生的家园、学园、乐园。

4、让校园文化成为一股“合力”,调动全校师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参与的积极*并充分发挥其作用,引导校园文化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向高层次发展。

五、研究内容:

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十分丰富,是一个综合体系,而不是某一个方面,主要包括:

(一)传承全面育人的办学理念。

办学理念隶属于理念文化建设,理念文化即精神文化,决定学校的办学特*。学校精神文化主要通过校训、校风、学风、培养目标、办学宗旨等形式表现出来;还有校魂、主题精神、主题价值观、主题理念等其他表现形式。精神文化的核心应该是价值系统,如人才观,管理观,绩效观、发展观、教育观、教学观、学习观、教师观、学生观等。

由此可见,学校的哲学和灵魂,是学校一切工作和行为的理念导向。这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系统,核心的东西可能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不变。所以说它是静态的。如果精神文化总是处于一个动态的过程之中,那就不可能有文化积淀和传承,就形不成价值观,如此校园文化也就名存实亡了。学校的哲学和根本宗旨,是不能轻易更改的,时代在变迁,教育在改革,但学校要坚守一种万变不离其宗的精神和信念,要保持和发扬自己的特*。为此,通过研究我们试图传承并构建起一种体现植材小学办学特*的理念文化。

1、办学思想: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为学生服务,为社会服务。

2、办学目标:争创特*鲜明的百年名校,使植材成为师生的家园、学圆、乐园。

3、培养目标:

(1)植材学子:知乡情立大志,特别有责任心,探究能力强,会交往爱生活。

(2)植材教师:具有奉献精神,科研精神,团队精神。

(3)教师精神:奉献于教育,成就教育事业;服务于学生,激发生命活力;创业于岗位,实现人生价值;工作于植材,发扬团队精神。

4、校训:文明勤奋,求实创新。

5、校风:尊师爱生,严谨求实,文明守纪,优质高效。

6、学风:乐于多思,主动活泼。

7、办学思路:特*立校,科研兴校,依法治校。

8、拟采取的措施:

(1)形成“科学+人*”的管理机制,采用制度管理,用规章制度约束人、统一人,实行文本化管理。

(2)采取人文管理,以人为本,以全校师生为本,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3)倡导博爱思想,仁者爱人,教师分工不分家,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二)建设人文关怀又有纪律约束的制度文化。

学校的制度文化,它是实现学校价值目标的保障体系和措施,集中体现了具有个*特点的管理理念、人文精神和运行效度。它的文化内涵包容各个层面、各个领域、各个环节,涉及到教育行政、教学管理、后勤保障等。但制度的制定与执行,组织管理模式,管理作风,行为规范,都以学校的精神文化为指导,维护和服务于学校的基本理念。校园文化所带来的是一种氛围,一种风气,一种对人对制度的原则,要实现组织的目标必须依靠系统的管理制度。前沿的理念是这样理解和定义制度的:“管理涵文化。制度也是一种文化,具有重要的文化和价值导向作用,学校或班级中的制度建设,是学校或班级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文化资源”。一所上规模的学校,必须要有相对稳定的制度文化。目前我校师生员工共有2300多人,

第2篇:简述学年校本教研制度建设实施方案

教师的*水平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生命。校本教研是为了解决本校及本校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面临的问题而进行的一种教研活动,也是立足并充分利用本校特*、资源的研究。校本教研的实施,能为学校学习型组织的创建和教师的*发展,搭建一个建立在教师自身实践基础上的平台。为在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中更好地发挥教学研究工作的作用,提高教师*水平和课堂教学能力,进一步提高办学质量,结合新课程实验工作,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1、树立校本意识,“改进教学实践,解决面临问题”,“从学校的实际出发,挖掘种种潜力,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充分释放学校的生命活力”。找准我们的优势、劣势,不沿袭、不照搬,求真务实、开拓创新。

2、改善机制,建立教学研究导向机制、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整合教务处,学科教研组和年级组等多种力量,建立直接服务于教师、开放的学校教研网络。领导、教研人员勤于深入课堂,通过听课、说课和评课、个人反思等多种活动,发现问题、经验、反思教学、探索规律、减少评价式听课,增强指导*听课,解放教师思想,减轻教师心里压力。

3、采取“请进来,走出去”多与外界交流,把最新的教改信息、教育资源提供给广大教师并及时把我校的成功经验推向社会,铸造我校的品牌教师,借此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研究水平。

4、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主题,学校发展为根本,以促进教师发展为宗旨,以新课程实验过程中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开展形式多样的校本教研活动,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二、组织管理

成立由校长为组长由教导处、教科室、年级组主要负责同志组成的校本培训领导小组和专家指导组,加强对培训工作的领导、协调、管理。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教导主任负责教师培训的日常事务工作。

组长:校长

副组长:副校长支部书记教导主任

组员:教导副主任年级组长教研组长

三、目标与任务

通过开展校本教研,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转变教师教育教学理念和行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1.不断更新全校教师的教育观念,更新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

2.进一步发展教师个*特长,使之具有鲜明的教育、教学个*,并创造出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特*。

3.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4.提高教师对新课改的研究,探索能力,提高全体教师的科研水平。

5.建立本校的校本培训机制,使校本培训工作科学化、规范化、系列化。

四、原则和过程

基于“教学问题”的研究,基于“有效教学”的设计,基于“互动教学”的行为,基于“问题解决”的反思。校本研究过程就是问题——设计——行动——反思(总结)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过程。

五、内容与时间安排

1、按上级部门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自修与研讨《有效教师》、《有效教学》,用其指导教师的教育教学,提高教师素质,提高教学效率。

2、每学期一次教师*。每学期初围绕目前教育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举办一次教师*,为广大教师提供更多交流和研讨的平台,通过互动式的参与,思想的交流与碰撞,使教师们在心灵的交流中启迪,在思维的碰撞中成长,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畅所欲言,谈出真谛,谈出真理!

3、每学期一次送教下乡。每学年开展一次送教下乡活动,为优秀教师提供展示才华的平台,并加强城乡教育教学交流和城乡教师互助,促进全县课改的均衡发展。送教形式是先上课,再由执教者介绍教学设计与反思,然后交流评课。

4、每学期3至4次教师全员培训。通过多种形式,对教师进行*思想、教育理论、新课程改革、教育教学方法、教育教学评价、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培训,使教师的整体素质在原有基础上有明显提高。教师能熟练掌握运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和从网上获取教育信息和资料的能力,基本适应课程改革需要。

12、继续加强班主任培训。通过全校*听评班会示范课、组织教师学习魏书生班主任管理经验交流讲座,等培训方式,提升教师的班级管理水平。

13、教师*。

考核要求:

1、检查报告册填写情况及相关成果,组织典型经验交流。

2、建立健全多媒体使用记录,检查教师是否能合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3、学科带头人要求上交一篇3000字以上的专题讲座讲稿、电脑*作作业、教育教学小经验交流稿。

4、课堂教学达标考评要求详见《澧江一小课堂教学达标课考评表》。

5、外出跟岗学习的教师每人交一篇心得体会

6、集体备课的各位主备教师交自己主备的教学设计电子文稿。

7、各年级交教研活动记录和材料。

第三阶段(xx年9月——xx年6月):

主要工作:

1、进行子课题研究。全校分18个子课题组对学校目前存在的教育教学问题作全面的研究。

2、结合小课题研究完成《有效教师》、《有效教学》中的案例分析、小课题研究与论文部份。

3、提升计算机*作能力。

4、继续派教师外出跟岗学习,并做好外乡镇老师到我校跟岗学习的相关工作。

5、进一步优化集体备课与年级教研活动。

6、课题研究成果展示与典型经验交流,对优秀课题组和个人进行表彰。

7、检查报告册填写情况及相关成果,组织典型经验交流。

8、新一轮同题课教学研讨。

9、教师*。

10、教育教学金点子交流。

11、“公开课日”活动。

12、“复习课大研讨”活动。

考核要求:

1、按要求认真填写完报告册,每位教师结合自己研究的课题,提交科研论文或科研成果,上交课题研究教学设计(必交)与教学点评、教学感悟、教学反思、教学随笔、教学案例、教学论文(任选一种)。

2、上交一份自己完成的有一定水平的多媒体课件。

3、每位教师主持一次教师*或课题研究阶段*小结。

4、考评课题研究成果。

5、每位老师至少交一篇“金点子”电子文稿。

6、写好集体备课计划,改进集体备课教案,收交教研活动计划记录。

第四阶段(xx年7月-xx年10月):

主要工作:

1、组织教师对学习和反思、实践、科研三个阶段进行查缺补漏,进一步提高培训的针对*和实效*,从而切实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更好地适应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2、通过开展各种评比、竞赛活动,对课题研究成果进一步综合运用,推动工作的深入开展。

3、反思培训成果及推广经验,总结成相关材料。

4、推出一批骨干教师及品牌教研项目。

考核要求:

1、全面检查教师个人学习考核情况和报告册填写情况,并进行考核、打分。

2、检查各部门各类文件材料的收集、整理、汇编工作。

3、写好集体备课计划,改进集体备课教案,收交教研活动计划记录。

八、经费保障

保证经费投入是校本培训得以顺利实施的关键。为确保教师培训工作的顺利实施,学校将多渠道筹措培训经费,保障开展培训工作必需的经费开支。

元江县澧江一小

xx年九月

第3篇:建立现代学校管理制度

作者:王越安

教学与管理 1999年04期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尤其是*加入wto 日期的临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强化管理,向管理要质量,向服务要市场"已经成为不仅仅是企业界,也包括文化、教育、科研、卫生等*部门在内的越来越广泛的共识。

广东东方明珠学校根据自身发展的实际和特点,大胆地将*上先进的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移值于学校,

在全国中、

小学中率先推行iso9000(*质量保证质量管理标准), 为建立现代学校管理制度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在实践中东方明珠学校对这一新生事物有诸多体会。

一、树立以为消费者提供服务为核心功能的全新教育观念

iso9000的第一个核心思想就是[消费者至上"。 它认为:一个组织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向消费者提供周到的服务和优良的产品,强调尊重与关注消费者的利益和需求并将其置于整个管理体系中是重要的位置。学校推行iso9000, 其原有的教育观念和学校管理思想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与调整。教育被视为一种服务,传统的受教育者(学生)及其家长、社会成为[消费者",而学校的教职工成为内部[消费者"。学校对内部消费者需求的关注及其*成为满足外部消费者的需求的保证。在这样的视点下,学校关注满足消费者的利益与需求则成为必须,学校对消费者是一种服务关系成为必然,保证和不断改进对学生及其相关消费者的服务为学校的核心功能得到了确立。由此带来了学校工作一系列的深刻变化:一是[以人为本",尽一切可能关注人的需求成为学校管理工作的精髓。二是学校功能由被动保障转换为主动服务:学校工作的重心,各方面工作的规划与实施均紧紧围绕不断改善、提高服务这个基点上。三是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全面的强调。学生是学校的第一类消费者,学校教育的[产品",是学校生存、信誉的决定*因素,因而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不断提高的多元需求成为学校工作的聚焦点,受到全面的关注。四是由于家长和社会是教育经费的纳税人,办学经费及其他教育资源的供应者,也是学校教育产品的使用者,学校满足、关注上述外部消费者的需求不仅为法定的义务,而且有利于更好地培养出适合外部消费者、社会发展所需令其满意的教育产品。

二、建立以质量持续提高为中心的全面质量管理体系

iso9000的另一个核心思想就是: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 并将该组织的所有管理职能纳入质量管理的范畴。 东方明珠学校在推行iso9000的实践中,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体现iso9000的这一核心内涵的:

一是坚持质量管理的全面*。对学校教育、教学、科研、行政、后勤工作全面进行质量设计并全部进行质量控制,基本实现了[凡事有准则,凡事有落实,凡事有检查"。以此为前提,将质量管理的重点向全体学生、学生的全面发展质量的关注以及教育、教学这一中心环节的质量管理倾斜。

二是支持质量管理的全员*。把学校各级、各类人员,全体教职工作为[服务网"、[质量链"中的一环,强调全员参与和团队配合。同时强化全员的教育与培训,使学校每个部门、每个人员都有强烈的消费者意识、服务意识、质量意识,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三是坚持质量管理的全程*。①强调过程管理。紧紧抓住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过程的每个阶段的质量管理,以阶段*目标的达成保证高质量的实现。②注意对管理、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层面,各个环节的[接口"进行设计和质量管理,以保证学校各项工作能紧紧围绕着教育质量目标*、高效地发展。③重视持续的改进与提高。学校在推行iso9000并通过认证后,有章不循、 工作不到位的情况基本迎刃而解,但iso9000对服务与质量的要求只有起点永无终点。 随着学校各级领导的管理重心由[救火"转为[防火",得以腾出大量精力进行例行指导与检查,考虑如何不断消灭*作与管理上的空白点,如何进一步完善制度,规范*作,不断深化贯彻iso9000的氛围与内涵。 这些质量活动又是在iso9000标准自身的不断深化发展, 和外部认证机构对学校贯彻iso9000每年的年审过程中实现的, 从而使学校的质量管理的持续提高处在一个不可逆转的保证状态下。

三、借鉴企业精神,构建现代学校管理制度

美国著名管理大师朱兰称:[21世纪是质量的世纪。"提高教育质量是世界教育改革的主题。质量的提高在于管理。无疑,迅速建立现代学校管理制度成为实现21世纪*基础教育振兴最迫切的主题之一。从几年来的实践中我们深刻地认识到:企业精神当是极为有益的借鉴,而企业的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则是其中最为核心的内容。长期以来在一些多年从事教育工作的同志中存在着一个误区,即只注意到学校与企业间公益*与营利*的差别,甚至[谈虎*变",对企业的做法完全采取排斥的态度,而忽略了管理的基本规律、原则是相通的,管理没有行业界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在1972年的<学会生存>中就曾指出:[最近的各种实验表明:许多工业体系中的新管理程序,都可以实际应用于教育,不仅在全国范围内可以这样做,而且在一个教育机构内部也可以这样做。"在美国,借鉴企业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并予以实践的高等院校仅在1991年至1992年10月就由92所上升为220所, 其中不乏有诸如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此类的研究型大学。

四、学校推行iso9000应注意的问题

iso9000是[确定质量体系所必需包含要素"的通用标准, 而且首先、大量应用于企业。学校在采用该标准时,难免有生硬、牵强、不对路的感觉,必须要深刻理解、领悟iso9000的内涵, 根据教育的特点和自身的实际,进行合理的剪裁与变通,将其通用质量体系要求转化为适应学校特点的质量活动体系。在制定质量文件的过程中,尤其要把握好学校教育工作与一般生产企业显著不同点,如:教师工作带有很大创造*;教育[产品"的生产周期长,影响的因素复杂、多变;检测的标准不仅覆盖面广而且差异很大等等,并随着对iso9000理解的逐步深化, 恰当地界定可控因素、可控范围和可控层面,这些问题是能够逐步予以解决的。同时要辩证地看待iso9000的作用, 该标准既不能替代学校的其它管理活动,也不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全部工作,它不能包治百病。因而学校的管理者应该树立长远眼光,以推行iso9000 作为学校质量管理工作的新起点,作为建立现代学校管理制度的基石,使学校在不断追求教育[增值"和[创值"的过程中,成为高效能的学校。

作者介绍:王越安,广东东方明珠学校